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風城黑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雪域高原西藏裏尋覓(10):班禪喇嘛的紮什倫布寺

(2024-12-03 06:40:28) 下一個

在雪域高原西藏裏尋覓(10):班禪喇嘛的紮什倫布寺

來到西藏,不隻是看巍峨的雪山,奔流的江河,寧靜的湖泊,西藏更重要是她的藏傳佛教,宗教深深地融入了每個人的生命中。所以到西藏如果不科普一點曆史,宗教等人文知識,就很難理解為什麽人們背著行囊在路上走上幾個月去轉山轉水轉金筒,為什麽人們要磕長頭?為什麽有那麽多寺廟?經幡,白塔,金頂都是幹啥的?這隻是幾個普通問題,隨著旅行深入,更多的問題會在腦海中出現。

早上(10/23)我們要去參觀一個很重要的寺廟-紮什倫布寺(Tashilhunpo Monastery)。如果名字說起來咬口的話,那可以參考導遊建議先讀成“榨菜蘿卜絲”來增加記憶,俺就簡稱紮寺。

 

我以前並不知道紮寺的重要性,日喀則市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位於雅魯藏布江與年楚河交匯處,是後藏的第一大城市和中心。如果類比的話,那麽後藏日喀則的紮什倫布寺就相當於前藏拉薩的布達拉宮,紮寺主要是班禪喇嘛的駐錫領地,而布宮則主要是達賴喇嘛的駐錫領地。

 

藏傳佛教大約分為幾個派別,今天能記住格魯派就可以了:

 

格魯派黃教,15世紀,宗喀巴大師,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體係發源於格魯派);

寧瑪派紅教,8世紀,最早,始人:蓮花生大師(Padmasambhava));

噶當派(11世紀,由阿底峽尊者創立);

薩迦派(花教,11世紀,昆·貢卻傑布);

噶舉派(白教,11世紀,瑪爾巴譯師,繼承自印度那洛巴、密勒日巴的教法);

雪域本教(苯教,在佛教傳入西藏之前的本土宗教,後來部分融合佛教思想,被歸入藏傳佛教體係)。

 

其中格魯派是最後岀現的,但是後來居上而成為藏傳佛教中目前最主要的派係。班禪和達賴均為格魯派,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兩位弟子分別成了班禪一世和達賴一世。所以班禪和達賴開始是師兄弟關係,後來時代更換,又有師徒關係,兩者宗教地位平等,互相學習,分別著重分布於前、後藏。

 

紮寺是西藏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四大名寺之一,這四座寺院分別由宗喀巴大師或其弟子創建,是藏傳佛教的重要修行和傳播中心,也是西藏文化、藝術和教育的重要象征,每一座寺院都有其獨特的曆史和地位。格魯派四大名寺分別是:

 

甘丹寺(1409年,創建者:宗喀巴,拉薩);

色拉寺(1419年, 創建者:宗喀巴弟子釋迦益西,拉薩);

哲蚌寺(1416年, 創建者:宗喀巴弟子絳央卻傑,拉薩);

紮什倫布寺(1447年,創建者:宗喀巴弟子根敦珠巴,日喀則市)

 

紮什倫布寺以容納僧侶和傳授佛法為核心,裏麵住著很多僧侶“學生”,大約可容弟子三千,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學習和修行中心, 四世班禪後均駐錫於此。而布達拉宮更多是象征意義上的政教合一中心,是曆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兩者各具特色,是西藏文化和宗教的重要標誌。

 

去紮寺路上已看到街上趕集或上班的人群熙熙攘攘。我們住的地方就在日喀則,所以很快就到達紮寺廣場。紮什倫布寺位於日喀則市幾吉郎卡路,是中國3A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到達紮寺後,隊伍一起由導遊拿票入寺內大院。

 

 

 

 

一進去就可以看出紮什倫布寺的整體建築,依山而建,北麵的山是尼瑪山,也被稱為日光山,與寺院形成一幅和諧壯麗的景觀。尼瑪山被視為紮什倫布寺的重要守護山。藏傳佛教中認為大山能夠鎮守寺廟,是宗教靈性的象征,是日喀則市的標誌性山峰之一,轉經道沿山而建。

 

依山坡而築,背附尼瑪山的紮寺疏密均衡,和諧對稱。金頂紅牆的高大主建築群雄偉壯觀。遠處眺望,樓台醒目,殿堂疊聳,金碧輝煌,宏觀而壯美。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醒目閃光的金頂。這些金頂是:

 

強巴佛殿金頂:強巴佛殿(未來佛殿)是紮什倫布寺的主殿之一,供奉世界上最大的銅質鍍金強巴佛(未來佛);

