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風城黑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紀念醫學教育家馮新為教授百歲人生

(2025-10-30 15:03:02) 下一個

今日(10/29/2025)傳來消息,馮新為教授在同濟醫院離世,終年103 歲(似乎與剛剛去世的楊振寧同歲或不相上下)。

我們同濟人都會沉痛悼念馮新為教授,無論公開或私下。他的一生,是醫學教育與科研奉獻的典範。他壽終正寢,留給我們的是豐富的學術遺產、教書育人的風範,103歲的人生大贏家。

我是大約17-18歲時在醫學院2年半左右上病理生理課時首次見到馮教授的(我上醫學院比同班早一些)。他是醫學院裏課講得最好的老師之一。他的課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深入淺出,重點突出,備課充分,至今不忘。當時馮教授是全國統編教材《病理生理學》主編,而趙修竹教授是雜誌《國外醫學-分子生物學》主編,他與趙修竹,王迪潯及金鹹瑢教授幾位名師讓當時的病生教研室不僅名列同濟醫學院前列,而且是全中國醫學院裏頭幾名。正因如此,在畢業前,我應屆報考了病理生理的研究生,幸運被錄取了,導師是趙教授。趙教授與馮教授實驗室緊鄰,在同一層樓,我們做補體免疫研究,他們做巨噬細胞免疫研究,上班時間幾乎每天見麵。馮教授個子不高,但舉止非常端莊,文人風範,說話輕聲細語,戴著得體的眼鏡,頭發總是梳理得整整齊齊。秋冬時,他總會戴著一條合適的圍巾。他的英語與德語均十分流利,中文功底也深厚,他把唐詩三百首翻譯成英德兩文,有幸收藏了他的這本書。馮教授口琴也吹得好,百歲時還吹口琴。

研究生畢業後,我有幸留在病生教研室,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與馮教授一起授課,並學習他教書的風格,他不僅是年長同事,更是永遠的老師。

就在他去世前4天, 同濟醫學院免疫學係前主任龔非力教授還與他合影,從照片上看,他的精神似乎不錯,真是今日不知明日事。

謹以此文,表達對他的哀思與敬意。

馮教授學術生涯與貢獻

馮新為教授生於 1923年2月,是中國著名的病理生理學與免疫學專家。 

他於1947年由國立江蘇醫學院轉學至上海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1949年從同濟畢業。 

畢業後,他先在上海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內科工作,1950 年參加上海郊區血吸蟲病防治工作,1951 年又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 

1955 年後,隨同濟醫學院從上海搬至武漢,他在同濟醫學院病理生理學、免疫學教研室任職,並主編高校全國教材《病理生理學》第一至第三版,為我國醫學教育貢獻了重要基礎教材。 

他的科研與教學兼顧,既有服務國計民生的基層防控工作,也有為醫學人才培養竭力耕耘的教室講台。

馮教授教書育人、春風化雨。

馮教授不僅在科研上成績斐然,在教學上的影響亦深遠。師生回憶中提到,他講課條理清晰、善於引導思考。 

他長期身處課堂與實驗室之間,將複雜的醫學機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授給學生,使許多後來成為醫學界中堅力量的學子受益良多。

他不僅是學術上的“引路人”,更是人生導師:嚴謹治學、熱忱育人,以自身為榜樣,影響一代又一代醫學生。

馮教授人格風範與精神遺產

作為一位100 歲以上仍心係醫學教育的前輩,馮教授體現的是“終身學習”“服務社會”“育人育己”的精神。他的一生跨越動蕩年代與醫學發展的重要階段,卻始終堅持醫學初心、教書育人初心。

他對醫學事業的忠誠、對學生的關懷、對社會的責任感,是我們今天依然可以學習與傳承的寶貴財富。

他用平凡卻持久的努力書寫了非凡的百歲人生篇章:從醫學防控現場,到課堂講台,再到教材編撰,他把“醫學人文”“科學思維”“教育責任”貫穿其中。

我們的惜別

馮新為教授的離去,是我國醫學教育界的重大損失。但他留給我們的,不僅是緬懷,更是激勵。我們會懷念他的音容笑貌,在教室裏揮斥方遒、在科研裏深思慎行、在教材裏字字珠璣。

在此,我深切哀悼馮教授的離世,願他安息。願他的精神如燈塔般長明,照亮醫學教育的道路,激勵後來者不斷前行。

—— 向馮新為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附訃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風城黑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ithmaella' 的評論 : 謝謝校友回憶峰馮教授的留言。
風城黑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ithmaella' 的評論 : 謝謝,過獎了。
24橋 回複 悄悄話 RIP!一路好走
非常有文藝範的一位老教授,記得當年班級活動請他當嘉賓,他即興給我們哼唱舒伯特的小夜曲。懷念。
smithmaella 回複 悄悄話 教授安息。
博主名師高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