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西藏裏尋覓(15):神秘消失的古格王朝-古格王朝遺址
今天起了個大早,前往古格王朝( Guge Kingdom Site)遺址參觀,拍日出。驅車前往古格王國遺址的路上,沿途又看到劄達土林如雕塑般的地貌奇觀。遠遠望去,古格王國遺址如同一座被時光遺忘的堡壘,屹立在劄達縣的山崖上,頂部紅色的屋子特別顯眼,透著古老與神秘的氣息。
我們很早就到達古格王國遺址停車場,遺址在劄達縣劄布讓村,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要坐公交擺渡車上去,太早了擺渡車還沒開始營業,為了拍日出,我們徒步爬上這1.2公裏山路,高原上走上坡,不是想象的那麽容易,幾步一停,喘著粗氣, 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終於到達目的地—古格王朝遺址。
古格王朝遺址四周都是巍峨的群山和荒涼的土林,夜的黑暗漸漸被東邊的曙光驅散。站在遺址的高處,冷冽的高原空氣中透著寂靜,隻有風聲在耳畔輕訴。
遠處的群山被第一縷陽光染成金黃,土林奇異的地貌也顯現出柔和的橙色光輝。
遺址上殘存的石牆和洞窟,在光影的交錯下顯得神秘而莊嚴。
而經幡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鮮豔,隨風飄動的經幡似乎在安慰著這千年古堡。日照古格遺址本身就是美的享受。
隨著陽光逐漸攀升,整個遺址仿佛從沉睡中醒來,千年的歲月仿佛就在眼前複蘇,那一刻,人如置身於時間的深處,仿佛看見了古格王朝的輝煌重現。
遠處的白塔在晨光中顯得格外靜柔。圖片中顯示的建築位於古格王朝遺址對麵,這是托林寺, 有日出之前的安寧和晨光時的燦爛。
我們團隊的幾名隊員正在那裏樂嗬嗬地拍著日出美景。
當太陽完全升起的時候,古格王國頂部的王宮和壇城殿一目了然地聳立在山巔。
幸虧我們自己走上來,否則就錯過了日出,等我們拍完了日出,第一輛擺渡車才姍姍來遲。劉導請了一位當地導遊給我們講解古格王朝遺址。
為更好地了解遺址,還是要了解一下古格王朝和西藏的簡單曆史。西藏的簡史包括象雄、吐蕃、古格等重要時期和文化:
象雄文明(約公元前1500年—公元7世紀):象雄位於今天的西藏西部,包括阿裏地區一帶。它是西藏早期的文明中心,被認為是西藏最早的王國之一。象雄文明以苯教為信仰,這是西藏本土宗教,在佛教傳入前深刻影響了西藏文化。在吐蕃王朝擴張時期,象雄逐漸被吞並,成為吐蕃王國的一部分。
吐蕃王朝(約公元7世紀—9世紀):吐蕃王朝由鬆讚幹布(618-650年)建立,統一了西藏高原,遷都拉薩,並吞並了象雄。鬆讚幹布迎娶了文成公主,引入佛教,與尼泊爾和唐朝聯姻,促進了佛教的傳播。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等重要宗教建築。吐蕃王朝在赤鬆德讚(755-797年)時期達到鼎盛,統治範圍擴展到包括今新疆、甘肅和青海的大片地區。9世紀末期,因內部紛爭和外部壓力,吐蕃王朝瓦解,西藏進入了分裂時期。
古格王國(公元10世紀—17世紀):古格王國是吐蕃王朝崩潰後在西藏西部(阿裏地區)興起的一個地方政權,在公元十世紀前後,由吐蕃王朝末代讚普朗達瑪的重孫吉德尼瑪袞,率領親隨逃往阿裏建立起來的。
吐蕃王朝末代讚普郎達瑪時期,滅佛毀寺,不少避難僧人遠遁阿裏。阿裏地處西部邊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響,加上又是苯教的發源地,便成為各種思潮,力量匯集之地。
公元843年朗達瑪被一位僧人刺殺,內戰紛起,4年後平民起義,吐蕃王朝崩潰。先後曾出現大小7個王國,西藏長期處於藩王割據局麵。
朗達瑪的兩個兒子奧鬆與雲丹也為爭奪王室相互鬥爭,奧鬆之子貝考讚為奴隸起義軍所殺,貝考讚的兒子吉德尼瑪袞見大勢已去,回天無力,便帶著三個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裏,並娶了當地頭人的女兒。後來吉德尼瑪袞將阿裏一分為三,分封給他的3個兒子,古格王國是第三子德祖袞的封地。
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約在17世紀初,其統治範圍最盛時遍及阿裏全境。於公元1630年前後滅亡,其統治曆史持續長達700年之久,跨越了中原王朝宋、元、明三個朝代,最後古格王國因內部宗教鬥爭和拉達克王國的入侵而滅亡,也有人說它的消逝原因至今仍是個謎,即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多年前一夜之間才在曆史上消失。學界對於古格王國衰亡之謎主要有三種流行觀點:一是其政權與宗教的爭鬥,導致王國分崩離析;二是古格王國與鄰國拉達克王國發生戰爭,最後戰敗導致亡國;三是當地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幹旱,迫使古格王國居民不得不逃離家園,重新尋找棲身之所。