 

十世班禪靈塔殿金頂:此金頂所在的靈塔殿供奉著十世班禪喇嘛的靈塔,殿內的靈塔以純金打造,裝飾著無數珍寶,是紮什倫布寺最華麗的殿堂之一。

 

四世班禪靈塔殿金頂:四世班禪喇嘛是紮什倫布寺的奠基者,他的靈塔殿也擁有一座金頂,象征對奠基者的永恒敬仰。

 

五世至九世班禪靈塔殿金頂:這些班禪喇嘛的靈塔共同安置在一座大殿內,這座金頂也極為宏偉,展現了班禪喇嘛在藏傳佛教中的崇高地位。

 

大雄寶殿金頂紮什倫布寺的大雄寶座殿不僅有金頂,而且是整個寺院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紮什倫布寺占地麵積15萬平方米,周圍築有宮牆,宮牆沿山勢蜿蜒迤邐,周長3000多米。寺內有經堂57間,房屋3600間,四世以後的班禪喇嘛長期駐錫於此,寺內建築規模宏大,房間數量龐大,能夠容納數千僧人生活和學習。

 

 

 

大庭院裏已有不少虔誠的信徒在磕頭了。

 

 

 

 

 

 

劉導在一棵“樹”下停了下來,然後告訴我們這棵看著像樹的植物並不是真正的樹,是一種叫做“互葉醉魚草“的草,長到這麽大就像一棵樹,看上去像樹,其實是草。以前的藏族人,把這棵樹上的枝條纏上棉條作為酥油燈的燈芯,所以這個"樹"叫做“卓瓦樹”或者叫“燈芯樹”,這種互葉醉魚草“極耐旱、耐風沙,很適合在後藏這些氣候惡劣的地方生長。

 

 

先去轉經筒轉一下, 轉經筒上麵有幾個白塔。

 

 

 

 

 

 

 

 

再進入強巴佛殿(未來佛), 這兒爬階梯要小心,窄且很陡,扶穩扶手上去,左邊上,右邊下,在紮什倫布寺西側,是一座宏大殿宇,強巴佛殿的藏文叫做強巴康,內有強巴大銅佛像一尊,最為引人注目。

 

 

 

 

 

 

 

佛殿上空明月高懸, 今天是日月同輝, 肯定是吉日:

 

進入佛家寺廟殿堂時,常常有一個掛在廊頂上的鍾,人們爭先恐後地用手觸摸。在日喀則的紮什倫布寺(班禪喇嘛駐錫地),進入強巴佛殿時,也懸掛著一個鍾,人們也會用手輕撫或觸摸,主要意義是:

 

表達虔誠與敬意,觸摸鍾或類似物品,是藏傳佛教信徒表達對佛陀、寺廟及其神聖環境的敬意和虔誠的一種方式。通過這一行為,人們希望與佛法結緣,並獲得精神上的庇佑。 

 

寓意消除業障,在藏傳佛教文化中,撫摸聖物或鍾意味著祈願消除業障、淨化心靈。鍾通常被視為一種法器,觸摸鍾也可能被視為一種通過接觸聖物來淨化自身的象征性舉動。

 

寄托祝福與願望,信徒相信,觸摸鍾或寺廟中的聖物能夠傳遞他們的祈願。觸摸鍾時,內心可能默默許下願望,希望得到佛陀的保佑和實現心願的力量。

 

與寺廟結緣,觸摸鍾也象征著一種與寺廟建立“緣分”的方式,寓意與佛教教義更加接近,同時增強自身的信仰。

 

 

紮什倫布寺的強巴佛殿供奉的強巴佛是未來佛,象征希望和福德,所以很受藏傳佛教信徒的重視。強巴佛就是漢地佛教的彌勒佛。

 

強巴佛殿建於1914年,由九世班禪曲吉尼瑪主持修建,佛殿是座五層大殿,每層約在強巴佛的腰,胸,頸,頭及冠水平。下麵還有兩層回廊。殿高30米,建築麵積862平方米。佛殿全為石壘砌,接縫密實,莊嚴肅穆。

 

強巴佛蹲坐在高達3.8米的蓮花基座上,麵部朝南, 俯瞰著寺宇, 佛像高26.2米, 肩寬11.5米, 腳板長4.2米,手長3.2米, 中指周長1.2米, 耳長2.8米, 一個鼻孔的大小可裝入兩個小孩,是巨型雕塑行列中的珍品, 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銅塑佛像。鑄造這尊佛像,花費4年時間才完成。共耗黃金6700兩、黃銅23萬多斤。佛像鑲飾的大小鑽石、珍珠、琥珀、珊瑚、鬆耳石1400多顆,其它珍貴裝飾為數更多。 

