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以為"從@到0"這用詞是受矽穀牛人彼得.泰爾的書名《從0到1》啟發而來的,尤其是本蝦最近的係列文章《矽穀雙城記》多次提到它。我要用陸遊的詞句回你:錯!錯!錯!
告訴你吧,這是受兩個人的啟發,她們的貢獻各占一半。那個零距離的詞來自於殘聯記者娜仁花,號稱對劉翔的采訪零距離。本蝦的標題用阿拉伯數字0,一方麵是為了與數學沾上邊,另一方麵是為了和@這個計算機符號形成對應關係,顯得很理科是不是?
另一個貢獻來自天目教育五群群友六二,她有一句名言叫"與牛人隻有一個@的距離",意思是與牛人在一個群裏,以前遙不可及的距離瞬間變得隻差一個符號(不是冒號啊!)。現在科技多麽神奇,整個地球被扁平化成一個村了。
六二這話簡潔幽默(好句子都是這樣的),非常值得大力推廣。當然為了表示對知識產權(台灣人叫智慧財產)的尊重,本蝦一定要注明原創者的。
六二原本不是這個群名,自從本蝦叫她李準二世後,她就改叫六二了(因為姓劉),從此這名號越叫越響。為什麽叫李準二世呢?說來話長,但長話短說吧。
六二有一項特別的功夫,能夠將別人非常風花雪月的詩依其格式秒改成爬藤詩。好端端的一首纏綿清麗詩被其改成非常接地氣的煙熏火燎狀,令人捧腹。
鑒於她的超級改功像極了作家李準,本蝦就封她李準二世。這李準當年憑原創《李雙雙》被大導演謝晉采用拍成電影一炮而紅後,再也不見有什麽原創大作,卻一直幫謝晉寫電影劇本,全是改編他人的小說,從《牧馬人》(改自張賢亮《靈與肉》),到《高山下的花環》(原作者李存葆),本來謝晉還想讓他改古華的《芙蓉鎮》呢,但他身體不好,隻好由阿城去改了。
五群群主是個愛集郵的人(開玩笑啦,她是集人),看到牛人就想拉入群。可是微信群隻有五百人的位子,怎麽辦?天下事難不倒集郵黨人,於是群主就經常先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把舊郵票(一直不發言的僵屍)拿到集市去換新郵票(就是牛人)。逐漸地五群變得星光燦爛。
這五群在去年夏天拉進一位牛媽,就是剛剛代表美國獲得國際奧數金牌的劉洋的媽媽劉雙秋。注意,前麵全是鋪墊,現在才開始奏國歌。
說到奏國歌,可能得奏三國國歌,因為劉洋雖為美國人,但三歲之前在上海長大,母親是中國人,父親是印度人。他拿金牌,三個國家的媒體都大肆報道,與有榮焉。昨晚五群村長和本蝦與劉洋一家吃飯(劉洋不在),本蝦笑稱,劉洋是受了三國二十五億人的注目,比習近平還要有名。
牛媽剛想質疑,本蝦引經據典道,習近平訪印時,印度電視台有一女主播不知道XI讀習,以為羅馬數字十一,稱他是Eleven Jinping(十一近平),鬧出大笑話,後來被開除了。
本蝦看牛媽將信將疑懷疑本人瞎編,隻好鄭重聲明本蝦編功還沒這麽了得,不信隨便放狗搜一下就好。一旁的牛媽女兒忍不住把這個笑話講給牛爸聽了,牛爸也哈哈大笑起來。
