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皮皮蝦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皮皮蝦:【後疫情時代矽穀的創造力可能下降】

(2021-07-21 01:25:05) 下一個

WFH是Work from home的縮寫,意思是在家辦公。經過一年多的疫情,這個詞現在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詞了。記得幾年前,有同事還不知道這個詞的正確用法,偶而在家辦公居然在電郵裏堂而皇之地說成是work at home,而且還發給許多人。那意思就擰了,不是在家辦公,而是在家做家務,幹一些洗衣打掃之類的私活。當時好為人師的我差點忍不住要糾正一下了。現在天天滿耳朵灌,估計對方也知道正確用法了,隻是不知道有沒有明白兩者的區別。

疫情一年多,鬥轉星移。矽穀諸公司在被迫實施遠程辦公後,發現好象沒那麽糟。現在疫情不再嚴重,這些公司打算繼續實行靈活模式,采用混合製工作或運程辦公,甚至可能賣掉或退租辦公室,在便宜的地方雇人。這將大大降低運營成本。

有宣布六成員工可以自主選擇每周幾天去公司(穀歌);也有表示未來5-10年半數以上員工居家辦公(Facebook);還有幹脆退租辦公樓推行永久居家辦公(Twitter)。這已似乎成為一種趨勢。

工業革命初期有很多在家工作的作坊,隨著大規模工業化機器化對協調的需求,人們才開始不得不在一起工作。幾年前如果有人要搬家到外地就得離職quit job,而現在,異地辦公 成為culturally acceptable(在文化上可以接受了)。

然而,本蝦斷言,用不了多久,這種做法的後遺症就會顯現出來,矽穀的創造力很可能明顯下降,原因就在於:催化創造力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人與人之間麵對麵的交流。

根據著名的梅赫拉米恩(Albert Mehrabian)法則,在人際溝通中,真正產生影響力的,語言和語調所占的比例分別隻有7%和38%,而剩下的55%來自於麵部的表情和形體動作。

我不認為通過zoom進行的交流是麵對麵的交流,因為它局限了上述最重要的部分,而且它也不適合於集體的腦力激蕩和互動,不能同時生動地看到多人的表情。傳統的那種白板式的交流(whiteboard discussion ),眾人可以流暢地在白板上你一言我一語地劃劃寫寫的方式,在遠程情況下很難做到或者很別扭。什麽也代替不了a group of people brain storming/white boarding together in a room。

更何況,屏幕的阻隔降低了人們隨機說話的意願。在辦公室,人們總是可以很方便地見縫插針地討論問題,即使是簡單的chitchat,也有助於改善工作情緒,而且說不定擦出思想火花來,許多重大的創新和突破就是這麽來的。而在家辦公,除非很有必要,人們會下意識地不去打擾別人,人們之間的互動會大大減少。由於長期缺少人際互動,許多人還會產生抑鬱的心理問題。

即使混合式的辦公模式,也使得一些人剛好錯開了見麵的機會。比如有的公司規定員工每周辦公室工作三天、在家工作兩天,根據抽屜原則,同組的員工有可能每周隻有一天見麵的時間。這是很不利的。

在家辦公的模式十幾年前在矽穀的雅虎、惠普等幾家公司就試行過,效果並不好。太陽微公司甚至還鼓勵員工在家辦公,但後果怎樣?由於合作效率低下(或者至少是原因之一),太陽微現在都不存在了。當年雅虎的CEO女強人Marissa Mayer上任後的一個主要舉措就是不鼓勵在家辦公,她認為人們在一起時更易合作和創新( People are more collaborative and innovative when they are together)。

最近蘋果員工曾寫信給執行長庫克,希望他重新評估混合工作模式,但蘋果零售與人資副總裁歐布萊恩(Deirdre O'Brien)卻透過一段內部影片表示,麵對麵的合作很重要,公司不會讓步。

雖然互聯網和現代科技提供了虛擬和遠程合作的有力工具,使得各行業尤其是矽穀的高種技公司能夠在疫情期間無縫切換成在家辦公的模式,曆史的經驗證明了還是物理上的近距離對工作最有效。