 

當然,進入大殿後是不能拍攝的,我們隻有外圍拍的照片。加上這裏兩張強巴佛的網絡照片。強巴佛像下方放的分別是九世,十世和十一世班禪肖像。

 

下麵這幅壁畫是藏傳佛教中的 “輪回圖”(藏語稱為“輪回六道圖”或“生死輪回圖”),也叫“生命之輪”。它是一種非常經典的佛教藝術表達形式,用以呈現生死輪回的概念,以及眾生在六道輪回中的不同境界。在許多寺廟及殿裏牆壁上都有。這是其中之一:

 

 

圖中主要元素的含義:

 

巨大的紅色形象:這是“閻魔”,象征死亡與無常。閻魔咬住整個輪回之輪,表明一切生命都無法逃脫死亡和輪回;

 

內圈的核心部分:通常是三種動物:公雞、蛇和豬,分別象征 貪、嗔、癡 三毒。這三毒是生死輪回的根源。

 

第二層(分成兩半):一半是白色,表示善業(善行)導致的解脫方向。一半是黑色,表示惡業(惡行)導致的墮落方向。

 

第三層(分為六個區域)天道:眾生因積累福報而享樂,但仍在輪回之中;阿修羅道:好鬥嫉妒的眾生,因爭鬥而受苦;人道:人類的境界,最適合修行;畜生道:愚昧受役使的動物;餓鬼道:充滿貪欲和饑渴的餓鬼;地獄道:因重罪而受酷刑折磨的眾生;

最外層:展現了因果法則,即眾生的業力如何導致不同的輪回。

 

畫外的上方佛像:通常是釋迦牟尼佛,指引眾生通過修行、覺悟,擺脫輪回,進入涅槃。

 

這幅圖旨在提醒人們認識輪回的痛苦,教導眾生通過修行佛法,消除三毒,脫離六道,追求解脫之道。

 

這是藏傳佛教中一幅極具教育意義的藝術作品,也是紮什倫布寺的重要文化和宗教元素之一。

 

紮什倫布寺裏修建的班禪靈塔本應共有8座,然而在十年動亂中,五至九世班禪靈塔殿被毀。1985年至1989年,十世班禪大師為五至九世班禪重新修建了一座合葬靈塔殿,取名叫“紮什南捷”(吉祥的天國)。

 

一至三世班禪的靈塔殿沒有修建在紮什倫布寺。一世班禪曾任甘丹寺第三任住持,圓寂後靈塔修建在甘丹寺。二、三世班禪生前任恩貢寺(今日喀則江當鄉)主持,圓寂後其靈塔均修建在恩貢寺。 

 

“釋頌南捷”是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讚大師靈塔殿。大師生前是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1989年元月28日, 他在日喀則視察期間圓寂。在大師圓寂後的第三天, 國家決定在紮什倫布寺修建大師遺體靈塔祀殿, 供人們瞻仰朝拜。經過多方實地勘察,論證和設計,1990年9月20日,舉行了靈塔開工奠基。為建好靈塔祀殿,國家撥出6424萬元,黃金614公斤,白銀275公斤。在工程進行中,社會各界人士和群眾也積極支持靈塔祀殿修建工作,參加義務勞動,自願捐款捐物。曆經三年時間,1993年9月4日,第十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讚大師靈塔祀殿開光盛典在紮什倫布寺隆重舉行。 

 

 

 

如今,展現在世人麵前的“釋頌南捷”大殿,總建築麵積為1933平方米,高35.25米 。祀殿主體采用了現代建築中的鋼筋水泥框架結構,牆壁以花崗石砌築,牆厚達1.83米,達到八度設防要求。

 

 

 

整個建築以西藏古代宗教建築風格為主,吸收了唐、清建築藝術特色和佛教靈塔建築形式。祀殿由紅色和棕色兩大建築部分組成,在殿的頂端,覆蓋著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頂。靈塔麵積為253平方米,塔高11.55米,塔身以金皮包裹,遍鑲珠寶,共安放寶石袋818個,共24種珠寶6794個。塔內裝藏也十分豐富,按照宗教儀軌,整個靈塔內裝藏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層裝有青稞、小麥、大米、茶葉、鹽、堿、各種幹果和糖類、檀香木、各種藥材、各種綢緞、金雕鑲嵌的馬鞍、鹿茸、犀牛角、銀寶、珠寶、大師袈裟和藏裝。中層裝有大藏經和格魯派三大祖師的經典著作、曆代班禪的經典著作、曆代班禪經師的著作、貝葉經、金汁書寫的佛經等。在塔的上層裝有佛經和佛像。十世班禪大師的法體完好地安放在眾生福田的中央,周圍放置了各種宗教用品,如袈裟、唐嘎、佛像、經書等。

