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節日party,主人也邀請了Mr. Stephen Johnson參加。好幾年沒見他了,聽說他和夫人也來,我很高興。本來幾年前就想寫寫他了,一直沒動筆,這次正好有機會問一些一直想搞明白的問題。
Mr. Johnson是個奇人,他居然會多國語言,中文不但很溜,而且文言文也很了得,還會說很多歇後語,算是個中國通。
這位奇人對中文的奇遇緣自於他在斯坦福上大學時。當時他需要上一門五個學分的外語課,本來他計劃學法語,但他不喜歡這位老師的風格,正好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張中文報紙包的一個包裹,被神奇複雜深奧的漢字給驚呆了。由於好奇,他就選了中文課,從此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的愛好一發不可收拾。大學畢業後他又獲得了中文碩士學位和MBA,做投資顧問的職業生涯中還曾在七十年代到過港、台、日多年,他的華裔太太就是在台灣認識的。中國大陸剛改革開放,他就於八十年代初作為美國投資顧問在中國生活了許多年。
最奇的是,他退休後熱愛教學,且收費極低,每堂課還現金獎勵孩子,五塊十塊的。他家住舊金山,常常跑到南灣來教孩子英文或曆史,若非好於此道,真有點賠本賺吆喝了。
多年前,我家兒子和女兒都分別受教於他,因此機緣,本蝦得以認識了他,他還送我一本他翻譯的《唐詩五十首》,當時給他錢他不要。他的中文筆名叫石夫,大概是英文名字Stephen 的音譯吧。
他精選的唐詩都是家喻戶曉的名詩,翻譯得也極精到。下麵這張截圖,孟浩然的《春曉》,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那天席間說到大學錄取的事,Mr. Johnson有特別的見解。我問他,你認為哈佛等名校是否存在對亞裔的係統性歧視,他回答:Of course (當然)。他由於輔導了許多華人孩子,其中有些是很傑出的孩子,所以對此體會很深,而且他作為一個純種白人,有此觀點和判斷,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根據他的觀察,華人孩子因為文化原因在麵試時吃了大虧。比如,明明可以非常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創立了什麽、引領了大家做了什麽了不起的事,但總是怯怯地謙卑地說:都是大家鼎力合作的結果,我的父母也給予了許多支持和指導,雲雲。他說,這怎麽行呢?你等於把自己的關鍵作用給淡化了。
他還說,凡是他認識的那些上了名校的華人學生,無不表現得超級自信。他特別指了在座的一位哈佛女孩作例子,還拿本蝦女兒作論據,說你女兒能上牛津,是因為她"brutally confident" (霸氣地自信)。這詞用的,全場都笑了。
不過,本蝦覺得,在美國,麵試所起的作用沒那麽大,是那種成事不足但敗事有餘的因素。麵試是名校給校友的一種榮譽,由這些校友就近麵試一下學生,也加強了與母校的聯係。我就聽說有許多校友見到好學生,不吝溢美之詞,給的評價非常高,但仍然於事無補,學生沒有得到錄取。但是,一旦評語很負麵,該名學生絕對會大大減分。還有人說,麵試就是要確認學生的膚色,以防有些人謊報種族。
Mr. Johnson 的教學在灣區已經口耳相傳,很有聲譽。他一般采用四五個孩子的小班製,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時。因為年齡和程度不同,當年本蝦兒子和女兒分別在不同的小班。兒子的班是每周二的晚上,女兒的是周末白天。周末的日程是排滿的,Mr Johnson 全天都在趕場。
Mr. Johnson 的課安排得很緊湊,有詞匯、語法和經典文章的閱讀。教材是他自費印刷的好幾本小冊子:語法和詞匯、經典文章精選、莎氏比亞、現代中國曆史,甚至還有紅樓夢等等。小冊子字體很小,每年更新,有的已不知到第二十幾版了。封麵最下麵很俏皮地列出出版社的名字:Pocketscholar Press (口袋學者出版社)。
由於是小組討論的授課方式,孩子學起來不枯燥,特別是詞匯部分,學生事先要背誦若幹新詞(根據個人程度決定量多量少),他采取輪流過堂的方式抽查生詞,答得最好的學生有獎。一人作答,其他人旁聽,節奏很快。日積月累,幾年下來,孩子們的詞匯量都很大。
曆史學習也是用類似的抽查背誦方式得以強化,當然這些枯燥的曆史內容和細節在課堂上都經Mr. Johnson 生動的教學而變得有趣,加上這種課後自我複習、課上快速輪流問答的方式,這門令許多孩子頭疼的龐雜課程就被分解為長年點滴的積累,變得不再是負擔了。下圖就是其中一張曆史年表,密密麻麻,但脈絡清晰。
下麵兩張圖是關於中國曆史的。這些我們這代人熟悉或親曆的曆史,許多卻是下一代ABC眼中不可思議的事件。
Mr. Johnson的課很受歡迎,據說有個男孩小學五年級就排在等待名單上了,直到高中也沒排上。這取決於是不是剛好有合適年齡段的空位而且時間又剛好對上。我家孩子算是幸運的了。
