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風城黑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雪域高原西藏裏尋覓(8):大昭寺與八廓街-信仰與現實的交融

(2024-11-29 06:02:55) 下一個

在雪域高原西藏裏尋覓(8):大昭寺與八廓街-信仰與現實的交融

 

參觀了布達拉宮後我們在宮內的Cafe品嚐了意大利風味的午餐,Cafe 位置很好, 必須預訂中餐才能進去。這裏正對著布達拉宮便於拍照,餐後我們在這裏拍了很多合影及個人照,心滿意足地結束了當天布達拉宮的參觀, 下午我們懷著期待和敬畏之心,走向拉薩這座城市最靈魂的所在-大昭寺 ,並遊覽了周邊的八廓街。

西藏的天空湛藍深遠,似乎又是隨手可及,帶著純潔而寧靜的力量,陽光下的正午還得不時地喝些水。

 

車停在大昭寺附近,我們正好可以在街上走一走,看看拉薩風土人情。沿途走的地方就是八廓街的一部分,幾分鍾後我們就到了大昭寺前麵的廣場。

 

 

 

初到大昭寺(Jokhang Temple),還沒進去,就已經看到外麵虔誠的信徒在朝拜,心中頓時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感動和震撼。

 

 

毫無疑問,除了布達拉宮,大昭寺是拉薩市的另外一個重要宗教與文化地標,是藏傳佛教最神聖的寺院之一,該寺始建於公元7世紀(大約公元647年)鬆讚幹布時期,大昭寺不僅是宗教活動的中心,更是西藏曆史、文化和建築藝術的代表。

 

鬆讚幹布為供奉引入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而主持修建大昭寺。據傳,鬆讚幹布的尼泊爾王後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都對寺廟的建立貢獻良多。至於這12歲等身像是哪位公主帶來的,說法還不一樣。但是官方石碑上刻的是文成公主進藏時陪嫁帶來的。

 

大昭寺按照印度的佛教寺廟建築風格設計,同時融入了尼泊爾和唐代漢地的建築特點,形成了獨特的印度-藏漢融合風格。

 

大昭寺作為藏傳佛教信徒心中的聖地,無論是普通信徒還是僧侶,都會定期前來朝拜。寺前的八廓街環繞著寺廟,信徒們沿順時針方向磕長頭或轉經,以表達虔誠(而藏區的原始宗教-苯教信徒在進行宗教活動時,往往是按照逆時針方向繞行)。

 

順便提一下,藏傳佛教有四大主要教派:1.  寧瑪派(紅教):起源最早,以蓮花生大師的密法傳承為主,注重修習大圓滿法。2.  薩迦派(花教):由薩迦家族創立,以“顯密雙修”著稱,尤其重視因明學和邏輯辯證。3.  噶舉派(白教):強調實修禪定,包含多個分支,如噶瑪噶舉(黑帽係)等,以“大手印法門”聞名。4.  格魯派(黃教):由宗喀巴大師創立,注重戒律和教育,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均屬此派,是西藏影響最大的教派。

 

大昭寺雖然由格魯派僧人管理,但它是全體藏傳佛教信眾的精神中心,超越了單一教派。任何派別的信徒都可以來此朝拜,特別是為了瞻仰寺內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這種超教派性使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享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大昭寺前的廣場永遠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香爐裏飄出的青煙在空氣中徐徐飄動,虔誠的朝拜者身著藏袍,戴著護手,護膝,布床墊,匍匐在地,每一下叩拜都顯得深沉, 而他們站起來時又是那麽地堅定;一些信徒則要邊叩,邊站,邊前行繞道轉經街朝拜一圈,沒有強大的內心力量和精神支撐,這是很難做到的,況且多半人是背著行囊,行走數月才到達拉薩的。我們曾打趣地說我們這趟旅程曆經了風霜雪雨, 但與他們比起來,實在是不值一提。

 

 

 

 

 

 

 

 

 

 

 

 

 

 

 

 

 

我們在劉導的帶領下,跟隨人流進入大昭寺裏。

 

古老的經幡隨著微風舞動, 金頂在寺廟上閃光,酥油燈在寺內帶出了酥油特有的香味,仿佛在訴說大昭寺悠遠的曆史,其實用不著訴說,這座寺廟本身就是曆史,而外麵的信徒就告訴了我們遙遠的過去。

 

