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到斯坦福春節音樂會的免費票,約了朋友一起去欣賞。在異國他鄉享受這樣一場中西合璧、貫穿一個世紀的音樂盛宴,美從心起。
音樂會在Bing音樂廳舉辦。注意啦,這個Bing和微軟的搜索引擎Bing毫無關係,人家早就叫這個名字了。斯坦福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幼兒園也叫Bing。
音樂大廳的設計特別適合演奏,觀眾高高在上地坐在四周,樂池台是在整個大廳中間較低的位置。由於這次音樂會的主題,大廳的裝飾有很強的中國節日氣氛。
這次演出的指揮是大名鼎鼎的斯坦福教授蔡金冬,他是在美國最活躍的華人指揮家,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作品在美國的傳播,他現在是斯坦福交響樂研究部主任、斯坦福交響樂團指揮。前不久,本蝦剛聽的那個交響樂講座,他是兩個主講人之一。
這次他主持音樂會,除了指揮外,還在每部音樂演奏前簡單介紹了一些相關背景,特別有助於那些不太了解中國曆史文化狀況的老外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整場音樂會基本上選取了中國各個曆史階段有代表性的佳作,由久負盛名的矽穀交響樂團演奏,本蝦將按演出順序作些簡述。唯一有點遺憾的是,音樂會沒有選取憑《臥虎藏龍》主題音樂而獲得奧斯卡獎的譚盾的作品。
蔡金冬介紹,這次活動是斯坦福今年的泛亞音樂節的一部分(本蝦聽的那個講座也是其中之一)。而斯坦福從2005年開始舉辦音樂節已曆十多年了,每年都是專注於某個地區或民族的音樂。今年就是中國音樂。這場音樂會還會在2月5號在Flint Center再辦一場。
音樂響起,讓我們進入十裏春風,與故鄉有約。
梨花頌(2001年)。楊乃林作曲,翁思再作詞
這是大型交響京劇《大唐貴妃》的主題曲。看來京劇和交響樂的結合是一種新的創新模式。
正當各種西洋樂器宏偉合奏、一片著深色西裝、頂一頭金發或粟發的藝術家們搖頭晃腦地沉浸在演奏中時,從台側嫋嫋娉娉移著碎步飄然滑出一位濃墨重彩、水袖長衫的京劇青衣,她的歌聲婉麗、清音繞梁。觀眾的眼睛為之一亮,這種高強度的視覺對比,好象一下子把人們從三十年代的黑白默片拉入到了彩色屏幕。
隻聽這位特邀京劇名角丁泓櫻唇開啟,京劇二黃調式緩緩流出,"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隻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癡。 天生麗質難自棄,長恨一曲千古迷"。哎呀,千年前大唐的貴妃就這樣穿越到斯坦福的樂池中,觀眾們一下子被這種突然的美"Bing"地一聲驚得窒息了。
懷舊(1929)。黃自作曲
這是黃自在耶魯大學的畢業作品,是我國作曲家創作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也是外國樂團演出的第一部中國作品。1929年,黃自的導師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長、作曲家、指揮家David Stanley Smith指揮該院學生樂隊與新港交響樂隊在康州聯合首演。這是本蝦第一次全程欣賞百年前中國首部交響樂,上次那個講座裏也播放了該曲片段。整體風格完全是西方交響樂的路子,但為以後中國交響樂融合東方元素打下了基礎。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1959年)。何占豪、陳鋼作曲
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中國交響樂的經典之作。許多人沒想到的是,這是兩位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的畢業作品,被安排為“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獻禮,當時兩人分別隻有26歲和24歲。更沒想到的是,陳鋼的右派父親陳歌辛當時正在安徽山溝勞改,而右派之子陳鋼的女友剛剛因家庭壓力與他分手。
這次演出的主小提琴手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新星張潤yin(山字旁+金),一臉陽光又未脫稚氣,一出手就把所有人震住了。他脫稿(沒有樂譜)不說,還從頭至尾全程站著演出(很長時間的),這可是高強度的腦力兼體力活。演出中的他全心投入,時而側身,時而仰頭,時而全身抖動,甚至還一度邊拉琴邊雙腳跳動。
配合他的主弦律,全體樂隊也無縫對接,或如泣如訴、或氣勢磅礴,或低吟淺奏,或大開大合。觀眾腦中閃現出巫雲滾滾、蝶舞翩翩、風雷激蕩、雲開霧散的諸多畫麵。
本蝦和許多國人一樣聽過梁祝不知多少次。不知為何,這次聽下來,卻情不自禁地止不住淚流。其實有好幾次,本蝦差點哽咽出聲,都是強忍著才沒發生。知道有熟人在側,實在不好意思啊!如果是獨自一人,真想痛快地宣泄一下的。這就是藝術的巨大魅力所在。
整個曲子完美結束,觀眾掌聲雷動,持續數分鍾。在指揮的邀請下,小提琴手再次返場鞠躬致謝,場麵熱烈。
中場休息後,再次進入精彩演出。
智取威虎山選段(1967)
這次選了三個片段:乘勝追擊,迎來春色換人間和勝利會師。有趣的是,作曲者署名是集體創作,這很符合文革時期的做法。
據說扮演楊子榮的演員專程從上海飛來,因為斯坦福音樂廳場地小,他那馬鞭子耍不開。下一場在Flint Center應該可以一展雄姿了。
讓本蝦吃驚的是,大約有八十多服裝整齊的人突然現身,伴唱起來。原來他們就是坐在樂池後上方的合唱團。他們突然張口唱起歌曲來,其中有一些洋人,不知道他們這些人唱中文歌曲是怎樣克服語言難度的?
