個人資料
風城黑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芝加哥夜空下的絢麗北極光:太陽給地球的禮物

(2025-11-13 05:42:36) 下一個

芝加哥夜空下的絢麗北極光:太陽給地球的禮物

這幾天,全球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夜空,社交媒體上充斥著來自世界各地極光的照片和視頻:芬蘭的雪原上舞動著綠色的絲帶,美國中部城市的天際線被粉紅與紫色的光幕點綴,甚至連熱帶地區都傳來了目擊報告, 而挪威則不會讓他人領先,貼出了夜空中白色極光的照片, 宣示”我還是老大“。

作為一名居住在芝加哥多年的普通人,我從未想過自己也能親眼見證這一幕, 盡管以前在芝加哥也曾經見過一兩次小規模的極光。11月11日晚上大約7:30-8:50期間,我站在自家後院,門前街道,附近的高中操場上,手持手機,捕捉到了那片夢幻般的多彩極光——綠色的波浪如海浪般湧動,偶爾夾雜著紅色的火光和藍紫色的邊緣。它不隻是光影的遊戲,更像是一場來自宇宙的私人表演,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北極光是大自然的熒光畫卷,是太陽給地球的禮物

北極光(Aurora Borealis, 俗稱Northern Lights),又簡稱極光,是地球大氣層中一種壯觀的發光現象。它主要發生在高緯度地區,如北歐如挪威,冰島、北美北部如加拿大,阿拉斯加,和俄羅斯北部,但偶爾也會“南下”造訪更低緯度的天空。

簡單來說,北極光源於太陽的“饋贈”:太陽不斷噴射出帶電粒子組成的“太陽風”,這些粒子以高速(約400-800公裏/秒)穿越太空,最終抵達地球。

當這些粒子與地球的磁場相遇時,會被引導至磁極附近(北極和南極),然後撞擊大氣層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激發了氣體分子,釋放出能量,形成可見的光芒。這種現象並非地球北極獨有,南半球也有對應的“南極光”(Aurora Australis)。有趣的是,極光並非總是“北方”的專利——它更像是一場全球性的磁場芭蕾,規模取決於太陽的活躍度, 規模大的時候如這幾天,連美國南方的弗羅裏達州和阿拉巴馬州都有見到。

極光的顏色從何而來?

極光的多彩並非隨意塗抹,而是大氣化學與物理學的精妙結合。顏色取決於碰撞的深度和大氣成分:地球大氣中主要由氮氣(約78%)和氧氣(約21%)組成,這些氣體在不同高度被激發時,會發出特定波長的光。

•  綠色:最常見的顏色,由氧原子在約100-150公裏高度的碰撞產生。氧原子吸收能量後,躍遷回基態時釋放出557.7納米的綠光,就像夜空中飄蕩的精靈,通常是極光的主色調。

•  紅色:較少見,通常出現在極光的上緣(約200-300公裏高度),同樣由氧原子激發,但能量更高,導致630納米的紅光。或者在低高度(<100公裏)由氮分子產生。我們有看到。

•  紫色/藍色:氮分子或離子在較低高度(約80-100公裏)發光,波長在400-500納米間,營造出神秘的紫藍調, 有種夢幻感,我們有看到。

•  其他色調:如粉紅或橙色,往往是綠色與紅色的混合,取決於大氣密度和粒子強度。

這些顏色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流動的,受風、磁場擾動影響,形成波浪、螺旋或冠狀結構。科學家通過衛星和地麵觀測儀(如挪威的EISCAT雷達)不斷揭開其秘密,但每一次極光都像一幅獨一無二的抽象畫,提醒我們宇宙的無限創意。

為什麽這次極光特別?太陽風暴的“世紀級”驚喜

通常,極光是北極圈的專屬景觀,俺們都要花錢去那些地方(如北歐如挪威,冰島、北美北部如加拿大,阿拉斯加)觀看 (那些地方也不是每次都能看到),但2025年11月的這場事件,卻讓它“入侵”了芝加哥這樣的中緯度城市,甚至觸及了美國南部和歐洲低地。這次特別之處在於一場罕見的“超級太陽風暴”:11月11日起,太陽爆發了強烈的日冕物質拋射(CME),伴隨X級太陽耀斑,粒子雲以驚人速度直撲地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將其評為G4級別(嚴重級),強度堪比幾十年一遇的“曆史性事件”。 

目前太陽活動正處於11年周期的極大期(Solar Maximum),2024-2025年是高峰,太陽黑子增多、日冕物質拋射頻發,導致地磁風暴增強。結果是極光“南移”數百公裏,在芝加哥這樣的地方(緯度約42°N),隻需找個光汙染低的地方,就能用肉眼或手機捕捉到。全球範圍內,從阿拉斯加到德國,從加拿大到新西蘭,數億人同時目睹了這場“光之狂歡”。它不隻是一場視覺盛宴,還有可能影響衛星通信、電網和GPS——但對我們這些觀星者而言,它是難得的禮物,證明人類不過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員, 一個極為渺小的成員。

11/11日晚,約7:40,當我第一次看到街前手機屏幕上那抹綠光時,心跳加速得像孩子般雀躍。於是趕緊穿上冬衣,戴上帽子,拿著三腳架,就出門走到附近的高中操場,這裏還是有光汙染的,即使這樣,肉眼還是能看到極光,在手機上就很清楚了。

拍下照片後,我反複查看那些模糊卻真實的像素點,內心湧起一股暖流, 不用花錢也能看到強極光了, 免費“去了一趟北極圈”:這不僅僅是“戰利品”,更是一份與地球、太陽係的親密連接。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能親曆這樣的奇觀,誰都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美好的兩個方麵。它提醒我們,在快節奏工作的日子裏,多抬頭看看天,或許下一個奇跡就在不遠處,北極光,如同一場短暫的夢,夜空,從不吝嗇它的禮物。不過下一次“世紀級”風暴,可能還要等上好幾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金玉屋 回複 悄悄話 照片拍的真好。
風城黑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宇都宮' 的評論 : 玉米地沒光汙染,看得更清楚!
宇都宮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我們玉米地也看到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