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埃及行:(七)盧卡索東岸的卡納克神廟,盧卡索神廟
一)卡納克神廟 (殿, Karnak temple)
這一天非常繁忙,遊輪上吃完午飯後,稍事休息,大家便集中去盧卡索北麵4公裏,尼羅河東岸的卡納克神廟(殿)。
神廟模型
卡納克神廟的建設始於 4000 年前,一直持續到大約 2000 年前羅馬人控製埃及的時候。在卡納克工作的每一位埃及統治者都留下了自己的建築印記(或曰功勞簿)。這個神廟經過不同朝代三十個法老參與修建增修,一共修了一千年, 也有說修了兩千年。是底比斯最為古老的廟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是獻給底比斯的三大神:太陽神阿蒙(Amon);阿蒙神的妻子——形為禿鷲的姆特(Mut)女神, 他們的兒子月亮神孔蘇(Khonsu)。這座神廟是到埃及必去之地。
整個神廟由磚牆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間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麵積最大的一部分,占地約有30公頃,是獻給 太陽神阿蒙的;左側的是獻給Khonsu神的,占地2.5公頃;另一個是獻給阿蒙神的妻子——形為禿鷲的姆特(Mut)女神,現在尚未發掘。
古埃及人認為,在每年的農業周期結束時,眾神和大地都變得筋疲力盡,需要從混混沌宇宙的能量中重新輸入新能量。為了實現這種神奇的能量再生,Opet 節每年在卡納克和盧克索舉行, 節日持續二十七天,也是慶祝法老與阿蒙神之間聯係。遊行從卡納克開始,到南邊一英裏半(2.4公裏)的盧克索神廟結束。二個神廟之間有一條一公裏長的石板大道(Sphinx Avenue),大道兩側密排著聖羊像。
1)卡納克神廟第一塔門 (First Pylon)
第一個塔門其實是在卡納克神廟建造的最後一個塔門,是今天進入神廟的主要入口。但它從未完成修建,更沒有沒有裝修;就連用來建造的泥磚坡道的遺跡,在大院內依然可以看到。
現有的北塔高約71英尺(21.70m),南塔高103英尺(31.65m)。如果該結構建造已經完成,它高度可能會達到 124 英尺 (38m) 到 131 英尺 (40m) 之間。
它是由 Nectanebo I(公元前 380-362 年)建造的,他還建造了圍繞卡納克的巨大圍牆,一些學者認為,較早的塔可能位於同一地點。
2) 第一塔門外的獅身公羊麵像的大道 (Sphinx Avenue)
獅身公羊麵像的大道通向該塔。這些獅身公羊麵像是公羊頭的, 象征著阿蒙神;而拉美西斯二世的小雕像,則以奧西裏斯神的形式,站在它們的前爪之間。這條大道另一方向一直通到盧克索神廟。
3) 第二塔門後是卡納克神廟柱式大廳 (Great Hypostyle Hall)
卡納克神殿因為其浩大的規模而名揚世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撐的寺廟。形象地說,卡納克神殿的大柱廳是給阿蒙-拉的神廟,約5000多平方米,廳內有134根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兩排特別粗大,每根高達21米,直徑5.4米,可容納100個人在上麵站立。柱頭為開放的紙莎草花(下埃及的花是紙莎草花, 上埃及的花是蓮花)。整座大廳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創造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柱式大廳的巨大石柱讓人類感到渺小。
殿內石柱有如一片高大的原始森林,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麵高差形成的高側窗采光,被橫梁和柱頭分去一半後,光線漸次陰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這也就是卡納克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在此呆久了,不崇拜也會變得崇拜了。
大廳北翼由塞提一世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之父)建造,外牆描繪了塞提一世的英勇戰鬥的事跡。南翼由拉美西斯二世完成,南牆上刻有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第 21 年與赫梯人簽訂和平條約的記錄。之前我們多次提到過拉美西斯二世活到90歲,喜歡刷存在感,幾乎所有神廟都刻有他的名字。
後來的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三世、拉美西斯四世和拉美西斯六世在牆壁和柱子上都添加了銘文。
