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輪從埃德芙向北行駛,很快在夜間就到達盧克索(Luxor)。盧克索曾經是埃及的帝都,就像是中國的長安一樣,曾用名是底比斯(Thebes), 所以當人們用底比斯時,指的就是當今的盧克索。
盧克索在阿拉伯語中意為“宮殿”,在古代曾被稱為“百門之城”,它是全球最大的“露天博物館”,在 417 平方公裏(161 平方英裏)的區域內,坐落著一些最雄偉的古跡,如帝王穀、卡納克神廟、女王哈特謝普蘇特神廟,盧克索神廟等等, 這些都在今天觀光的計劃中,所以是一個非常緊張的一天。
盧克索位於尼羅河東岸,是古埃及舊王國非常重要的城市,也是新王國時期埃及的首都。現在這座城市有超過 50 萬人口,他們幾乎完全依賴旅遊業。盧克索的沙漠氣候非常晴朗和炎熱,夏季平均氣溫為 40 攝氏度(104 華氏度),冬季平均氣溫為 22 攝氏度(71.6 華氏度)。
盧克索具有濃厚的宗教性質,因為它被稱為阿蒙城,後來在埃及新王國時成為眾神之城。即使讓時間倒流,在希臘、羅馬、科普特和伊斯蘭時代來到盧克索時,盧克索的古埃及性質並沒有改變,許多教堂和清真寺建在一些神廟附近甚至一些神廟上,當今的盧克索仍然是了解古埃及曆史的窗口。盧克索市及其所有古跡於 1979 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而且每天都有新考古發現讓世人感到驚訝。
古埃及人相信神這個事實是不言而喻的,尼羅河既然是由南向北而流,那麽河的兩岸自然是東西向了。東岸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象征著生命的開始;西岸是日落的地方,則象征著生命的隕落。所以在古埃及,城市及居民區多建於東岸(如開羅,盧克索,阿斯旺等等)。而墓穴,喪葬則發生在西岸(如帝王穀,金字塔等)。但是對古埃及人來說死亡並不代表生命的終結,而是新階段的開始,在冥界,經過神的評判,好人的精神是有可能進入神的世界,特別是法老們, 很可能就會成為神。所以他們會在就位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死後的世界修建住處(墓穴),把生前吃穿用的東西,喜愛的東西一起放入墓穴,對於法老們來說,還要總結統治時期的豐功偉績,把對神的崇拜及為國奉獻的業績用浮雕及繪畫形式記錄在墓穴的每一麵牆上。
金字塔就是早期法老們的墓穴,雖然輝煌,但太消耗人力,物力及國力,還有時間上耗不過,也許法老死了,這金字塔還沒建好,變成死無葬身之地了, 加上明顯的地標,盜墓者根本不用探測就知道往哪兒去。這樣後來的金字塔文化就消失了,法老們開始腳踏實地在山穀處建墓。而位於尼羅河首都盧克索西岸的帝王穀則是最好不過的墓址了, 所以後來的曆代法老就在此處安置身後之事。
一)帝王穀(Valley of the Kings)
車來到帝王穀, 從停車場處買票進入,還得乘坐高爾夫車進第二道門,一張票可選入三個墓穴,要想多看一些墓,則要單獨買票。為了降低墓內人流帶來的濕度,導遊不能入墓穴內講解,各個墓穴輪流關閉休整,所以同一時間不可能全部看到。
帶機關槍的警察,安全上感覺放心一些
遊客中心
這是縮小的帝王穀地形圖
乘車至二道門
部分地形
入二道門
1)拉美西斯一世(Ramesese)墓穴(KV16):
拉美西斯一世是19王朝的首位法老,他的墓穴1817年被意大利考古學家貝爾佐尼(Belzoni)發現。
1) 出身沒有皇室血統,卻做了法老(前法老沒兒子,就指定給他,因他在軍隊裏打仗指揮不錯);
2) 即位時已到了當時認為的廉頗老矣的年齡,其實大概是50多歲;所以隻統治了不到一兩年就去世了(有人說是1年4個月,公元前1292–1290 也說是前1295–1294 );