牛爸性格隨和,非常寬容。剛開始吃飯時,本蝦還想用英語聊天,但牛媽說我們可以用中文,沒有關係。牛爸也在一旁說,他不介意我們說中文。牛媽說,在聖村呆了十幾年,基本上每月都有華人聚會,大家都講中文,偶爾會有男士特意找先生聊幾句英語,大都習以為常了。她先生很紳士,從不抱怨。而牛媽本人無論群裏還是席間一直開朗親和,讓人一下子很隨便(這點本蝦需要好好學習)。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劉洋和他妹妹的性格無疑有很大的正麵影響。
認識牛媽前,本蝦曾在去年美國奧數隊獲團體金牌後第一時間寫了文章,後來一天一篇,形成係列文章《國際奧數之天龍八卦》,深獲好評。一周之內,國內各報和門戶網站抄襲成風,本蝦也無可奈何。
不想沒過幾天,當紅炸子雞、連續兩年個人金牌又是當年團體金牌成員的劉洋學習數學的故事就被群友們有福親耳從第一手來源聽到了。劉洋母親被天目教育群請來作了網上講座,五百座位被天目教育的幾個分群群友以及他們的七大姑八大姨在兩分鍾內就搶完了。而且最奇的是,居然有501人入群聽講,創了曆史記錄。估計是最後兩人搶座的時間比奧運比賽的記秒在小數點後三位還難解難分,以至於騰訊軟件都傻眼了。
那次講座牛媽翔實誠懇的分享令群友大呼過癮。講座剛結束,五群群主就把牛媽拉入群裏常駐了。群友們的福利真是喲西喲西的,自此進入@階段。
從@階段進入0距離就發生在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劉洋一家來灣區,五群群主立馬在Sky和Lily的協助下組織了一個見麵會,由劉洋與大家零距離交流。因為劉洋用英語,許多人帶了孩子來睹風采、沾靈氣、取真經。本蝦注意到,這次爸爸們明顯比過往出席較多。群友們還分別帶來了豐盛的拿手好菜,座談後可以和劉洋一家邊吃邊聊。看到這些照片,本蝦和你們一樣會流口水啊,因為本人也因有事提前離開,無緣一飽口福。
這天劉洋專門穿上了去年美國數學會發的奧數隊的T恤,英俊挺拔。因為奧數隊共六人,加上教練領隊,估計這T恤統共隻有十幾件,真是頂級限量版啊。
看到這張氣宇軒昂的照片,有沒有想到朱時茂?他演的《柯棣華》講敘來自印度的"白求恩"為中國服務的故事。如果你和本蝦同代人,應該知道這部電影。
那天來捧場助威的有好幾個數學牛娃,其中就有另一位奧數二金王,還有入圍全美數學集訓隊的牛娃(全美前50),陣容極其強大。這幾個牛娃,不但高智商,而且有顏值,還幽默,完全顛覆傳統的nerd形象。隻是他們都是地下黨的,不為眾人所識。
整場活動,劉洋時而大段講敘,時而與觀眾互動回答問題,特別是有意選擇小朋友提問,非常大方得體。有人送上一瓶礦泉水,他始終沒喝。過了好一會,牛媽終於忍不住悄悄跑上去幫他把蓋子擰開,然後很不好意思地退下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劉洋因為手持話筒,沒法自己打開蓋子。牛媽一定是在台下等得很焦急,最後實在難為情地跑上去幫忙了。記得以前北美崔哥也遇到這種情況,當場調侃送水的男士一定沒結婚沒有得到訓練,大家哄堂大笑。
第一次見牛媽,她就謙稱見到本蝦很榮幸。不想昨晚又有機會見麵,吃完飯牛媽又再說此話。一方麵人家是禮數修養高,另一方麵也讓本蝦非常受驚。自從本蝦奧數係列文章出來,前後見了好幾位金牌牛娃的父母,多次遇上此等"待遇",真折煞本蝦。牛媽還說連她女兒都知道媽媽愛上文學城,知道有皮皮蝦,並且還讓女兒和本蝦合影。這世界真是顛倒了?
