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班後趕回家,匆匆忙忙扒了兩口飯,就衝出去了, 為的是趕到本鎮在Town & Country一家叫Books Inc. 的小書店裏去聽新書發布會。
Town & Country座落在本鎮著名的Paly高中對麵,本蝦去過多次,但從來沒去過這家小書店。它太不起眼了,現在才知道店不可貌相。套用一句英語常用語說就是"You canno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這句用在這裏真是妙極了)。
什麽書?"Troublemakers: Silicon Valley's Coming of Age"(中文譯名大概是《麻煩製造者:矽穀時代的來臨》)。
一看書名你就會會心一笑的,它抓住了矽穀的關鍵所在,就是矽穀鼓勵創新,而創新的根源在於不斷打破規矩,也就是製造麻煩。正是這些麻煩製造者改寫了規則,創造了未來。這讓我想起一個詞-顛覆(disruption)來。1942年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首先提出類似“顛覆”的觀念,他認為,擁有技術的小公司可以以一種橫空出世的顛覆式變革的方式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今天Uber和Airbnb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們正分別顛覆著出租車行業和酒店業。
作者何許人?Leslie Berlin,斯坦福大學“矽穀檔案”項目專家(Silicon Valley Archiv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資深矽穀曆史專家、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也曾經采訪過喬布斯。這是她出的第二本書,她的第一本書書名叫"The Man Behind the Microchip: Robert Noyce and the Invention of Silicon Valley",已有中文版《微型芯片業的幕後巨人:羅伯特·諾伊斯和矽穀的崛起》。會後簽名時,本蝦就見到有人不但要作者在新買的書上簽名,而且還帶來了作者的第一本書讓她簽名,真是不打無準備之仗啊。
選擇這家小書店作新書發布地點,不但是因為作者是本鎮居民,而且本鎮號稱或被稱作宇宙中心,與此書所著墨的矽穀非常相配。另外作者本人還特別提到她對這家小店的感情。發布會一開始,作者就首先講到這家書店對圖書館非常友好,每年都會給圖書管理員發放禮品卡。如果對麵的Paly高中學生們需要什麽書,隻要告訴圖書管理員,管理員就會到這家小書店來買給學生們,而且作者的兩個孩子都曾就讀Paly。
發布會中,作者時而朗讀一段書中片段,時而講述一段她寫書過程中的一些有趣的幕後故事。為了寫這本書她采訪了許多矽穀的大神級人物,整本書重點講述了七位70年代到80年代初矽穀高科技工業界的頂尖先驅(包括兩位女性)和他們開創的五大高科技工業領域,為今天這個科技主導的世界打下了基礎。
這些人物和故事的背後就是互聯網、微型芯片、蘋果、基因技術(Genentech)、施樂的伯樂沃土研究中心(Xerox’s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PARC)、還有風險投資的標誌性公司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和凱鵬華盈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KPCB)的誕生。僅僅在七年時間35英裏的時空之內,就誕生了五大主要工業領域:個人電腦、視頻遊戲、生物科技、現代風險投資和高級半導體邏輯電路。
重點講述的七位人物是:
Mike Markkula (馬庫拉):擁有蘋果三分之一股份、被低估了的蘋果主席。
Bob Taylor (泰勒):說服了美國國防部初創了(kick-start) 阿帕網Arpanet,它最終構成了互聯網的核心架構。泰勒後來又運營了著名的施樂伯樂沃土計算機科學實驗室 (Xerox PARC Computer Science Lab),這個實驗室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現代個人電腦。他還率部比穀歌早六年就創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快的搜索引擎。
昨晚泰勒和他兒子就在觀眾堆裏坐著。本蝦看到觀眾裏相當比例的老者,不免心中一驚,心想這裏麵不知道坐著多少大神級的人物,而本蝦有眼不識泰山,真是不敢造次。
Sandra Kurtzig, 軟件企業家,第一個帶領技術公司上市的女性。
Bob Swanson (斯旺生), 基因技術(Genentech)的創辦人。回想創業經曆,他對作者說是上帝讓他幹的 (God let us do this)。
Al Alcorn, 第一個贏瘋了的視頻遊戲背後的Atari 工程師。此人在發布會後被本蝦抓住在剛買的新書上簽了名,後來又排隊讓作者簽名的時候她笑道"你太聰明了"。我回道:可惜其他大牛已經離開了,沒被抓到。
其實本蝦不太願意買新書,一直覺得從圖書館借來不但不用花錢而且因為是借的往往會逼著自己去讀,如果買了的話就會放在家裏不看了。這次買書主要是發現自己好幾次從圖書館借的書續借後還是沒看,是不是要花錢才會看呢?