步入寺內,四大金剛依然鎮守著大門處,四周是經聲低吟,莊嚴肅穆的佛像與金碧輝煌的壁畫, 唐卡交相輝映,讓人目眩神迷,人也特別的多,如果沒有導遊介紹,自己看會是一頭霧水。

 

根據藏傳佛教的傳統,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由釋迦牟尼生前親自指導其弟子阿難打造,因其精準還原釋迦牟尼十二歲時的容貌,被稱為“等身像”。這尊佛像是世界僅存的四尊“釋迦牟尼等身像”之一,地位極其崇高,被譽為藏傳佛教最重要的信仰核心之一。 其他三尊分別是八十歲等身像(印度庫西那迦),二十五歲等身像(印度菩提迦耶大菩提寺)及八歲等身像(小昭寺,西藏拉薩)。

 

劉導特別講解了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安置在大昭寺的正殿,是藏傳佛教信徒最重要的朝拜對象之一,它是大昭寺的鎮寺之寶。關於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是從哪裏來的,有人說是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來的,也有人認為,它是尼泊爾赤尊公主帶入西藏並安置在大昭寺的,而文成公主帶來的八歲等身像則被供奉在小昭寺。不論怎樣,兩尊佛像都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義,是西藏佛教中珍貴的遺產。

 

大昭寺內佛殿不能拍照,進入後應脫帽和遮陽鏡。另外,在藏傳佛教中,指佛像時, 要四指並攏,大拇指內收地指,而不是用單獨一個手指,這源於對佛陀和神聖事物的尊重與禮儀。

 

大昭寺內用的是酥油燈,酥油燃燒產生的獨特香味混合著信徒的虔誠,營造出獨特的宗教氛圍,是大昭寺的標誌性體驗之一。酥油燈使用犛牛奶製成的酥油作為燃料,燈芯通常用棉線製成。信徒通過點燈表達對佛陀的虔誠,祈求平安、健康、智慧和解脫。點燈也被認為是積累功德的重要方法。

大昭寺內收藏了大量珍貴文物,包括佛像、經書、法器和古老的壁畫,主殿內的雕梁畫棟、彩繪壁畫和細膩的木雕令人歎為觀止。

 

大昭寺分為四層,主殿在一樓,而其他樓層則供奉佛像或用於宗教活動。頂層是觀景台,可以俯瞰拉薩全景和布達拉宮。

 

大昭寺的壁畫記錄了鬆讚幹布迎娶文成公主、蓮花生大師入藏、釋迦牟尼佛傳法等重要曆史和宗教故事,體現了西藏佛教的豐富文化內涵。鬆讚幹布迎娶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的場景,以佛教人物和宗教故事為主題,細膩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因為時間關係,和參觀的人太多,我們並沒有能詳細瀏覽。

 

上了一層樓,金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我們在樓上找好角度照到了大昭寺的金頂。

 

大昭寺金頂是大昭寺最為標誌性和壯麗的部分之一,其輝煌的金色屋頂不僅是建築藝術的巔峰,也是藏傳佛教文化和宗教象征的重要體現。

 

金頂采用純銅鍍金技術精心打造,整個屋頂在陽光下金光閃閃,象征佛教的光明與智慧。

 

金頂的設計也融合了漢式、藏式印度式建築元素。漢式建築風格體現在金頂的鬥拱、飛簷和屋脊裝飾,藏式風格體現在雕刻精美的經幡柱和典型的高原建築造型,印度風格的穹頂和塔形設計則是對釋迦牟尼佛教傳承的致敬。金頂周圍布滿精美的雕刻和裝飾,常見的圖案包括金翅鳥、祥雲紋、寶瓶等,寓意吉祥如意。

下圖是門票上印有的裏麵的陳列內容,門票要提前網上預訂。和所有寺廟一樣,進入大昭寺也應脫帽,摘墨鏡,不要大聲喧嘩,不要觸摸物品。

 

 

 

 

這個長廊在陽光的照耀下,光影十足。

 

 