記得我兒子的班上有個女孩有次缺課,事後她母親要我簡述一下上課的內容,於是我向兒子了解了一下。
那天的課程講到《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節選的米蘭辯論一段。該戰爭史作者是修昔底德 (Thucydides),這本史書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戰前有三場辯論,米蘭辯論就是其一。當時雅典人和斯巴達人處於“囚徒困境”中,"修昔底德陷阱”這個名詞即源於此。Mr. Johnson 選這段經典的確對學生很有益處,因為其中的辯論內容精彩絕倫,措辭精準有氣勢,的確是需要精讀的篇章。
這場戰爭斷續進行了近三十年,該戰爭結束了雅典的經典時代和民主時代,強烈地改變了希臘的城邦國家生態,幾乎所有城邦都卷入其中,堪稱古代世界大戰。孩子們學習這段範文會有文學和曆史的雙重收獲。
讓我驚奇的是,這天他們還學了司馬遷的一篇文章"Moneyman",截圖如下:
本蝦也算是對《史記》比較熟悉的了,怎麽對這篇沒有印象?後來查出來,這是《史記》最後一章(129章)《貨殖列傳》的片段,全篇很長的,大約40多段,涉及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物產和經濟形態,內容非常豐富,以上截圖隻是其中一段。
這次見到Mr. Johnson,提到此事,他居然能立刻從錢包裏掏出一張小卡片,正是這段文章的中文原文:
Mr. Johnson的鋼筆中文字不錯吧?我知道他還會毛筆字,不過本蝦尚無緣見識過。這段鋼筆字由於是繁體字且無標點,為方便大家,我把原文複述一遍:
"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這段文言文後半段翻成白話就是“這難道還需要官府發布政令,征發百姓限期會集嗎?人們能各憑其能,各竭其力,各滿其欲。所以,賤貨能貴賣,貴物能賤買。人們各經其業,各從其事,就像水往低處流那樣,日夜無休,不招自來買賣,不求自出交易。這符合大道,也是自然調節的證明。”
司馬遷這段讓人驚奇有二。其一,《史記》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語),無論列傳還是本紀,都是具體人物和事件的生動描繪,而這段卻是經濟理論和實踐的闡述,雖文采和思想兼備,但異於他的通常風格。其二,這段文字不正是在講現代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那隻看不見的手 (invisible hand) 所起的作用嗎?這篇千年以上的文字如此深刻揭示經濟學規律,真是大大超越時代,無愧是史學界公認的經濟思想和物質觀的重要篇章,“曆史思想及於經濟,是書蓋為創舉。”
記得那次為了回答缺課女孩媽媽的問題,我從兒子那裏了解到他們學了司馬遷的《史記》片斷,於是和兒子有了一小時難得的討論。我給他大概講了司馬遷的生平、他為什麽要寫《史記》以及此書在中國乃至世界史學上的地位,還給他講了《史記》的文學價值。
兒子問了許多問題,比如司馬遷怎麽知道不同時代的人發生的事?如何確定他沒有瞎編?發生在兩三人之間的事,比如虞姬死別項羽的那段歌舞,他肯定不能旁觀如何寫得出?兒子的問題顯示出作為美國出生長大的孩子的質疑精神和獨立思考。我大略回答了以下幾點,不知是否言之有理:
一、司馬遷是極嚴謹的史學家,他書中其它部分的描寫都得到了不止一種來源包括野史的佐證,因此後世的史學家對他的credibility 很認同。
二、司馬遷遊曆了大半個中國,實地考察了古戰場、事件發生地等許多地方,有些事件的後人經過幾代人的口耳相傳,留下了曆史上的許多細節。這些珍貴的細節被司馬遷從不同地域、人群和來源裏采集來並且做了認真仔細的比對,最終他采用了最合理的版本記錄下來。可以說,正是司馬遷搶救了他之前約二千年的曆史記憶,將口頭記錄轉為文字,功勞極大。否則我們後代是不會知道遠古的大量曆史內容的。
當時兒子在上九年級,功課挺多,還要水球訓練和在斯坦福實驗室打工,雖然本人談起史地來興致很高,但也不得不及時刹車,告訴兒子以後還可以有更多交流,但現在時間不早,趕快去做正事吧。
回到節日party上來,那天飯局說到司馬遷居然有現代經濟學思想,Mr. Johnson 就很high。他補充說,正是司馬遷的這篇文章給了亞當斯密很大啟發,才使他完成了著名的《國富論》。
亞當斯密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和哲學家 (蘇格蘭人),被稱作是現代經濟學之父。這本《國富論》全名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嚴複的譯名是《原富》,它是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運作的典範書籍,稱得上開山之作。這樣一本重要的劃時代之作與幾千年前的司馬遷扯上關係,太不可思議了。
我問Mr. Johnson 有何證據說亞當斯密"抄襲"了司馬遷?他振振有詞地說,亞當斯密是從法語文本了解到司馬遷的《貨殖列傳》的。