3) 兒子是塞提一世法老,而孫子是大名鼎鼎的那位拉美西斯二世(活到90歲的那位浪漫法老);而他開啟的的這個第19王朝是古埃及最傑出的王朝之一,像我們的大唐盛世。10位隨後的法老們都自豪地采用了拉美西斯這個名字,直到237 年後的拉美西斯十一世—-隨後結束了所謂的拉美西斯時期。
4)因為在位時間很短就死亡,所以墓穴做的很匆忙,很小, 很短,隻有29米長,而且很多是兒子-塞提一世為他修建的。但是被盜墓者盜得很徹底, 裏麵隻剩有有浮雕,壁畫和被打破的石棺。
5)木乃伊也被盜,後幾經輾轉,從埃及到加拿大,再到美國,最終回到埃及, 現代科學從多方驗證認為是他的木乃伊。最新的理論認為,木乃伊被阿布羅素(Abu-Russell)家族的盜墓者偷走,然後在1860年左右由詹姆斯道格拉斯博士帶到北美。之後,木乃伊被安置在尼亞加拉安大略省博物館。1999 年,木乃伊賣給了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的邁克爾·卡洛斯博物館。在進行了所有測試和掃描後,木乃伊於2003年10月24日被送回埃及,此後一直在盧克索博物館。
兩麵牆的壁畫,顏色還是原色。按《地獄之書》設計(book of gates),《地獄之書》是古埃及的一本喪葬文獻,寫於新王國時期。
2)拉美西斯三世(Ramesese III)墓穴(KV11):
拉美西斯三世是第20王朝第二位法老, 是20王朝首位法老塞特納赫特 (Setnakhte)的兒子,拉美西斯三世統治古埃及時間是從公元前1187年左右至公元前1156年, 共31年。在他的統治期間,埃及再次受到被稱為海洋人民(Sea Peoples)的神秘海員聯盟的威脅,該聯盟一直在地中海東部肆虐,甚至推翻了強大的赫梯帝國,拉美西斯三世的部隊阻止了陸地入侵,同時還引誘海洋人民的海軍進入了尼羅河三角洲的毀滅性陷阱,從而結束了衝突。拉美西斯三世同樣擊退了兩次利比亞人的入侵,他還翻新了許多宗教場所並鼓勵發展貿易。
然而,他的統治時期一段時間受到經濟惡化的影響,最終導致曆史上第一次有記錄的勞工罷工,當時皇家陵墓建造者因工資支付拖延而罷工。更糟糕的是,不利的天氣影響了糧食生產,據稱那時腐敗猖獗。在這種動蕩的政治經濟環境下,拉美西斯的第二任妻子蒂耶(Tiye)與法老後宮的十幾名同僚,以及財政部長、軍事上尉、管家和王室首席管家,策劃了一場暗殺拉美西斯三世的陰謀。根據隨後法庭審判的古代紙莎草紙詳細記錄,陰謀者計劃使用蠟像和其他魔法繞過皇家衛隊,同時在整個王國煽動叛亂。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他們將讓蒂耶的兒子彭塔維爾(Pentawere)登上王位。
古代紙莎草紙中的記載很清楚地表明,“後宮陰謀”未能實現篡位的目標。共謀者被捕,其中一些人被殺。然而,由於紙莎草紙將拉美西斯三世稱為“偉大的上帝”,這個詞當時僅限於已故的法老,因此學者們長期以來一直懷疑他可能被成功地謀殺掉。這一理論在 2012 年獲得了醫學上的支持,當時研究人員使用高分辨CT 掃描儀在拉美西斯的木乃伊上發現了法老的喉嚨有一個嚴重的傷口,上麵覆蓋著一個被認為具有治愈能力的護身符。研究人員在 英國醫學雜誌BMJ 上報告了他們的結果,聲稱一名刺客用一把鋒利的刀切開了拉美西斯的食道和氣管,幾乎立即殺死了他。
從那以後,BMJ 論文的兩位作者,開羅大學放射學教授 Sahar Saleem 和埃及學家 Zahi Hawass 繼續分析拉美西斯三世和新王國其他法老的木乃伊(公元前16世紀至11世紀,18、19 和 20 朝)。正如他們出版的名為“掃描法老:新王國皇家木乃伊的 CT 成像”一書中所詳述的那樣,他們發現,除了喉嚨被割傷外,拉美西斯還失去了部分右大腳趾。根據傷口的形狀和位置,以及腳趾傷口從未愈合的事實,他們推斷肯定有人從正麵用斧頭或劍襲擊了拉美西斯三世,同時有人從後麵也插了一把刀。證據表明可能有幾名謀殺者使用不同的武器同時襲擊了國王。
