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58)
2017 (64)
2018 (55)
2020 (123)
2021 (83)
2022 (83)
2023 (75)
2024 (85)
常識和研究發現,一些“超級記憶老人”(Superagers)在八十多歲時仍能保持與五十歲人群相當的記憶力,換句話說, 超級記憶老人的記憶力在80歲以後可與50多歲的人媲美。他們即使在80多歲甚至更老的時候依然保持著敏銳的思維,這打破了認知能力隨著年齡增長必然下降的觀念。一些研究發現,隻有不到5%的人口能夠達到超級記憶老人的水平。
那麽接下來的問題是,這些“超級記憶老人”的大腦是如何對抗認知衰退的?
最近,一項長達25年的研究,揭示了這些“超級記憶老人”神經係統內潛在的,特有的一些秘密。這項研究發表在今年八月的《阿爾茨海默病與癡呆症》雜誌上。由芝加哥西北大臨床神經心理學家桑德拉·溫特勞布(Weintraub)為第一作者。
他們發現,超級記憶老人的大腦對阿爾茨海默病相關蛋白質團塊和纏結的積累有著奇特的抵抗力。與一般老年人群相比,這些人大腦關鍵區域的一種特定類型神經元的密度也更高,並且大腦白質中的炎症活動也更少。
上麵提到,超級記憶老人的記憶力在80歲以後可與50多歲的人媲美。西北大學這項研究將他們定義為在測試中能夠記住15個單詞表中至少9個單詞,這個記憶在至少比他們年輕二三十歲的人中是典型的。
高度外向是超級記憶老人的共同特征之一。奇怪的是,超級記憶老人並不一定擁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些人甚至經常吸煙和飲酒;這一因素表明,這些人的抗衰老超能力很大程度上源於生理因素或基因好。
自2000年以來,Weintraub及其團隊監測了290名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以比較未來可能成為超級老人的人群與正常人。其中有79位超級記憶老人慷慨捐贈的他們的大腦樣本,研究人員從中發現了一些關鍵的生物學差異。
他們發現,有兩種機製會導致一個人成為超級記憶老人,一是抵抗力(resistance:):他們不會產生斑塊和纏結(通常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二是恢複力(resilience):他們會產生這些物質導致產生斑塊和纏結,但它們不會對大腦造成任何影響。”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超級記憶老人體內向海馬體(hippocampus)傳遞信息的細胞(即內嗅神經元, entorhinal neurons)體積更大,這可能是其強大的抵抗力或恢複力的原因之一。
此外,一般老年人的大腦外層通常會變薄,而超級記憶老人則不會。大腦的這個區域掌管著我們的意識思維、記憶和語言。
超級老者擁有更多的馮·埃科諾莫神經元(von Economo neurons),並且前扣帶回(anterior cingulate gyrus,這些神經元位於大腦的前扣帶回)更厚。大腦的這一區域負責調節注意力、情緒和決策。超級記憶老人的大腦這部分區域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萎縮。Weintraub 和團隊懷疑超級記憶老人天生就擁有更高密度的馮·埃科諾莫神經元。
總的來說,這些差異似乎使得超級老人的大腦與其他人的大腦相比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相當穩定。
研究小組還列出了先前研究中強調的基因列表,這些基因仍可進行進一步研究以獲得進一步的見解。了解影響我們衰老過程中認知能力的基因有可能使我們能夠研製出促進超級老人大腦發育和抵抗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
總之,“超級記憶老人”的大腦是如何對抗認知衰退的, 似乎是天生地擁有更多的馮·埃科諾莫神經元,厚厚的前扣帶回, 他們要麽不會產生斑塊和纏結, 要麽,即使他們會產生這些物質導致產生斑塊和纏結,但它們不會對大腦造成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