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皮皮蝦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皮皮蝦:【年的嘮嗑】

(2017-01-27 00:07:54) 下一個

 

各位朋友們,春節好!本蝦在這裏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好事連連,睡覺都會笑醒!

 

今天本蝦得趕快給大家拜年,不然的話到了年三十就變成黃鼠狼了。有人說現在已經是年三十了。對,在中國大陸,現在是年三十了,可是諸位忘了本蝦現在在美國加州啊,還沒有過夜裏十二點,所以現在還是年二十九。於是本蝦這篇文章是急就章,得趕快寫,趕在午夜前發出去,質量就打個八折吧。

今天本蝦繼續發揚自己東拉西扯的風格,但還是圍繞著年的主題。

 

先說說這個拜年的拜字。有沒有注意到它像兩隻手從兩邊放在一起的樣子?這真是我們中國人的風格啊,見了麵要拱手作揖。中西方文化的區別在這件事情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西方人見麵時要握手(握別人的手),而中國人是握自己的手。這種區別正好體現了兩種文化一個對外一個對內的特點。

現在來說說這個年字。大家都知道年其實最開始是個很凶猛的怪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會爬上岸傷人傷畜,因此每到除夕,為了防止"年"來搗亂,中國人就發明了過年的三大習俗:貼紅對聯,燃放爆竹,亮燈守歲。紅色、爆炸聲和光都是用來遏阻"國內外反動勢力"的猖狂進攻的。


 

最有意思的是,中國人對年月日的說法。你有沒有注意到,月和日後麵都可以加個"子",稱作月子、日子,但是從來沒有年子的說法。

在中文裏"子"的用法很特別,它可以表示很尊敬的意思,放在名字後麵相當於先生,比如孔子、墨子;也可以表示很不尊敬的意思,比如小子、日本鬼子、瘋子、騙子、傻子(你沒聽說過靈子吧?)。最奇妙的是,它也可以同時表示兩種相反的意思,端賴發音重音之不同。你看,老子和孫子,可以是春秋時的大思想家,也可以是日常的輩份稱呼或罵稱。

 

一到過年,中國人的計時就會自動從公曆轉成農曆了。人們不會記得公曆幾號星期幾的,直到大約初七初八才再次"和國際接軌"。

 

過年的時候,中國北方照例是要吃水餃的,講究的要在午夜十二點吃,意思其實就是來自於諧音"交子",即在子時新舊交替,取意更歲交子。但是南方人並不吃水餃,本蝦一位安徽朋友居然上了大學才第一次親自見到水餃,著實讓人吃驚。

 

記得八十年代初,越南的林彪黃文歡叛逃到了中國。過年的時候,中國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華國鋒和鄧穎超前去探望他。電視播出了一段有趣的對話,當時鄧穎超問他,越南過年是不是也吃水餃?黃文歡說,他們不吃水餃,但是吃粽子。

 

當時中越關係不好,一度還處於戰爭狀態。有一年,越南為了賭氣,不和中國人同樂,居然推遲了一個月過年,後來發現這樣做根本行不通,因為年貨小商品全要仰賴於和中國的邊貿。

 

過節大家互相的問候自然是免不了的。科技的發達反而使得這種問候變得很廉價,缺少了一份真誠。想想你收到一封群發的問候會是什麽感覺?再想想,我們年輕的時候,那一筆一劃手寫出來的問候(而且是針對每人的不同定製)是多麽的珍貴。

 

就在今天,本蝦大學同學很意外地通過微信傳來一份幾十年前本蝦給他的留言。真是難以置信,他還保留著這麽久遠的東西。要不是因為他前幾天搬家,這份"曆史文件"也不會重見天日。

 

本蝦看後很感慨,那時本蝦的字還那麽工整,但文才卻很稚嫩。時光如梭,多久沒有手寫文字了(其實本蝦迄今為止所有的文章都是一字一句在手機上手寫出來的,隻不過機器把它呈現出標準的鉛字罷了)。

 

記得那是上大學後的第一個元旦,本蝦是始作俑者,結果每個人都如法炮製,紛紛拿起筆記本請大家留言。正因為這樣的一個過程,使得原本互不熟悉的同學,尤其是男女生之間,才能叫得出名字來。因此說來,隻有我們班的同學,有兩次留言的經曆(另一次當然是畢業留言了)。

 

在本文結束之前,我想請大家聽一下下麵的曲子,以壯春節的氣氛。

 

你一定聽上去覺得很耳熟吧?這個曲子是作於1956年的《春節序曲》,它是《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作者是是曾師從洗星海的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煥之。這首樂曲是采用我國民間的秧歌音調、節奏與陝北民歌為素材創作的管弦樂曲。


 

就在星期一,本蝦跑到斯坦福大學聽一個關於二十世紀交響樂在中國的音樂講座,主講人之一是上海音樂學院的楊燕迪。他的講座回顧了中國交響音樂的發展曆史,娓娓道來,本蝦大呼過癮。《春節序曲》就是其中介紹到的代表性作品。

 

本蝦有一朋友列出了好工作的三大標準:錢多活少離家近。對於本蝦來說,還應該再加上一條:離名校近,可以經常去聽講座。

 

今年,你發了拜年問候了嗎?

 

2017.1.26(農曆大年二十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尤其開心USA 回複 悄悄話 看那文字和內容,小鮮肉一枚^0^
人間的盒子 回複 悄悄話 問候,問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