遺址如今成為西藏著名的文化遺產,是中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地之一,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參觀的主要地方。
最早對這座古城遺址進行考察的是英國人麥克活斯·揚。1912年,他從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來到這裏進行考察。此後便有探險家、旅行者、攝影家和藝術家們源源不斷地來探奇訪幽。但真正的科學考察是從1985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組織的考察隊開始的。他們實地測量,遺址總麵積約為72萬平方米,房屋遺跡445間,窯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條,各類佛塔28座,洞葬1處,發現武器庫1座,石鍋庫1座,大小糧倉11座,供佛洞窯4座,壁葬1處,木棺土葬1處。
後續曆史大致有薩迦政權(13-14世紀):元朝時期,薩迦派的僧侶統治西藏,西藏首次被納入元朝的中央政權體係。格魯派興起(15世紀):宗喀巴大師創立格魯派(黃教),其後由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共同領導西藏佛教和政治事務。清朝時期(1644-1911年):西藏成為清朝的藩屬地區,中央政府派駐駐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務。
古格王朝大約公元10世紀前半期建立的,藏在阿裏深處的神秘國度,延續了700多年,也有人說是在一夜間消失的(也有說是兄弟之間爭鬥,弟弟去勾結鄰國拉達克王國一起把哥哥推翻了,哥哥是古格王-王權領袖,弟弟是宗教領袖),整個王朝近10萬人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也太神秘了,隨後幾百年沒有人到那裏,也沒有進一步破壞(除了小將們)。保留比較完整的古格遺址其實是當年的王權所在地,它有著嚴格的等級區分,住得越高,地位越顯赫。
從山麓到山頂高300餘米,房屋建築、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形成一座龐大的古建築群,被眾土林遠遠近近地環抱其中,古老城堡的斷壁殘垣與腳下的土林渾然一體。
跟著兩位導遊的步伐,我們開始探索這座神秘的遺址。這位當地導遊主要是開門帶我們進入古殿,參觀講解遺址裏的寺院曆史,壁畫,剩下的地方自己遊。
遺址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外圍建有城牆,四角設有碉樓,遺址可分為幾個重點來看:
第一重點:登臨古格遺址
古格王朝遺址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堡,高高矗立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丘上。首先是入口,大門是典型的藏式風格。
通過遺址入口後,拾階而上,踏著斑駁的石階,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古格王國,爬上去的過程要邊走邊停,喘口氣的同時看看風景,拍拍照。
進門處的藏家人的煨桑爐,即燒香的香爐,藏家人會把鬆柏枝,青稞草放進去燒。
在遺址攀登過程中,可以看到複雜的守衛通道和藏兵洞。這些通道交錯複雜,是古格王國抵禦外敵的重要防線。走進這些通道,仿佛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緊張與對生存的渴望。
遺址頂部是古格王朝的王宮與議事廳,這是國王居住和治理國家的地方。站在這裏,可以俯瞰整個劄達土林和周邊村莊。在議事廳內,殘存的石柱和壁畫訴說著當年政務商討的繁忙場景。
第二重點:佛教文化的寶藏:最令人驚歎的是,裏麵一些文物也是在文革時遭到破壞的。不可思議,這麽偏遠地區,海拔達到4千米的古堡,小將們居然還不畏艱難地到這裏來破四舊,立新功。從山腳的入口沿著小徑走,首先要經過4間古殿,即紅廟、白廟、度母殿和輪回廟。山頂有一座壇城殿,平時門都鎖著,參觀需由工作人員打開門鎖。
古格王朝是藏傳佛教複興的重要基地,其遺址中保存著大量珍貴的佛教壁畫和洞窟寺廟。寺廟內不能拍照。佛塔(高10餘米)3座、寺廟4座、殿堂2間及地下暗道2條。
1. 紅殿:紅殿是古格遺址內最重要的佛教建築之一。內部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壁畫,內容多以佛教故事、菩薩像和供養人圖為主。壁畫色彩鮮豔,紅色為主調,展示了古格時期已有的較高的繪畫技藝。其中的千手觀音像和釋迦牟尼像尤為引人注目,線條流暢,栩栩如生。