方尖碑是古埃及的另一件傑作,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由下而上逐漸縮小,頂端形似金字塔尖。以金、銅或金銀合金包裹,當旭日東升照到碑尖時,它象耀眼的太陽一樣閃閃發光。這個方尖碑為哈特謝普蘇特女法老建造,但繼子圖特摩斯三世長大繼位後,報複女法老篡奪他的王位之仇,把方尖碑掩埋在牆壁四周之內,所以上部分色彩鮮亮,下麵色澤暗淡。
聖甲蟲或死亡甲蟲是一種古埃及的象征符號,也指被雕刻成聖甲蟲樣的物品。其最常見的用途是作為護身符。有時在政府的印章上也會出現聖甲蟲的模樣以象征皇室。到了新王國早期,聖甲蟲也會被放到木乃伊的棺槨中,這樣做被認為可以起到保護遺體的作用。傳說人們在此繞走三圈會有好運,所以來此的人都會走三圈,我們也不例外。
卡納克神廟聖湖由圖特摩斯 (Tuthmosis III,公元前 1473-1458 年)時期挖建。它的尺寸為 393 英尺(120 米)乘 252 英尺(77 米),內襯石牆,並有通往水中的樓梯。
該湖被祭司用於儀式洗滌和儀式導向。它也是阿蒙神聖鵝的家園(鵝是阿蒙的另一個象征),是古埃及創造觀念中生命起源的原始水域的象征。周圍是儲藏室和牧師的住所。還有一個水鳥的鳥舍。
孔蘇Khonsu 是 Amun 和 Mut 的兒子,父母兒子三人一起組成了底比斯 三合會(三柱神)。他是一位月神,被描繪成一個鷹頭男子,頭戴新月頭飾,頂部飾有滿月圓盤。像透特一樣,他也是月亮神,有時他被描繪成狒狒。孔蘇被認為具有驅除邪靈的能力。拉美西斯二世將孔蘇雕像送給了一位友好的敘利亞國王,用以治愈他的女兒的病痛。神廟由拉美西斯三世建造,它由一個由 28 根柱子組成的門廊毗鄰的柱廊組成。塔前是柱廊的遺跡,旁邊是一排獅身人麵像。
盧克索神廟也位於尼羅河東岸,離卡納克神廟隻有1.5英裏, 大約建於公元前十四世紀。是當年帝都的重要神廟。曾整個地埋在了沙土及街麵之下,後來才被發掘出來。
1) 盧克索神廟塔門
通過神廟使用的建築材料可以推算出在埃及第十二王朝時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就在這裏建造了神廟的最早的部分。後來,阿蒙霍特普三世命令他的建築師在今天神廟的南部建造了聖殿、柱殿和第二個內院。柱廊也是他統治時期開始建造的。阿蒙霍特普四世(即阿肯內頓,Akhenaten,那個一神論者)時神廟被關閉,阿蒙神的名字被塗抹掉,在神廟的邊緣建造了一座阿頓(Aton)的神廟。後來圖坦卡蒙又撥亂反正,繼續了神廟的建造。
拉美西斯二世建造了第一院、帶有雕像的大門和方尖塔。內克塔內布一世建造了大門前麵的庭院。
亞曆山大大帝下令改造聖殿,將支撐屋頂的四根柱子改為一座小堂。下圖是參與建設的的法老們:
大門前曾經矗立著兩座方尖碑,但如今僅剩一座,另一座已被矗立在巴黎協和廣場了,高80 英尺(25 米)的粉紅色花崗岩方尖碑由拉美西斯二世建造,基座上雕刻著四隻神聖的狒狒,方尖碑的每一側都雕刻了拉美西斯的名字。用來製作方尖碑的花崗岩是在埃及南部古城斯文內特(即現代阿斯旺鎮)附近開采的。方尖碑象征著神與人間的聯係。
3) 大柱廊(The Grand Colonnade)
一間教堂和穆斯林mosque 和平共處:
5) 阿蒙霍特普三世太陽庭院(Sun court of Amenhotep III)
這座廊柱殿由32根廊柱支撐。其浮雕顯示阿蒙霍特普三世在底比斯的眾神前以及他的加冕。左右兩邊各有一座小神殿,這兩座小神殿分別是奉獻給穆特和孔斯(蘇)的。
與華人有點關係的是,2013年5月24日晚上11時左右,名為“空遊無依”的在微博上說他在5月6日盧克索遊玩時拍到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錦昊到此一遊”。該消息經媒體報道後引發公眾熱議。2013年5月26日,浮雕右側人物身上的中文塗鴉已被清除。
長度一英裏半(3公裏左右),獅身人麵像大道(Sphinx Avenue)連接著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這條路每年在歐佩特節期間使用一次,當時埃及人帶著阿蒙和穆特的雕像沿著這條路遊行,象征性地重演了他們的婚姻。在盧克索神廟,阿蒙神奇地變成了生育之神。獅身像在卡納克神廟前的人麵頭變成了山羊頭。
這條大道大約有 1,350 座獅身人麵像,還有擺滿祭品的小教堂。獅身人麵像大道的建設始於新王國時期,在 Nectanebo I 的第 30 王朝統治期間(公元前 380-362 年)完成。這條路由托勒密女王克利歐帕特拉(埃及豔後,公元前 51-30 年)翻新,後來被羅馬人使用。
看了這麽多曆史古跡,晚上遊輪上專門為大家準備了地道的埃及晚餐,還有埃及的舞蹈, 隨後好好休息,準備好船上各種小費,明天一大早就要飛回開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