說了半天,該上幹貨了。下麵本蝦將牛媽去年講座的精彩內容片段、劉洋在這次周末座談的閃亮分享以及昨晚吃飯時得到的爆料合並同類項,作個總結。喜歡看熱鬧的,現在要嚴肅起來,別總喜歡讀本蝦沒個正形的內容,也要抱著對知識的虔誠敬畏之心,看本蝦板著臉,給你們講講數學的苦與樂(苦樂由人啊)。不求上進、不想出息的,讀到這裏就止步吧。
有人問劉洋,努力和天賦哪個對成功更為重要。他的觀點是:努力、passion (迷戀或熱誠)、天賦三者從高到底依次重要。熱誠不可複製。(蝦注:天賦更不可複製,不過劉洋的意思可能是天賦非個人可控,就略去不談了)。
關於努力
劉洋多次講到曾做過數學教師的母親在其幼時的引導,使他能夠在數學上做最大的努力,因此也在早期出了成績。
劉洋回憶,幼時母親會坐下來,和他一起走一遍演算過程(work through),他從不曾鬧著不做(wasn't try to argue not to do it)。
牛媽分享道,她在超市上買了些練習冊讓劉洋做,每次一套題中有題錯了,她都要求兒子全部重做。她會告訴他有錯題, 但不會說出哪道錯了,讓劉洋自己檢查改正。這樣做有三大益處:一曰建立信心(不能把對的改錯);。二曰理清概念(通過反複琢磨消除模棱兩可的概念);三曰鞏固知識(真正做到消化吸收)。
後來劉洋參加Kumon數學競賽得了該年齡段全國第二名,就是得益於這種紮實的基本功訓練。當時在考場外等待時,快人快語的牛媽曾不經意地和家長聊天說,劉洋心算能力很強。有熱心家長勸道,山外有山,該州從未有人進入過全國前三。沒想到(當然牛媽是想到的),45分鍾近百道試題的考試,劉洋隻用了30分鍾就出了考場,而且自知隻錯了一道題,事後證明確實如此。
好奇想知道那道答錯的一年級的題是啥吧?一個骰子掉在地上, 出現5的概率是多少?劉洋答是五分之一,但正確答案是六分之一。這是道概率題啊,一年級答不上來一點不奇怪。牛媽說,從此以後,劉洋每次考試都能準確判斷自己答對多少。
有家長問,心算對頂尖數學高手是不是很重要?有那種 timed test(定時快速運算測試),小孩子一定要擅長於此嗎?劉洋說,心算快當然好,但他認識的數學尖子裏也的確有計算能力很差的(terrible)。(蝦評:這說明對需要深度思考且有創意的難題,即使計算能力欠佳,也不是什麽要命的事)。
關於熱誠
劉洋多次強調,熱誠會使你一天到晚在想這件事。如果不是那樣,一個人會很難成功。
聽眾總是不依不撓地問劉洋一天大概花多少小時學數學(可能想對照判斷一下自家孩子有戲沒戲)。劉洋反複說不好量化,因為他可能看上去一天坐下來學數學的時間是兩三個小時,但在走路、坐車的碎片時間他都在搗鼓數學,這個思考過程甚至比"打坐"數學(本蝦的禪語啦)更重要。
劉洋提醒天下父母心,強使孩子做多少多少小時數學是玩不轉的(Making your kids to do "X" hours of math is wrong)。可不是嗎?偉大的辯證法說:內因是?,外因是?,內因通過外因?,外因對內因起?作用。哈哈,填空填空,看看你當年被填鴨教育所學還剩多少?是不是全還給老師了?
牛媽分享道:劉洋遇到了數學難題一時想不出來,會暫時放下來。重新認真讀書,從基本的地方著手吃通吃透。有時一道題會想好幾天甚至更長,決不急於查看解答。隻有這份執著和熱情才會走得更實更遠。
正如其他多數男孩一樣,劉洋也曾迷戀電子遊戲。牛媽曾陪他一起玩。這些遊戲很益智,寓教於樂,需要運用數學、科學、人文、地理的綜合知識解決問題,才能一關一關闖下來。但後來牛媽也為兒子"玩物喪誌"開始擔心起來。
好在劉洋及時煞車,因為數學給他帶來的樂趣更大,而自己心目中的目標使他更心無旁騖。所以,有大熱誠且aim high(設高目標)可以克服沉溺遊戲的不良習慣。
因此當劉洋被問到怎麽對付遊戲上癮的頑童時,他建議幹脆放任一個星期讓他玩個夠,可能他就會玩膩了(有哪個父母有這個膽識這樣啊?還要不要GPA了!)