大昭寺的轉經長廊擠滿了虔誠的信徒。他們手持轉經筒,嘴裏低聲念誦著“六字真言”。

從大昭寺出來,便是著名的八廓街。藏語中“八廓”意為“中圈”。八廓街(Barkhor Street)是拉薩市最具代表性的街區之一,也是西藏文化、宗教與生活的縮影,這條古老的街道環繞大昭寺而建,八廓街是藏傳佛教信徒重要的轉經道(稱為“八廓轉經”),同時也是集市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八廓街形成於大昭寺建成後,最初是一條環繞大昭寺的小徑,信徒們沿這條路轉經祈福。隨著信徒和商人的聚集,八廓街逐漸成為一個繁華的市集,這裏商鋪、攤位與轉經道融為一體。八廓街是環形街道,全長約1公裏,街道兩旁是藏式傳統建築,許多房屋已有數百年曆史。房屋牆壁多塗有白色石灰,門窗裝飾著色彩豔麗的木雕和圖案,有著藏式建築的獨特美感。

 

 

 

街上隨處可見虔誠的朝聖者磕長頭或手持轉經筒念誦經文轉街,街上的每一塊石板都被轉經者的足跡打磨得光滑發亮。

 

 

每一家小店都充滿了藏族文化的某種魅力, 據說,也有些店鋪的主人都是“浙江義烏”的, 與肅穆的大昭寺相比,八廓街就是充滿了煙火氣息了,商業味道濃厚。

 

這裏既有賣藏式手工藝品的攤位,也有香料鋪、銀飾店,甚至還能看到經書裝幀的小攤, 商品如藏式銀器、木雕、唐卡畫(藏傳佛教繪畫)、藏刀,華麗的藏袍、彩色頭巾、飾品,轉經筒、佛珠、酥油燈具等。

 

八廓街的美食同樣吸引人,如酥油茶、藏麵、風幹肉等藏地美食,藏麵館裏飄出濃鬱的香氣,楊醫生就買了幾袋風幹犛牛肉帶回去。

 

而四周街邊則是坐滿了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 有信徒, 有僧侶, 有遊客。

 

 

 

 

最令人矚目的,則是邊匍匐磕頭,邊起身前行,再磕頭的信徒們,一步一步地往前磕。這裏雖未見高山,卻也能讓人仰止,肅然起敬。

 

 

大半天的遊覽下來,我們不僅感受到大昭寺帶來的震撼,而且也被八廓街的商業煙火氣感染。信仰與生活,在拉薩這塊地方交織得如此和諧。在這裏,每個人似乎都知道自己的方向,每件事物都帶著曆史的印記和生命的厚重,應證了生活既要眼前的苟且,也需要詩與遠方。

 

 

 

 

 

 

 

 

也許夜幕降臨,燈光亮起時,我們會見到大昭寺金頂閃爍在夜幕中,八廓街又會是另一番景象,拉薩這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古老與神聖,更在於它的平靜和信仰。

 

然而,我們不得不提早離開這裏,可能是因為昨晚大家在看大型露天實景劇《文成公主》時受了涼,我們當中不少人開始咳嗽,劉導執意要我們買“速效感冒靈”,堅持要開車帶我們去藥店,後麵幾天的路海拔會更高,不能身體有恙,另外布達拉宮的夜景也許更吸引人,加上司機需要在車上安裝上兩個更大的氧氣罐,以備明天的後藏行程需要。

 

離開大昭寺與八廓街時,心中還是多了一份滿足,多了一份對生活的敬意,也多了一份對自然和宇宙的敬畏。

 

晚上,俺居然出酒店外拉薩橋上拍了幾張拉薩河畔的夜景。

 

 

 

 

 

 

 

我們也行將完成前藏的探索,下一步去尋覓後藏了。關於前後藏是這樣區分的:前藏(又稱烏孜):指以拉薩為中心的區域,包括今天的拉薩市和周邊地區(如山南市、林芝市的一部分)。這一地區是西藏政治、宗教和文化的核心,被稱為“烏孜”。是較早受到中原文化影響的地區。後藏(阿裏與日喀則一帶):指以日喀則為中心的區域,向西延伸,包括日喀則市、部分那曲市,以及更偏遠的阿裏地區,西藏地理的西北部

 

(感謝馬曉平醫生和陳國明醫生提供的部分照片和視頻)。

 

——————

1021 拉薩(海拔3600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風城黑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流水小橋' 的評論 : 謝謝您的留言,是的信仰的力量!
流水小橋 回複 悄悄話 你的照片很生動!被見過的場景觸動,2016年6月也去過西藏,在大昭寺和八廓街,特別為信徒們的極端虔誠感動,是信仰的力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