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風城黑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協和,南同濟

(2016-06-01 07:28:00) 下一個
 
北協和,南同濟
 
一個說法總有那個說法的典故。在1950年代前,中國民間對醫院的名聲有“北協和,南同濟”一說。雖然民間也有其它說法,如“北協和,南湘雅”及“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等。但“北協和,南同濟”卻代表了當時中國南北兩個不同的西方醫學體係。
 
 
對於協和,先於1906年,英國倫敦會與英美其他五個教會合作開辦了協和醫學堂,為協和醫學院的前身,名為Union(聯合,協和)。
 
 
1915年,美國洛克費勒(Rockfeller)基金會收購了協和醫學堂。1917年9月由該基金會幫助建立北京協和醫學院,開辦醫預科,附屬醫院為北京協和醫院。首任校長為Franklin C.McLean。參照Johns Hopkins醫學八年教育模式。於是締造了北協和。
 
 

至於同濟,其前身為德國醫師寶隆博士於1907年創建的上海德文醫學堂。1927年改名為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1950年代由上海遷至武漢,與武漢大學醫學院合並,定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1955年更名為武漢醫學院。曾改名為同濟醫科大學,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仍為當今同濟醫學院教學醫院。

 
 
1949年以前中國的西醫教育有美係的如北京協和、福建協和、湘雅、華西等(協和、湘雅都是耶魯下的一個雅禮基金會在中國創辦的)。其它英美係還有如聖約翰(上海)、之江(上海)。而德係的則是同濟,法係有震旦(上海二醫的前身)等,北京協和則是英美係中的傑出代表。
 
在江南、東南亞當時則是同濟為先。至於同濟的名氣與二戰前德國的醫學實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是分不開的。在30、40年代上海最好的醫院就是同濟大學附屬的“中美醫院”、“寶隆醫院”(55年遷至武漢,現為武漢華科大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
 
所以民間的“北協和,南同濟”反映了當時美英及德國等西方醫學教育在中國的狀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