 

四世班禪羅桑曲吉(1567——1662)的靈塔十分豪華,這要歸功於他對紮什倫布寺的重大貢獻,紮什倫布寺初建成時,當時隻有大經堂下麵一層。規模不大,僧人也不算多,四世班禪時,大經堂擴建到三層,並修築了其它經堂,這也是紮什倫布寺最大的一次擴建,它對於弘揚佛法,傳教授義,擴大紮什影響起了積極作用。後來經過曆代班禪的擴建,才形成了今天這樣的規模。四世班禪活了94歲。由於他對紮什倫布寺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僧徒們為紀念他,建造了這座豪華的靈塔殿堂。這座靈塔殿堂,用了四年零一百三十天時間,於公元1666年建成,靈塔高11米,花費黃金2700餘兩 ,白銀3.3萬兩,銅7.8萬斤,綢緞9000餘尺,此外,還有珊瑚、珍珠、瑪瑙、鬆耳石等 共7000多顆,色彩繽紛,榮耀華貴。 

 

 

 

 

 

 

 

 

 

 

 

 

 

五至九世班禪合葬靈塔殿“紮什南捷”,從開工到1989年元月22日舉行開光大典, 曆時三年零八個月,總建築麵積為1933平方米,高為33.17米,其中靈塔高度為11.52 米。塔身鎦金以銀皮包裹,遍鑲珠寶,雕飾華美,造型莊嚴,踏內裝飾也非常考究, 數目繁多。五至九世班禪遺骨,分裝在5個檀香木盒內,安放在靈塔的寶瓶裏。靈塔正中安放著九世班禪曲吉尼瑪的銅像。大殿四周牆壁繪有藏傳佛教各教派的著名高僧業績的壁畫。

 

 

 

 

大雄寶殿(大經堂):即錯欽大殿,是紮什倫布寺最早的建築,曆時12年建成。大經堂前,有個600多平方米的講經場,這個場是班禪對全寺僧人講經及僧人辯經的場所。講經場四壁,有石鑿而成穴居於洞壁的佛教祖師,四大天王、十八羅漢和形態各異的一千尊佛像和八十位佛教高僧及各種飛天仙女、菩薩。大經堂內,48根朱漆大柱遙相挺立,承托殿頂殿堂正中有班禪的寶座。大殿左側,是公元1461年,在阿裏古格王覺五紮蚌資助下擴建的大佛堂,當中塑造了一尊高11米的彌勒佛像,佛像麵部形態慈善和藹,端莊嫻靜,由尼泊爾工匠與藏族工匠共同完成。大殿堂右側,是度母佛堂,裏麵安放著高2米的白度母銅像,兩旁是泥塑的綠度母像。經堂裏麵是用喜馬拉雅山麓的片岩鋪成,整個環境彌漫著一種修行煉法的濃厚氣氛。

 

 

 

 

 

 

 

 

 

 

 

 

 

大殿中間地上有一塊黑色石頭,是一塊天葬石。因為這個殿堂是建在曾經的天葬台上,留下這塊天葬石是在提醒世人: 不管貧富貴賤,地位高低,人終歸有一死,誰也逃不掉因果,死亡不是結束,而是輪回的開始。

 

 

在這個大殿,劉導還拿了供奉過的橘子給大家分著吃(是可以這樣做的)。

 

另外,因時間關係,我們沒去甲納拉康佛堂(漢佛堂及偏殿),它是西藏其它寺院不曾多見的佛堂。佛堂內珍藏著曆代皇帝贈送班禪的永樂古瓷、金銀酒盞、茶碗碟盤、玉石器皿、紡織品類等諸多禮品。最早有唐代的九尊青銅佛像,相傳是文成公主帶進藏的。晚些的有元朝時期的一尊騎在野豬上麵的赤身女度母銅像,還有清朝皇帝賜給班禪的一枚重16.5斤,上鐫漢、蒙、藏三種文字的金印。此外,還有寶石佛珠,封誥敕書、經卷等。 

 

漢佛堂偏殿內有一清朝駐藏大巨與班禪的會晤堂。正殿,掛著清朝乾隆皇帝身穿袈裟,手端法輪的大幅畫像,像下立有道光皇帝的牌位,上寫有“道光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文字。每逢皇上下詔,班禪接旨受封後要在皇帝牌位前叩首謝恩。

 

我們出來時,再回首了紮寺,這座數百年的寺廟,人們仍然虔誠地朝拜著,它一定有不凡的凝聚力。

 

 

 

 

 

 

 

10/2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