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風城黑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歐三國(13):打卡瑞典第二大城市哥特堡(Gothenburg)

(2025-09-04 06:25:00) 下一個

 

 

北歐三國(13):打卡瑞典第二大城市哥特堡(Gothenburg)

這次北歐之行(7/24-8/3/2025)是從丹麥哥本哈根起始,向北去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再去挪威國家公園,然後南下到挪威首都奧斯陸,回瑞典西部經哥德堡再回到丹麥的哥本哈根 ,行程是逆時針方向。因為哥特堡是瑞典城市,那就把打卡瑞典哥特堡(Gothenburg)放在瑞典遊記一起好了。

 

清晨的空氣帶著濕潤與微涼,巴士緩緩駛出挪威奧斯陸南部的酒店。酒店周圍的風景十分迷人,色調多樣,層次分明,周圍有群山起伏,田園與牧場,還見到吃草的馬匹。這家酒店對於昂貴的北歐來說,已是夠不錯的了。

 

今天是旅程的最後一天,這天要從挪威穿越瑞典西部回到哥本哈根,路程有600多公裏。沿途時而天晴,時而下雨,典型的北歐氣候。

 

向南駛往瑞典西海岸的重要港口——哥德堡(Gothenburg)。一路上,窗外是連綿的林地與散落的紅頂小屋,北歐特有的靜謐之美伴隨旅程展開。

 

哥特堡(瑞典語:Göteborg)是瑞典第二大城市,位於瑞典西海岸,約塔河(Göta älv)河口,處於卡特加特海峽(Kattegat)附近。它是西約塔蘭省的首府,人口約58萬(2023年數據),是瑞典重要的工業、貿易和文化中心。哥特堡以其港口、運河、綠色空間和友好的氛圍而聞名,被譽為“瑞典的阿姆斯特丹”,哥特堡港時是不凍港, 終年不凍。。

 

哥特堡建於1621年,由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下令建立,旨在發展西海岸的貿易和防禦。

 

18世紀,哥特堡成為瑞典東印度公司的總部,東印度公司瑞典語是Svenska Ostindiska Companiet,簡稱SOIC。東印度公司是18世紀瑞典建立的一家特許貿易公司,旨在開展與東亞(主要是中國和印度)的貿易。茶葉、瓷器等商品從中國運至歐洲,推動了城市繁榮。19世紀,哥特堡發展成為造船和工業中心,沃爾沃(Volvo)汽車公司於1927年在這裏創立。藥物公司AstraZeneca,電信公司Ericsson總部均在此。

 

 

波塞冬雕像(Poseidon Statue)

 

巴士抵達哥德堡市中心時,市中心約塔廣場(Götaplatsen)廣場上最醒目的,莫過於那尊七米高的海神波塞冬青銅雕像(Poseidon,瑞典語:Poseidon med brunnskar)。這是瑞典雕塑家卡爾·米勒斯(Carl Milles)的代表作之一,1920年代,哥特堡計劃在約塔廣場建造一座標誌性雕塑,以慶祝1923年城市300周年紀念。卡爾·米勒斯受委托創作了這件作品,於1931年揭幕時曾引起巨大轟動——一尊充滿力量與動感的海神,他手持三叉戟,站在噴泉中央,周圍環繞著魚和水流,象征海洋的力量與生命,也象征著哥德堡與海洋的緊密聯係。雕像腳下的噴泉水花四濺,周圍聚集著不少拍照的遊客, 休息和晨跑的人群。波塞冬雕像是哥特堡最著名的地標之一,象征著哥特堡作為港口城市的海洋精神。

 

雕像剛揭幕時,因波塞冬的裸體形象和誇張的比例(如較大的臀部)引發爭議,部分市民認為不夠雅致,波塞冬雕像也曾因其“非傳統”設計被戲稱為“哥特堡最醜的雕像”,但隨著時間推移,它逐漸成為哥特堡的象征,如今已為市民親切接受。