在他死後,拉姆西斯的防腐師用亞麻布製作了一個假腳趾,並用厚厚的樹脂將其包起來,從而隱藏了傷勢。防腐師還似乎成了“現代整形手術的先驅”,將包裝材料插入拉美西斯三世的皮膚下,“這樣他就可以在下一個世界看起來栩栩如生”。這本書解釋說,新王國的大多數其他法老死後都接受了類似的美容治療,包括男孩法老圖坦卡蒙。
雖然法老後宮無數,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統治31年後卻被一個王後老婆(Tiye)謀殺也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拉美西斯三世的墓穴有188 m (617 ft) 長,陵墓裝飾極為精美。這個墓穴開始是他父親Setnakhte為自己修的,但發現施工時,打通到了隔壁法老Amenmesse的墓穴(KV10, 見下圖),於是就他父親就放棄了,在另一處重開爐灶。但拉美西斯三世為了節省開支,就把父親放棄的墓穴繼續裝修完工作為自己的墓, 從這一點上看,拉美西斯三世也許也算是一位是清廉之君吧。
這座墓穴的彩色浮雕場景保存完好,曆經3千多年的原色未經過後人加工,前兩條走廊描繪了 Ra 的 74 種表現形式。
進門的壁畫:獵鷹頭神荷魯斯歡迎法老來到來世(The pharaoh is welcomed to the after life by the falcon-headed god Horus)。
第二條走廊四壁是很長的“拉的陳述”《the Litany of Re》,在這條走廊的盡頭,墳墓的軸線開始發生變化(如前所述,因為修建時挖到了鄰墓裏)。
拉美西斯三世在第二條走廊上增加了小壁龕,其中一個壁龕裏有兩個盲人豎琴師的浮雕。蘇格蘭探險家詹姆斯·布魯斯 (James Bruce) 出版了插圖五卷本《發現尼羅河源頭遊記》,該書對場景進行了美麗但不準確的拍攝。擔心他的安全,布魯斯迅速勾勒出其中一位豎琴手的草圖,後來又憑記憶畫了出來,賦予它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格,有一段時間,墓穴KV11 又被稱為豎琴手之墓。
第三條走廊刻畫的是《地獄之書,the Book of Gates 》和《阿姆杜特之書, the Book of Amduat》,穿過一個儀式豎杆,然後進入一個四柱大廳。這個大廳再次刻畫著《地獄之書》。
第四條走廊是另一部喪葬文字《Amduat》中的場景,描繪了一位戴著下埃及紅冠的女神,站在一條四足人頭的守護蛇麵前。故事描述了的是太陽神拉-霍拉赫提(Ra-Horakhty)的夜間航行,他從太陽從西方落下到東方再次升起,穿越冥界。古埃及人把夜晚黑社會(冥界)劃分為12 小時,每個小時代表法老/太陽神遇到的不同盟友和敵人。
裝飾著開口儀式場景的第四條走廊通向一個門廳,裏麵有死者之書的場景,然後進入墓室。
墓室是一個八柱大廳,裏麵放著紅色的石英岩石棺, 這個房間裝飾著地獄之書,神聖的場景和地球之書。除此之外,還有一組附屬品,裝飾著《地獄之書》。石棺的外麵有兩個來自 Amduat 的場景。
遺憾的是,石英石棺被意大利探險家貝爾佐尼移走,目前在巴黎的盧浮宮。它的蓋子在英國劍橋的菲茨威廉博物館。在埃及古物局成立之前,在山穀中挖掘的不受監管的外國挖掘機將裝滿墓葬楣板的雕像和板條箱運回歐洲的情況並不少見,看出大英博物館, 盧浮宮或盧浮宮等是如何掠奪這些珍貴的收藏品的。如今空蕩蕩的墓室以一個虎頭蛇尾的黑暗走廊和大門而結束。