劉洋還建議移情別戀(不是他的原話啦),就是試著找出比電玩更愛的事(對劉洋來說就是數學嘍)。他覺得家長試圖填滿孩子的日程很不可取,孩子應該有發呆的時間享受孤獨(actually kids should have some free time without doing anything)。看看,多麽有哲思!
劉洋還報料,他所在的麻省理工(MIT)有一些孩子花很多時間在電子遊戲上,因為這的確是個很有回報的係統(very rewarding system)。
熱誠會使人自發尋找資源,而且有無限資源可資利用。劉洋從6年級開始看《解題的藝術》(Arts of Problem Solving)。這套書還有一個很活躍的網絡,上麵有許多誌同道合的數學迷一起討論數學。但劉洋一再強調千萬不要別人看什麽書你就看什麽書,他和他的隊友看的書都不一定一樣。
九年級時,劉洋第一次考USAMO(美國奧數決賽)失利了,沒能進MOSP(國家集訓夏令營),牛媽鼓勵劉洋給美國著名奧賽教頭馮祖鳴寫了一封電子郵件請教如何能從MathCounts那種簡單的一分鍾解一題的快速答題形式成長為USAMO那種幾個小時解一題的深度思考答題方式,牛媽心裏更重要的是希望兒子得到鼓勵和支持。
完全沒有想到,馮教練居然回了一封很長的信,如果打印出來會有十幾頁。信中充滿鼓勵,指導他不要把奧數競賽作為目的,而是要享受數學, 建立正確的學習觀。這封信殷殷之情溢於言表,對劉洋的一生來說,價值彌足珍貴。
關於環境
劉洋一再謙虛強調自己所在的密蘇裏州不象矽穀這裏學習壓力大,因此有較多的時間發展個人愛好。本蝦反而認為,在這樣的白區裏殺出重圍入選國家陣容,殊為難得。
牛媽曾披露自家經家庭會議決定仿效孟母三遷的往事。劉洋曾經的小學信息僻塞,根本不參加數學競賽。經了解,全家搬往另一城市,那裏的學習環境要好很多。劉洋也經測試數學可以跳三級,從五年級直升八年級。但牛媽認為,雖然劉洋代數測出98分,為了更紮實,堅持沒有跳過代數。
昨晚吃飯,本蝦向牛媽提到本市的幾位爸爸,曾義務教幾個有天賦的孩子數學和物理,孩子們很受益。本蝦認為這種非常健康的環境在有些城市的華人圈子中並不多見。牛媽深為同意。她就曾在當地熱情分享MathCounts的學習資料,大家都很感謝,劉洋也很支持。牛媽認為,如果連這點自信都沒有,還能指望走多遠。
劉洋在講座裏也連吐金句。他說,不要想複製他人就能取得成功,如果非要模仿(simulate)成功的人,就在你周圍布下興趣熱誠相同、願意學習新知的牛人的天羅地網吧(surround yourself with a group of people with the same interest and passion, the people who like to learn new things)。阿門!