2. 白殿:與紅殿不同,白殿以清淡色調為主,內容更加莊嚴肅穆。白殿的壁畫多描繪佛教經典場景,展現了佛教傳播的輝煌時期。白殿內還有古代法器和僧侶修行的遺跡。
3. 度母殿:度母殿供奉著綠度母等佛教女性神祇,是遊客祈福的重要場所。殿內的壁畫體現了古格王朝佛教藝術的獨特風格,柔美中帶著一絲莊嚴。
4. 輪回廟:輪回廟位於古格王朝遺址中部偏下的位置,靠近修行洞窟和部分僧侶居住區域。輪回廟是僧侶和信眾學習和理解佛教輪回觀念的場所。藏傳佛教認為,生命會在六道中輪回(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輪回廟通過藝術形式來描繪這些道的苦樂,並勸誡人們修行以爭取解脫。
寺廟一角:
5. 大威德殿:古格王朝遺址內的重要佛教殿堂之一,主要用於供奉和修持藏傳佛教密宗的護法神大威德金剛(藏語稱“多傑傑羌”)。
6. 山頂有一座壇城殿,是王室舉行佛教儀式用的。
第三重點:洞窟與地下世界
整個遺址建築共有房屋洞窟300餘處,在遺址的中部和下部,可以看到大量的洞窟,這些洞窟有多種功能;
1. 修行洞窟:洞窟中曾是僧侶修行和禪定的地方,牆壁上有一些簡單的塗鴉和佛像刻畫。
2. 糧倉與藏兵洞:一些洞窟被用作儲藏糧食或武器的地方。
3. 隱秘通道:洞窟間有許多隱秘的通道,據說是古格王朝在戰亂時用於轉移人員的通道。
古格的半山腰可以看到這座石樓的遺址並沒有修完,大概有十幾米高, 當時是敵方修建用於攻頂用的, 石樓還沒修完,古格王就跳樓或投降了。
參觀過程中,邊看邊拍,或在旁邊的石台上稍作休息,俯瞰遠處的劄達土林,這片獨特的地貌宛如大自然的雕刻藝術,令人震撼。陽光灑在遺址和土林上,為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份輝煌的色彩。
我們團隊的合拍:
古格王朝遺址不僅是一個曆史遺跡,更是一座跨越千年的時光隧道。從王宮到寺廟,從壁畫到洞窟,這裏的每一塊磚石、每一幅壁畫都承載著古格的輝煌與信仰的力量。
參觀完後,我們驅車到達阿裏的行署所在地獅泉河入住。
我們最後的晚餐挺值得紀念,劉導給我們舉行了一個儀式-我們因到達阿裏而獲得阿裏文化和旅遊局頒發的"勇士證書”,上麵寫著:“茲證明,xxx,穿越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線,成功抵達“高原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阿裏。為紀念挑戰極限,勇攀高峰的壯舉,鼓勵風雨兼程,不畏艱辛的意誌和堅韌不拔頑強拚搏的精神,特授予勇士證書,並向您致敬“。哈哈,感謝當地部門和劉導,不過“勇士”是過獎了。
有人說沒到過阿裏就是沒到過西藏,我很不同意這種“沒到過那裏,就沒到過這裏” 的這種說法,到了某處就是到了某處,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不過,它也許強調的是阿裏的特別之處, 更好的說法也許是“隻有到過阿裏,才能真正體會西藏的遼闊、孤獨和神秘”。阿裏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這是一個神秘而偏遠的地區,有著壯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宗教文化。阿裏是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交界的地方,地理環境獨特,景色壯美,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湖泊, 還有一些重要的藏傳佛教聖地,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峽到阿裏地區弘法,使阿裏成為佛教複興之地,佛教史稱之為“上路弘法”, 阿裏還是苯教發源地,具有原生態和具有藏族的原始性。
我們全團順利地完成了這次艱巨的旅行。明天我們就要離開阿裏了,旅遊車上兩大氧氣罐基本沒動,導遊和司機開始發愁怎麽辦了。晚上入住阿裏維也納酒店。酒店製氧機在床頭櫃旁邊牆上,旋轉右邊旋鈕往+號方向即可打開, 這是酒店房間彌散型吸氧,還是吸一點氧氣吧。用氧氣瓶吸氧是這樣的。
———-
10/27 紮達——阿裏獅泉河(位於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是阿裏地區行署所在地,也是該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獅泉河鎮位於噶爾縣境內,地處獅泉河河畔)
裏程:200公裏,5小時 住宿:阿裏獅泉河(海拔4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