Fawn Alvarez, 這個出生在Cupertino (現蘋果所在地)的小女孩,12歲時周圍還是大片果園,沒有任何製造業,居然一路走來,從工廠生產線飆升到公司執行管理層。
Niels Reimers, 斯坦福管理者,他改變了大學創新走向社會的模式。
以下是新書目錄,從中你可以看到我把今天出席的Bob和Al標示出來了,還有沒有其他大牛出席,本蝦沒有注意到。
另外,如果你注意一下此書每個章節的年代,你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第一章節(來臨,1969-1971) ,第二章節(建立,1972-1975), 第三章節(挑戰,1976-1977),第四章節(勝利,1979-1981),第五章節(轉型,1983-1984)正好對應於我國的不同曆史時期:黨的九大(1969)、十大(1973)、十一大(1977)、十二大(1982)、十三大(1987)。想想世界尤其是矽穀在日新月異,而我們卻還在文革來臨、個人迷信建立、國民經濟麵臨崩潰的挑戰、三中全會後改開路線勝利、走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等一係列曲折曆程中。
發布會上,作者提出了矽穀成功的兩個秘訣:
一是大量移民。這些移民占了矽穀的科技和工程類崗位、擁有本科學曆以上的人裏大約三分之二多數,而在矽穀所有行業裏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中,有將近一半出生在美國以外。矽穀的家庭中,有一半的家庭內部交流語言不是英語。可以說,沒有移民就沒有矽穀。
二是傳幫帶 (mentorship)。矽穀之所以不斷地領先、不斷地往前走(keep going forward),一代又一代,就是因為前輩們在自己成功的時候不忘回頭伸出手來提攜後進。當一代人成功以後,他們會轉而為下一代企業家提供財力和管理經驗上的支持,這一模式就是矽穀能持續成功最重要、卻又是自發形成的秘訣。羅伯特·諾伊斯把它稱為 “重新為我釣過魚的小溪儲備魚苗” 。而喬布斯則在他著名的斯坦福開學典禮演講 (2005) 中把這種在不同時代之間的經驗傳承比作接力運動員的接棒。
然而,Leslie的這個說法太過簡略。多項研究表明,矽穀的成功因素遠遠不止這兩個秘訣,是多種合力作用的結果。連她自己以前的文章《為什麽地球上隻有一個矽穀?這得從 60 年前說起》就列出了矽穀崛起三大曆史力量:技術、文化和資本。三種力量之上,她又加了一條變革作為矽穀崛起後能夠長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沒能參加發布會的朋友也不用惋惜,該書作者還會另有三場報告,分別在斯坦福大學Green圖書館、施樂和計算機曆史博物館等處。具體時間和鏈接如下:
Nov. 13 at Stanford with David M. Kennedy (registration required)
https://west.stanford.edu/events/silicon-valley-american-history
Nov. 30 at Xerox PARC with Adobe co-founder Chuck Geschke (registration required)
Dec. 13 at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registration required)
參加新書發布會總是還有一些額外的收獲。發布會結束後本蝦逮住了一位提問的老者,向他詳細了解了他提到的的一個很令人激動的項目。該項目每年挑選East Palo Alto等貧困地區或家庭最優秀的學生600多人(目前擴大到1200人) ,每年暑假免費借用著名私校Crystal Spring的場地免費培訓這些學生六個星期。現在跟蹤下來這些學生很多在大學裏表現得很好,多數完成了四年製大學,許多是家族裏的第一代大學生。這位老者也是其中的一個講員。因為遠在西非的本蝦女兒昨天來短信,希望幫她尋找暑期的實習,而她又對教學非常有興趣,所以這會是她喜歡的項目。連本蝦都躍躍欲試呢。
本蝦很想與這位老者再約一次詳談,但驚奇地發現此人是資深風險投資家,同時兼任著四家公司的職務,還在寫著九本書,時間對他來說是很寶貴的,這樣說來是不應該打攪的。好在老人非常和善,主動留下了他的名片,並建議本蝦和那個項目的負責人聯係。
事後本蝦搜索發現,此人不但投資IT視圖領域,而且還投資醫藥產業,已經出版了五本書,且是Tedex上的演講嘉賓。有趣的是,對矽穀成功的配方(gradient),他提出了與Leslie略有不同的四項重要因素:好大學(注意他可能指一所,那當然是斯坦福囉,也可能是指多所。他的原話是"A great university or universities")、聰明的年輕企業家、資本來源、(最重要的)任人唯賢 (meritocrcy) 的文化。談到創造力的培養,他說"你不需要教孩子們創造性,你隻要不要別擋他的道礙手礙腳就好了"。多麽真知灼見!