這座陵墓在 1730 年代由英國旅行家理查德·波科克首次提及,但詹姆斯·布魯斯在 1768 年首次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描述。1959 年,埃及古物部邀請了波蘭埃及古物學家 Tadeusz Andrzejewski 博士詳細地研究這座墳墓。Andrzejewski 博士開始在華沙大學波蘭地中海考古中心的主持下工作,但不幸的是他很快就去世了。二十年後,完成文件的任務交給了 Marek Marciniak 博士, 然而波蘭實行戒嚴令阻礙了他研究結果的發表。自 2017 年以來,來自洪堡大學,埃及盧克索大學和 Qena 大學的德國探險隊在該地點工作。除了記錄墳墓外,它還進行墓穴的保護工作。
3)梅內普塔墓 (Merneptah , KV8)
梅內普塔是古埃及第19王朝的第四位法老, 在位時間是公元前 1213 年到公元前 1203 年,共統治了將近十年。他是拉美西斯二世(活到90歲的那位浪漫法老)的第十三個兒子(拉美西斯二世的第二任妻子 Isetnofret 的第四個孩子)。由於父親拉美西斯二世如此長壽,十二個兒子都活不過老爹,所有的兄弟都死了,隻有他熬到了在60歲的時候才登基。此時埃及一開始衰落,他在高齡的時候,帶領軍隊與利比亞人,海上兵團作戰, 在6小時內殲滅敵軍9千4百人。
梅內普塔的墓穴是19 世紀末和20 朝皇家陵墓的典範, 是帝王穀裏第二大墓(第一大的是KV5)。有直斧、凹形浮雕等前所未有的特征。墓內的牆壁描繪了黑社會之書的摘錄。
在外部門楣(檢查)的入口處,一個太陽圓盤兩側是女神伊希斯和奈芙蒂斯,裏麵有一個公羊頭神和 Kheper 甲蟲,在楣梁上看到神赫與伊希斯和哈索爾跪著做“尼尼”。
第一個走廊描繪了來自神聖墓葬文本的銘文段落,其中一個帶有一個有趣的圓盤,類似於門楣上的圓盤,但周圍有鱷魚、蛇和有角的生物,眾神之敵。這些走廊的牆壁展示了“一連串的 Re”、“Amduat”、“地域之書”和“死者之書”的場景,天花板描繪了天文場景。
KV 8 的規模很大,但它的設計比梅內普塔的祖父和父親的墳墓要簡單。墳墓有一個樓梯和兩條下降的走廊。雖然裝飾走廊的大部分畫作已被洪水破壞(地勢低窪),但浮雕中殘留的畫作非常漂亮。
這個房間的前後壁包含多個壁龕,它描繪了梅倫普塔安息在一組四個石棺中。天花板上有天文符號。裝木乃伊的四個石棺是三個粉紅色花崗岩和一個雪花石膏。當石棺被帶入墳墓時,石棺太大,所以裝好的門框被拆除,後來被砂岩製成的塊取代。柱子也被拆除以允許石棺移入,其中兩個後來被替換。
KV 8 有 5 條走廊——這些走廊的牆壁展示了“一連串 Re”、Amduat、“地獄之書”和“死者之書”的場景,天花板代表天文場景。在第四個走廊中,國王在“開口儀式”中出現,第五個走廊是通往石棺大廳的通道,即法老的實際墓室,他的石棺的蓋子後來經過精心修複過。
這是拉美西斯五世和六世的合墓, 但實際上六世是五世的叔叔。
拉美西斯五世(Ramesses V)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二十王朝的第四任法老(約公元前1149年—約公元前1145年在位),作為拉美西斯四世繼承人,他在位期間阿蒙神祭司的勢力日益增長,他們控製了許多土地,並通過兒子和下屬幹預財政。拉美西斯五世繼續修建父親在西底比斯達爾巴赫裏未完成的大神廟。他死後兩年才下葬,他的木乃伊頭部留下一大傷痕,有考古學家認為這是天花的痕跡。死後由他叔叔拉美西斯六世接任法老。
拉美西斯六世(Ramesses VI)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二十王朝的第五任法老(約公元前1145年—約公元前1137年在位)。