 

波塞冬是希臘神話裏十二奧林匹斯主神之一,他是宙斯(Zeus)和哈迪斯(Hades)的兄弟,掌管海洋、地震和馬匹,被稱為“大海的統治者”。

 

 

 

魚教堂裏的海鮮味

不遠處的魚市大廳(Feskekôrka)同樣吸引人。因建築其外形酷似一座哥特式教堂而被稱為“魚教堂”,是市中心的一座標誌性建築,是哥特堡最著名的地標之一,位於羅森隆德運河(Rosenlund Canal)旁。也是海鮮愛好者的天堂。Feskekôrka不僅是魚市,也是哥特堡曆史、文化和美食的重要象征,承載了城市與海洋的深厚聯係,於1874年11月1日正式開業。

建築由哥特堡市建築師維克托·馮·格格費爾特(Victor von Gegerfelt,1817-1915)設計。建築靈感來源於北歐木板教堂(stave churches)和新哥特式建築,采用高聳的尖頂屋頂和大尖拱窗,內部無支撐柱,展現了當時的前衛建築技術。

 

魚教堂前門外地上點綴了魚形畫麵。

 

後門外有魚交易者們的雕像。

室內市場裏擺滿了當天從北海捕撈的新鮮海產和酒吧:閃著銀光的鯡魚、飽滿的牡蠣、活力十足的蝦蟹。這裏不僅能買到海鮮,也能現場品嚐一份新鮮的三文魚卷,或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魚湯。海的味道在這一刻被完全捕捉。

 

我們買了一盒酸甜可口的熏三文魚, 十分好吃。裏麵人滿為患,遊客很多。裏麵的免費洗手間則要排上長隊,男女共用。

1910年,新的漁港在哥特堡西部建成,專業魚類拍賣轉移至新港口。這個魚教堂逐漸轉型為麵向普通消費者的零售魚市,同時因其獨特建築和豐富的海鮮吸引了大量遊客。市場內逐漸引入海鮮餐廳,如著名的Restaurang Gabriel,由多次獲得世界開牡蠣錦標賽冠軍的約漢·馬爾姆(Johan Malm)經營,成為當地美食地標。

 

 

哥德堡大教堂的靜謐

 

哥特堡大教堂(瑞典語:Domkyrkan Göteborg,英文:Gothenburg Cathedral)是瑞典哥特堡市中心的一座標誌性宗教建築,位於市中心瓦斯特拉哈姆寧加坦街(Västra Hamngatan)附近。它是瑞典教會(瑞典國教路德宗)的主教座堂,屬於哥特堡教區(Göteborgs stift)。

1802年的火災摧毀了第二座教堂後,哥特堡決定建造一座更堅固的磚石教堂。新教堂由建築師卡爾·威廉·卡爾伯格(Carl Wilhelm Carlberg)設計,於1815年完工並投入使用。大教堂以其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悠久的曆史和文化意義,成為哥特堡重要的地標和精神中心。

其莊嚴而簡約的北歐風格讓人忍不住放慢腳步。日光透過高窗灑落在木質長椅上,整個空間顯得格外靜謐,仿佛時間在此處被按下了暫停鍵。

教堂外觀呈十字形布局,立麵以白色灰泥裝飾,配有古典柱廊和三角形山牆,中央有一個八角形鍾樓,頂部為綠色銅製圓頂。入口處的六根多立克柱(Doric columns)增添了古典氣質。

 

內部:

 

中殿(Nave):寬敞的中殿設有高大的圓柱和拱形天花板,裝飾以柔和的色彩和金色點綴,營造出明亮而莊嚴的氛圍。

 

祭壇:主祭壇裝飾有金色和白色調的雕塑,中央是一幅描繪耶穌受難的畫作,周圍有天使和宗教象征物。、

 

彩色玻璃窗:窗戶以宗教主題為主,19世紀的修複工作增添了精美的玻璃工藝,增強了教堂的藝術價值。

 