事後本蝦查閱有關資料得知,Mr. Johnson並非妄言。史學界的確有論文在討論此事,比如香港中文大學的經濟學家、愛爾蘭人L. 楊格就在《太平洋評論》上發表了論文《市場之道:司馬遷與看不見的手》,他認為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提出了市場機製概念和“看不見的手"的等價隱喻:“若水之趨下”。《貨殖列傳》闡述道,人力、物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運用,人們的欲望都得到最好的滿足,商品價格偏低則需求增加,從而最終導致價格上漲;商品價格偏高則需求減少,從而最終導致價格下跌。這樣價格就可自發地對生產、供求和流通起著調節作用,就如同水往低處流一樣,日夜都不會停止。不用召喚,財物就會順時而至;不用強求,人們就會把它生產出來。這是“道之所符”(符合規律)和“自然之驗”,不用什麽“政教發征期會”(政令、征召、限期)就能自然而然實現的最好的結果。
根據楊格的推測,亞當斯密的中心思想可能直接來源於兩位中國人。1766年,亞當斯密到巴黎訪問了著名的重農主義學派創始人杜爾閣。而那時杜爾閣正好在接待兩位中國學者高麗殊與楊德旺。楊格推測亞當斯密是直接從這兩位中國學者或者經杜爾閣那裏了解了司馬遷的思想,從而受到啟發,而於10年後出版了《國富論》的。
這段討論很有趣。以後我要對相關的問題多留意了。
Mr Johnson 還有一段大學趣事,是我從家兄那裏聽來的。我哥的兒子也曾跟Mr Johnson 學了好幾年英文,家兄因此有機會聽Mr Johnson 本人親口講了一段有驚無險的往事,那次Mr Johnson 差點大學畢不了業呢。由於時間長了,我對細節有點忘了。這次吃飯,我坐在Mr Johnson 的正對麵,終於有機會挑起這個話題聽他再講了一遍。聽當事人講比別人複述要好很多,真是活靈活現的。
七十年代Mr Johnson 在斯坦福英文係讀書,按照規定,無論什麽專業必須修滿三門數學或理科課程才能畢業。他已修了三門這類課程:地質 (Geology), 天文 (Astraunomy)和數學 (Math0)。畢業季到了,滿心歡喜以為即將圓滿畢業的他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原來他修的這門數學 (Math0) 不算,因為那不是大學水平的課,是高中的內容。Mr. Johnson在飯桌上坦承,的確,他後來在厚厚的學生手冊上找到了一行小字對此有明確說明,但誰會留意這個小細節呢?
Mr. Johnson 清楚地記得,他得到這個惡訊是在夏季學期結束的最後一天,八月的一個星期五,第二天全校就放假了。而他也已被美國海軍陸戰隊錄取,過幾天就要去東部的弗吉尼亞報到了。
當時主管此事的一個教授非常嚴厲,對他說你可以為此事上訴,但上訴時仍然是他說了算,那時他仍然不會通融的。
走投無路的Mr. Johnson 來到係辦公室,秘書見他情緒很差,忙問有什麽事。Mr. Johnson 剛要開口便忍不住哭起來,真的是未語淚先流。秘書於是聯係校委員會處理。
山重水複之後顯出一線生機。原來斯坦福校規裏還有一條,特殊情況下,畢業資格可以由一個委員會來決定。於是秘書叫Mr. Johnson 第二天大清早就來學校等委員會做決定。
第二天一早,Mr. Johnson 來到學校,但又踫到了那個刁難的教授,他已經知道委員會要就此投票了。Mr. Johnson 內心暗自叫苦。幾十年過去了,他還記得這個教授。他說,生命中他遇到了許多好人,但不知為什麽,對於為難他的人,他會永遠記住的。
委員會共七人,但那天有一人缺席。如果投票結果是三對三,那麽院長(dean) 那票就是決定票 (tie breaker)。
那天最初有兩人投了否決票,形勢很危機。但有一個委員說,這門課是不是斯坦福開的?這位學生是不是通過了這門課?如果都是肯定的,為什麽我們要刁難學生呢?
形勢有點逆轉,但還是又有一位教授投了否決票。好在最終票數三比三平局,而且院長投了讚成票,這事終於以通過獲得了解決。
這真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我問Mr. Johnson 這事和別人分享不礙事吧?他說沒問題。事後我和女兒分享了此事,並對她說,這件事的教訓就是,對規則要事先了解清楚,避免最後麵臨自己不能把握命運的被動局麵。
飯後大家一起玩麻將,Mr. Johnson這個中國通當然也精於此道,他居然連和兩輪。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薄片麻將。
英文把內心是西方思想的亞洲人稱作香蕉 (內白外黃),把內心是西方思想的黑人稱作OREA 夾心巧克力餅幹 (內白外黑),而把內心是東方思想的白人叫做雞蛋 (內黃外白)。這Mr. Johnson 受中國文化如此深的熏陶,該是典型的雞蛋了吧?不過我很好奇,內黃外黑、內黑外黃應該叫什麽呢?
201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