拉美西斯 V/VI墓穴 (KV9)擁有最寬闊的走廊、最長的豎井(117m)和最多種類的裝飾,是山穀中最壯觀的墓葬之一。由拉美西斯五世開始,由拉美西斯六世完成, 墓穴的大部分表麵都覆蓋著完整的象形文字和繪畫。墓室的地板上有一個未完工的坑,還有一個宏偉的堅果雕像和《白晝之書》和《黑夜之書》中的場景。
直到 1922 年,圖坦卡蒙的墓穴才被卡特發現, 也沒有大的盜墓跡象,原因還得歸功於附近的拉美西斯六世陵墓的存在,它在不知不覺中擋住了圖坦卡蒙墓穴入口。
KV9 始建始於拉美西斯五世(公元前 1147-1143 年),並由拉美西斯六世(公元前 1143-1136 年)繼續修繕,兩位法老顯然都埋在這裏;拉美西斯五世的名字和頭銜仍然出現在墳墓的前半部分。拉美西斯五世和六世時的埃及一出現衰敗跡象,可謂亂世,在埋葬僅僅 20 年後,法老的陵墓就被盜墓者洗劫一空,拉美西斯五世和拉美西斯六世的木乃伊都被轉移到了阿蒙霍特普二世的陵墓,他們一起於1898 年在那裏被發現並被帶到了開羅。
陵墓雖未100%完成,但精美的裝飾保存完好,以天文場景和文字為主。《門之書》和《洞穴之書》的摘錄覆蓋了入口走廊。這些繼續進入墳墓和井房的中間部分,並增加了天書。靠近墓室的牆壁上裝飾著《阿姆杜阿特之書》的摘錄。墓室本身裝飾精美,天花板上有一張精美的堅果雙重形象,框住了白晝之書和黑夜之書。這幅黑色和金色的夜間景觀展示了天空女神每天晚上吞下太陽,每天早上在新生命的無盡循環中生出太陽,旨在讓死去的法老的靈魂複活。房間的牆壁上掛滿了拉美西斯六世與各種神靈的精美圖像,以及《大地之書》中的場景,展示了太陽神在黑夜中的進展、幫助他的眾神和試圖阻止的黑暗勢力他到達黎明。留意房間牆壁底部周圍的太陽神敵人被斬首的跪姿,以及將被斬首的屍體倒置以使他們盡可能無助的黑色劊子手。
5)這是圖特卡們的墓穴(KV62), 裏麵隻有他的木乃伊
二)哈特謝普蘇特神廟(The Temple of Hatshepsut)
離帝王穀不遠處,就是哈特謝普蘇特神廟。哈特謝普蘇特女法老是圖特摩斯一世(Thutmose I ,公元前 1520-1492 年)與他的妻子阿赫摩斯(Ahmose)的女兒。圖特摩斯一世還與他的第二任妻子穆特諾弗雷特生下了圖特摩斯二世(公元前 1492-1479 年)。按照埃及王室傳統,圖特摩斯二世在哈特謝普蘇特20歲之前的某個時候與哈特謝普蘇特成婚(古埃及那時王室近親結婚很普遍)。與此同時,哈特謝普蘇特被提升為上帝的阿蒙之妻,這是繼王後之後女性在埃及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哈特謝普蘇特和圖特摩斯二世有一個女兒,叫Neferu-Ra,而圖特摩斯二世和他的小妻子伊希斯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是圖特摩斯三世(公元前 1458-1425 年),被指定為他父親的繼任者。圖特摩斯二世在圖特摩斯三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去世了,因此哈特謝普蘇特成為攝政王,控製國家事務直到圖特摩斯三世成年。然而,在她攝政的第七年時,她打破了傳統,將自己加冕而成為埃及第18王朝法老, 雖然如此,女法老還得裝的像男法老一樣,帶著長長胡須。在她去世後,哈特謝普蘇特的許多紀念碑和描繪雕像隨後被故意汙損或毀壞,包括下麵介紹的神廟。傳統上,這些已被早期現代學者解釋為圖特摩斯三世的damnatio memoriae(通過從記錄的存在中刪除來譴責一個人)行為的證據。
不過她的統治卻是埃及曆史上最繁榮、最和平的時期之一。她作為法老王的特點是成功的貿易、蓬勃發展的經濟, 所以她可以建造紀念碑,神廟,這些作品製作精美,以至於後來的國王都將它們視為自己的作品。