管風琴:教堂內有一架由瑞典管風琴製造公司Åkerman & Lund於1962年建造的大型管風琴,擁有64個音栓,是音樂會和禮拜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座城堡瑞典語是Otterhälleverken,是哥特堡17世紀防禦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市中心Otterhällan(Otter Hill,奧特山)上,靠近約塔河(Göta älv)河口。這一區域是哥特堡早期城市防禦的核心,旨在保護這座戰略港口城市免受外敵(特別是丹麥)的侵襲。雖然Otterhällan的原始防禦工事在19世紀城市擴張中大部分被拆除,但其曆史和相關遺跡(如卡羅盧斯·古斯塔夫斯·雷克斯棱堡,Carolus Gustavus Rex)仍然是哥特堡曆史的重要見證。

哥特堡作為瑞典西海岸的戰略要塞,控製通往北海和 Atlantik 的通道。由於其地理位置靠近丹麥控製的領土(如Halland和Bohuslän),哥特堡在17世紀成為瑞典與丹麥反複爭奪的焦點。

 

為保護城市,哥特堡采用荷蘭防禦工事設計,建造了環繞城市的護城河(Vallgraven)和鋸齒形城牆,Otterhällan作為城市製高點之一,成為防禦體係的核心區域。

Otterhällan的防禦工事與斯堪森克羅納(Skansen Kronan)和斯堪森萊昂內(Skansen Lejonet)一起,構成了哥特堡的防禦三角,防止敵軍從高地或河流進攻。

盡管哥特堡多次麵臨丹麥的威脅(如1643年和1719年的攻擊),Otterhällan的防禦工事從未經曆過大規模戰鬥,主要起到威懾和保護作用。

哥特堡的北歐最高建築:卡拉托尼特(Karlatornet)

卡拉托尼特(Karlatornet,意為“卡拉塔”,原名Polstjärnan,北極星塔)是瑞典哥特堡(Gothenburg)乃至整個北歐最高的建築,位於林德霍爾門(Lindholmen)區的卡拉斯塔登(Karlastaden)開發項目中。這座摩天大樓由美國建築事務所Skidmore, Owings & Merrill(SOM)設計,Serneke集團承建,於2024年秋季完工。它以246米的高度成為北歐最高的建築,超越了此前瑞典馬爾默的Turning Torso(190米)。卡拉托尼特不僅是哥特堡的地標,還標誌著城市從低密度傳統建築向現代高層建築的轉型。

 

246米(807英尺)高,地上74層,地下4層, 位於林德霍爾門(Lindholmen),約塔河(Göta älv)北岸,距離哥特堡市中心約3公裏。混合用途建築,包含611套住宅(從25平米的單間到近400平米的三層頂層公寓)、300間客房的Strawberry酒店(17,500平米)、8000平米的辦公空間、餐廳、健身房、天空酒吧和公共觀景台。由SOM事務所設計,塔樓由四個垂直體組成,在三分之二高度處“扭轉”約90度,形成獨特的螺旋狀輪廓,靈感來源於約塔河的流動,呼應哥特堡的海洋曆史。

 

 

時間倒了,從哥特堡向南,奔赴哥本哈根,  終點又回起點。短暫卻充實的哥德堡半日行在教堂門口結束。傍晚,巴士抵達旅程的下一站——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窗外的夕陽漸漸染紅了天際,旅程仍在繼續,而哥德堡的海風與波塞冬的威嚴似乎還在耳邊回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風城黑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謝。您好早就到了那兒!謝謝提供新的信息。現在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江嘉良,我是記得的, 隻是不知道他是在哥特堡拿的冠軍。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八六八七年在哥德堡兩年,非常喜歡這個瑞典的上海。海神與博物館永恒,魚市場變得精致了,那座高塔過去沒有。體育館是江嘉良獲得世界單打冠軍的地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