因發明晶體管而獲諾獎的Walter Brittain和John Bardeen在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工作時就是肩並肩共享一個工作台,因而得以日日廝守,耳鬢廝磨,及時溝通和反饋,工作進展在不斷互動中快速向前推動。按理在貝爾是以職能劃分辦公區域的,而兩個人前者是實驗物理學家,後者是理論物理學家,辦公地點應該一個樓上一個樓下。陰錯陽差之下,兩個人被安排在了一起,而且形成了很好的互補。如果不是這個巧合的話,不知道晶體管會不會被發明,諾獎能不能得到。

創新大師喬布斯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想方設法增加員工之間不期而遇的接觸。他主導皮克斯(Pixar)動畫公司時,癡迷於建築結構的設計,有意將廁所設在一個邊緣的角落,而非為了員工方便在兩側各設一個,目的就是迫使人們不得不穿行過一個公共的大空間,創造偶遇的機率。皮克斯的員工回憶道:若非這種設計,有的人可能一年也撞不到一次。這種偶遇時的閑聊,激發出許多創意,使得皮克斯能夠產生一流的產品。

這種高價值的偶遇在英文裏有一個詞叫 serendipity,中文勉強可以翻譯成機緣巧合的意外收獲。喬布斯把這種理念發揮到了極致,他的最後一件得意作品就是舉世聞名的成為矽穀地標的蘋果總部新建築,那個看起來像UFO的環形建築,中間環繞了一個很大的公共空間。他希望這個建築能夠使得蘋果這個龐大公司的員工有高密度的頻繁的偶遇和交流。

試想,沒有了麵對麵的辦公模式,如何才能有機緣巧合的意外收獲?如何才能促進思維激蕩?如果會產生突破性的創造?矽穀如何能保持創造力上的世界領先地位而長盛不衰?

當人們逐漸地習慣於這種遠程辦公的形式,他們不會覺得失去了很多重要的東西:信息交流的機會、露臉的機會(Visibility)、升遷的機會,公司會越來越把員工當做一個個體的合同工(Individual contractor),也不會把員工的職業發展作為核心考量。那時能到辦公室辦公成為一項福利( privilege),變成一種小圈子的精英們的自由,階層會進一步固化,行業內部缺乏活力。這會深刻地危害創新力的。

其實我寧願人們不知道在家辦公的正確英文用法。

2021.7.2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有話直說818 回複 悄悄話 非常讚同!在家工作時間久了一定會覺得乏味和累的。在辦公室裏工作還有這個效應:“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tintin9999 回複 悄悄話 有錢能使鬼推磨。隻要美國持續在經濟上領先世界各國。加州在經濟上持續領先美國其它各州。矽穀的會創造力仍然可以持續領先其它地方。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資金可以幫助聚集人才。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有道理。在家工作,便於幹那些死的,按部就班的任務,比如會計,編程序,等等。如果是要創造前人沒有做出來的新技術,就需要人們多多見麵交談。除非以後Virtual reality技術很發達,進去後身臨其境,可以和其他人在虛擬世界裏麵對麵的交流,大家在同一個白板上寫畫,那麽在家上班才能接近到公司上班的效果。

一個人在家,周圍沒有同事,也是思想開小差,偷懶的誘惑。你可以一邊Zoom交流,一邊在旁邊打開文學城看新聞。
回首前塵 回複 悄悄話 WFH這事也不見得就損害創造力。不少有特殊才能的人,他們在家靜靜獨處時,頭腦更有創造力。比如小公司的創新能力常常比大公司強,這是因為大公司會議太多,人浮於事,而小公司埋頭苦幹,會議少,反而效率高。
Californian 回複 悄悄話 錯也錯也。 上班使工作地域化,對思想交流局限於矽穀,對外州工作地的人拿項目和提升都有限製,在全球化下格局顯得不夠大。
voiceofme 回複 悄悄話 WFH 將不會長遠。 PANDEMIC後馬上會變過來。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非也非也。現在人生活和工作和地球那邊的人比鄰居更緊密。大一點的項目都是錢/人堆出來的。幾個精英領導世界是工業化初期的典型。現在越來越不可能了。就小規模合作,麵對麵效率高是事實。但是大規模合作,本來就不可能都麵對麵。全球化發展到今天,各個領域都是幾家大公司的壟斷半壟斷狀態。石油工業當初還可以幾個人攢一個打井隊發財呢,現在你試試。電子業也差不多了。
ahniu 回複 悄悄話 good words. thanks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