關於取舍
中文很有意思,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劉洋的又一金句是:最好的省時方法就是放棄,特別是你不喜歡的事(Quitting something is the best way to save time, especially something you don't enjoy)。不要害怕放棄。
除了上文提到的電子遊戲,劉洋還壯士斷臂,舍棄了籃球。劉洋個頭高,打入校隊很不容易,已經打了三年。但劉洋認為每天花去三五個小時的訓練,再怎麽樣努力也不會打入NBA。而如果把這些時間用在數學上,打入國際奧數還是有奔頭的。放棄籃球一項每周就可以省下十五小時,真是賺了。
但是,每周末劉洋卻一直堅持在中文學校義務教數學,從來沒想要砍掉這項。牛媽以為,通過教學的過程,劉洋不但培養了愛心耐心,也對他自己對知識的掌握起到教學相長、溫故知新的作用。
劉洋還提到,由於學校的數學課對他來講太簡單了,他一般都在課堂上做其它作業。這讓我想起本蝦好友的長子,這孩子當年數學名列全美第二十五位(不象現在的五十位,早期數學集訓營MOSP隻收二十四名,多可惜)。當時他和學校數學老師約法三章,他被允許不聽課,不做作業,隻要期末拿滿分就可得A,最後居然得逞了。本蝦除了欣賞這孩子的天份,也佩服本市高中老師的靈活和胸懷。
有所取舍也意味著較高自我控製。牛媽熱情好客愛熱鬧且極其能幹,居然一人之力可以弄出花色繁多的幾十種美味佳肴。當然她也經常參加各種聚會。但每次聚會,劉洋家都開兩輛車實行一家兩製政策,因為晚上九點前,牛爸就會帶著孩子先行離去回家學習去了。有家長聽說此事,感歎道: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裏了。
昨晚牛媽還提到一件"小事",當年劉洋在全國MathCounts比賽獲個人第二名後,東部著名私校、奧數牛娃輩出的PEA伸出橄欖枝,希望招入劉洋。但一想到從此劉洋高中四年將失去和家人在一起的寶貴親情時光,劉洋家果斷作出了放棄的決擇。
關於其它
有家長問,發現許多數學牛娃音樂也好生了得,這之間是否有什麽必然聯係?劉洋的回答很有點數學統計意味:我不知道音樂樂器是否會對數學有幫助,但我知道很多亞裔孩子數學好,同時他們也普遍學習並擅長樂器。哈哈,劉洋其實是在講correlation(相關性)並非causation(因果性)的概念啊。
昨晚本蝦得知劉洋有事不能一起來吃飯,有點婉惜。在座的都笑問是否提前知道後會不想出席了。本蝦告之隻是少了打探內幕的機會。牛媽立刻說,但問不妨,也許她可以作答。於是本蝦問了個近來眾人關心的問題:今年美國奧數隊有兩位中國籍非綠卡學生(F1)加盟,他們去年進入夏季集訓隊了嗎?
牛媽說,去年就已入集訓。F1學生代表美國參賽並非首次,以前就有韓國學生的先例(這學生後來又代表過韓國)。今年這事發生前,劉洋等數學牛娃還投過票,決定是否限製。孩子們認為應該允許,唯才是舉。並且說,他們自己也是移民過來的,隻不過早些而已。
想起今年的那個來自北京的小彭同學由於戶口問題不能參加國內高考,隻好遠渡重洋到美國來圓夢,居然圓的是奧賽夢,本蝦內心頗多感慨。
連馮祖鳴都說,這兩位中國來的學生(另一位來自上海的姚遠初三時被PEA以助學金錄取),在人才濟濟的中國未必真的能殺出重圍。
此事發生後具有很大指標意義,就有國內高師向本蝦求證政策的真實性,看來以後國內數學牛娃盯上了曲線救己的路了。
上個月,本蝦和另一位牛媽聊天(其子奧數和計算機奧賽雙棲三金一銀),本蝦提到中國的奧數全國賽難度高於國際奧賽。恕本蝦孤陋,該牛媽糾正道,美國國內賽(USAMO)難度也高於國際奧賽。這下子本蝦明白,其實可以把國際奧賽的題目給兒子看了,以前總以為高山仰止,連想都沒想過。兒子十年級進了USAJMO,但後來兩年USAMO分別差了1分和6分,非常可惜。
以下是今年第一天的國際奧賽題目,如果你家孩子進去過USAMO/USAJMO,可以分享給你家孩子。本蝦曾經見過中文版的,但沒存,就沒法貼了。
本篇前後兩部分風格很不統一,前諧後莊。不過總有一款是你喜歡的,不知道兩部分都喜歡的是什麽人。這也是一道數學應用題吧?要求極值嗎?
20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