曲水流觴(2014)。葉國輝作曲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民間流傳的一種遊戲,還傳到了日韓。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fuxi)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麵前,誰就取杯飲酒。
舉世聞名的晉代《蘭亭集序》就是這個遊戲時產生的傑作。當時王羲之、謝安等42位名流達官貴族在蘭亭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引為千古佳話。據史載,在這次遊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為“書聖”。
據說作曲者葉國輝是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看到明代李宗謨的《蘭亭修禊圖》後,震撼之餘而創作了此曲。他取《蘭亭序》局部為歌詞文本的首尾,加上另外兩部名作的文字作中間部分(桑世昌的《蘭亭考》和吳高增的《蘭亭圖說》)。
此曲女高音獨唱演員為高曼華,她是活躍在國際歌劇界著名華人歌唱家,曾獲過國際大獎。說起來,本蝦搬家前,與她和她先生都住在同一個學區,剛開始認識也是因為易子而送的需要(不是易子而食噢)。當時學區的資優項目為三年級以上,而暑假班資優項目和常規項目分別在不同的學校但又是同一時間開課。正好本蝦兒子和女兒一個三年級、一個二年級,本蝦送孩子上學苦於不能兩全。高曼華家也有同樣困擾。於是本蝦主動與之商量,采取易子而送的辦法。
據說有次私人聚會,一眾人玩卡拉OK盡興,機器在歌畢打分,高曼華居然唱完拿手的《我愛你中國》後得分僅六十多分,可見機器的程序設計還很不完善。下次你和朋友玩卡拉OK,得分底有借口了。
不過本蝦更喜歡全場演出結束後高曼華被蔡指揮邀請返場演唱的《茉莉花》。這首江蘇民歌,曲調優美婉轉,在西方世界有很高知名度。高曼華唱得悠揚高昂,樂隊管弦齊奏,合唱也配合得收放自如,氣氛烘托得非常熱烈。
接下來的三首曲目的獨唱全部由
著名男中音、紐約大都會簽約歌唱家沈洋擔綱。這三首曲目是:
思鄉(1932年)。 韋瀚章詞,黃自曲。
此曲帶有中國古詩詞的吟誦風格,充分展現了中國作為詩的國度的精神風貌。
津門清明(2012年)。李叔同詞,葉小鋼曲。
此曲選自《悲欣之歌》,是將弘一法師李叔同早期的七首詩與斷句構成的四個樂章之一。《悲欣之歌》曾由沈洋與國家交響樂團在柏林愛樂大廳演過。
你是假裝入夢鄉(1859年)。Charles Gounod作曲。
此曲作曲家是法國古諾,選自《浮士德》。歌中最特別的地方是好幾處大笑,沈洋把每次大笑都處理得很不一樣。門外漢如本蝦由於不能理解歌詞,對不同的大笑風格沒法達到解讀的水平。
花非花。白居易詞,黃自曲。
這首曲目並不在歌單上,是蔡指揮邀請沈洋返場加演的。但這首單曲卻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那種中國文化所特有的人文情調在飄逸悠遠清雅的吟唱中發散出來,充分體現了白居易原詞的詩意美來。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無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美是無國界的,藝術的魅力也是無國界的。相信這場音樂會會讓中外朋友再次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樂隊裏加入的中國元素:琵琶、二胡、京胡、大鼓、鑼,帶來的並無違和感,而是極佳的琴瑟和諧、餘音繞梁。
春風十裏,最美的是與千年的鄉音有約。
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