哈特謝普蘇特神廟依山而建,從遠處都能看到主建築,數千年前的作品現在看起來仍然壯觀美麗。這是全景照:
穿過第一個庭院(地麵層),漫步在中央坡道上,看到入口兩側是哈特謝普蘇特的獅子人麵雕像。
這棵波斯樹是女法老當年遠征蓬特時帶回來種的,現在隻有殘根了。
神廟的一、二、三層都有柱廊和精美的浮雕、繪畫和雕像。所有三個層次都體現了埃及傳統的對稱價值。
第二層柱廊的兩端有兩座神廟:北邊的是阿努比斯神廟, 南邊的是哈索爾神廟。哈索爾是天上,女性,生育及愛的女神;阿努比斯神廟是死者的守護者和向導,古埃及人很重視負責將人的靈魂從墳墓引導到來世的神。
(阿努比斯的廟,注意女法老的圖像都被圖特摩斯三世給破壞了)
通往第三層的坡道右側是出生柱廊,左側是蓬特柱廊。誕生柱廊講述了哈特謝普蘇特以阿蒙作為她真正的父親的神聖創造的故事。哈特謝普蘇特將她受孕的那晚的情形刻在牆上,講述了這位神是如何與她的母親受孕的:
“他 [阿蒙神] 化身為她丈夫,上下埃及國王 [圖特摩斯一世] 的化身,發現她睡在美麗的宮殿中。她在神聖的香氣中醒來,轉向陛下(阿蒙)。他立即走到她身邊,被她喚醒,將欲望強加在她身上。他讓她看到了他的神的形象,在他來到她麵前之後,她看到他的美麗而欣喜若狂。他的愛進入了她的身體。皇宮裏彌漫著神聖的香氣。”
所以哈特謝普蘇特聲稱自己是當時埃及最強大和最受歡迎的神阿蒙的女兒,所以聲稱自己享有特權,可以像男人一樣統治這個國家。
蓬特柱廊(The Punt Colonnade)將她光榮的遠征與埃及人幾個世紀以來從未訪問過的神秘“眾神之地”聯係起來。她能夠發起這樣的遠征,證明了她統治下的國家的富足,也證明了她複興過去的傳統和榮耀的雄心。自王朝早期(約公元前 3150 年 - 約公元前 2613 年)以來,埃及人就知道蓬特,但要麽這條路線已被遺忘,要麽哈特謝普蘇特最近的前輩不認為值得他們花時間作一次探險。哈特謝普蘇特描述了她的人民是如何出發的,他們在蓬特的熱情接待,並詳細列出了帶回埃及的許多奢侈品。
通往第三層的坡道,完美地位於 Birth 和 Punt 柱廊之間,將遊客帶到另一個柱廊,兩旁是雕像和三個最重要的建築:皇家禮拜堂、太陽禮拜堂和阿蒙聖殿。整個寺廟建築群建在 Deir el-Bahri 的懸崖上,而阿蒙聖殿——該遺址最神聖的區域——是從懸崖上切下來的。皇家禮拜堂和太陽禮拜堂都描繪了王室祭祀神靈的場景。阿蒙-拉,複合創造者/太陽神,在太陽崇拜禮拜堂的顯眼位置上,哈特謝普蘇特和她的直係親屬跪在他麵前以示敬意。
三層兩邊有對稱的廊柱和女法老的雕像,法老帶著長胡須,象征著上下埃及的雙皇冠。
三)門農巨像(The Colossi of Memnon )
回到遊輪吃中飯前,路上經過門農巨像(The Colossi of Memnon ), 是埃及第18王朝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 Amenhotep III ,公元前 1386-1353 年)的兩座雕像,位於盧克索以西,雕像向東望向尼羅河。這些雕像描繪的是坐在寶座上的法老,上麵有他的母親、他的妻子、哈比神等雕刻,高 60 英尺(18 米),每個重 720 噸;兩座均由單塊砂岩雕刻而成。據說是從開羅那邊運過來的,水運做不到,沒機動車的年代,如何做到?
兩座雕像身後曾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太平間神殿建築群, 因地震、洪水等導致建築群消失, 隻有這曾經矗立在門口的兩座巨大雕像提示我們曾經的存在。
四)現代埃及人保持的傳統雕刻打磨藝術,路過這個地方,他們為我們展示製作方法和可以購買的成品。
好了,看了不少東西,下午還有重要的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