臨近結束時本蝦又與一位疑似書店店員的男子交談,結果鬧了個大笑話,人家是作者Leslie的丈夫!AUV,長得這麽年青!人家兩人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伴侶,從小本鎮長大的同學,12歲就相識了。
於是本蝦馬上提到即將在斯坦福李嘉誠中心舉辦的世界大灣區論壇,Leslie已被邀請作演講嘉賓。這件事讓做丈夫的他大吃一驚,顯然他這是第一次聽說。本蝦隻好將來龍去脈向他做了一個簡要的說明,基本上就是世界一共有四個大灣區:東京灣、紐約灣、矽穀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涵蓋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及附近城市的珠三角城市群,這是廣東省的一大戰略步驟,意在模仿打造中國的矽穀,已得到國家全力支持。這次論壇乃多家機構攜力合辦,舊金山總領館也是支持單位。這也是首次在海外召開的關於"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三大灣區創新思維的高層次論壇。
圖像取自Jack Tang
關於Leslie被邀一事是本蝦僅僅兩天前從矽穀老七那裏聽說的。那天本蝦一個愛好到深海垂釣的朋友釣了許多螃蟹,據說是剛上季的第一次。出海一天後,傍晚他將螃蟹送到另一朋友家就離開了。本蝦受邀和一眾朋友吃喝玩樂,正熱鬧著,矽穀老七來了,他是受那位已經離開的朋友之邀來湊熱鬧的,結果沒一個他認識。幸好見本蝦在,驚奇之餘也少了些陌生的困擾。由於這個圈子比較獨立,老七內心一定暗自覺得本蝦有些神秘。
老七其實交往圈子很大,他開了兩個微信號,每個都五千人全滿,應該是有一萬人在朋友圈。正是在螃蟹宴上他告訴我,這個大灣區論壇想請《矽穀百年史》的作者作主題演講(Keynote Speaker)沒有請到,轉而請了Leslie。
《矽穀百年史》的翻譯是談鋒,他還翻譯了《矽穀優勢》。他原來是中關村管委會駐矽穀聯絡處主任,這次論壇擔任聯合主席。此人本蝦尚未見過麵,但據本蝦朋友導演張慈講,談主任對本蝦寫的係列文章《矽穀雙城記》評價很高,這有點出乎本蝦意料,因為這組文章比起本蝦別的文章來點擊率並不高。這個係列已寫到十四篇了,還應有三篇左右才能結尾,但本蝦一時犯賴,擱筆到現在有一年多了。受談主任的評價鼓舞,本蝦該撿起來完成了。
圖像取自Jack Tang
因為這次論壇,本蝦才得以看到談主任的簡曆,原來他不是一般的官僚,是北大、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斯坦福的出身。還曆任紐約證券交易所高級顧問、中關村科技公司和四通集團副總裁,人民日報海外版主任編輯、複旦大學創新研究院兼職教授、矽穀創新創業研究院教授。據說自中國來矽穀學習的所有政府官員都要聽談老師關於矽穀的課呢。
圖像取自Jack Tang
扯遠了。那天自新書發布會回家的路上,本蝦在想,是否應該改變一下最近正在醞釀的計劃。由於本蝦現在空巢,住在這麽貴的學區房有點浪費,前些日子本蝦正在考慮搬家。現在看來,搬離這個宇宙中心會失去很多機會的。像這樣的場合,隻有住在本鎮才會方便參加的。另外,斯坦福的那個大灣區論壇應否去躬逢其盛呢?
2017.7.8
相關閱讀:
矽穀雙城記(一):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135/201605/904816.html
矽穀雙城記(十三):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135/201607/1103345.html
書的故事(五):北島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135/201603/73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