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St. Patrick Day,按理應該人人都戴綠帽子的,本蝦在矽穀卻沒見到這個盛況。
本蝦早有預謀這天請假一天,為的是做義工去給矽穀地區的science fair(科技展)當裁判。這件事本蝦做了多年,不想今年不巧正遇上本蝦工作的部門為增強團隊合作要出外遊樂一天,這種場合缺席會很不妥當。可是裁判工作是早就承諾了的,而且本蝦還是小組長,不能臨陣脫逃。
好在裁判工作下午一點開始,之前一個多小時是報到和午餐,而公司的這個活動正巧離科展中心不到半小時車程,於是本蝦來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早晨參加公司活動,下午趕場做裁判。
中午趕到位於聖何塞的會展地己有點遲了,泊車在兩三個街區之外的位於高速公路下的停車場。本蝦作為老油條己熟門熟路了,知道下車後穿過一片大草坪,再過大馬路就會到了。這片草坪邊上是兒童探索博物館(Children's Discovery Museum),本蝦在孩子五六歲時經常帶他們來玩。看到那個特有的紫房子建築,不由感慨良多。
走過草坪後會來到一座小橋邊,記得當年兒子和女兒就在橋邊的這個造型旁一邊一個俏皮地笑著留下了一張很棒的照片。當時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十多年過去了,物是人非,突然有種滄桑感。
十多年前,博物館的年票還是聯票,買了一處的票可以免費去全美許多兒童博物館(會有一個名單)。2004年那年,本蝦在波士頓工作了七個多月,兩孩子在學校一周秋假時被夫人帶過來玩。當時就利用這個聯票的機會把波士頓附近的幾個博物館玩了個遍。特別是離本蝦住所很近的科學博物館,去了兩次。那裏的好幾個秀特別好,記得那個打雷的秀,啪啪啪的火花四射、震耳欲聾,兒子坐在本蝦旁邊,又驚又嚇地被我摟住,但從表情看又很興奮享受。館裏有上下三層樓,展有無窮的動手動腦的設置。本蝦陪著兩孩子玩得非常開心,每每要手把手地教他們怎麽玩,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麽。
來年政策有變,聯票規定在別的館半價。再一年開始,聯票就根本取消了。鑒於任何一個博物館的年票都不便宜,本蝦的對策是,每年選購不同的博物館的年票。今年是紫房子,就總來這家。明年是Lawrence Hall of Science Museum(勞倫斯科學博物館),就猛去那家。還有舊金山的Exporiturium和動物園,奧克蘭的天文博物館,等等。舊金山的兒童博物館每月第一個星期三免費,而藝術博物館每月第一個星期二免費。
這家勞倫斯博物館是兒子的最愛,位於柏克利山頂,容易迷路,不太好走。館外大平台有天文望遠鏡,館內兩層樓全是數理邏輯的手工遊戲。兒子的許多數學概念就是在那裏和老爹一起玩的過程中建立的。
特別有趣的是那個河內塔的積木遊戲,十層由小到大的圓圈木塊摞在一根柱子上,需要全部挪到另一根柱子上,每次隻能挪一塊,大圈永遠不可摞在小圈上,就靠第三根柱子從中倒騰。往往做著做著就糊塗了,有時就象在沙漠中走了很久又回到原地了。你會發現,把所有的圈圈挪完隻剩最下麵那個最大的圈時,整個工作才做了一半!
本蝦教兒子做這個的思維是用倒推法,就是設定最後一步應該這樣,倒數下一步應該如何,依次類推,直到第一步,就知道如何不亂套了。經過點撥,兒子終於發現了規律了(注意看到顏色深淺的patten了吧,這個很有用)。後來他和女兒玩這個可以達到十多秒完成,隻見兩手飛速騰挪,讓人眼花繚亂。其實這個思維過程就是中學解題時常用的wishful thinking的技巧。
館內有一小賣部,有各種益智玩具。收獲最大的是本蝦買了Family Math的書,這本書根本不同於多數華人家庭常用的刷題術,而是全部遊戲,道具都是家常多見的(比如雞蛋殼之類)。此書由柏克利專門研究數學教育的專家精心設計編寫,已有台灣出版的繁體字本《親子數學》。由於非常成功,該書又出了續集Family Math II,還出了針對學前兒童的Family Math for Young Children 和針對初中生的Family Math for Middle School Years。這些書可能隻能在這個小賣部買,隻有一次本蝦在San Mateo書店的角落裏看到兩本。亞馬遜上應該也有。
這本書裏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熱氣球的遊戲。為了氣球升空,需要把東西從熱氣球下的東西扔掉。兩人對弈,分別扔出一個、兩個或三個東西(道具是在一塊香皂上插許多牙簽),數量任選,雙方輪流做,最後拿完(扔完)的那個人贏。兒子在我的循循善誘下,完全理解了這個博奕的關鍵機關,甚至改變規則(比如雙方每人可以拿一、二、三、四任意數量)仍然百戰百勝。後來家中客人有個清華博士不服氣,卻怎麽也贏不了七歲的兒子,抓破頭想不明白。兒子信心滿滿的坐在對麵總是出手很快,贏了就笑開了花。這位朋友後來在回家路上一邊開車一邊思考,終於在四十分鍾的路途結束時想明白了!
之所以對這個遊戲印象深刻是由於一個慘痛的小插曲。最初兒子和我玩這個總贏不了(不能上來就教他原理,要讓他輸一些才能有感性認識),一氣之下小手狠狠地往桌上一拍,沒想到一下子拍到那個插滿尖尖牙簽的肥皂上,頓時稚嫩的小手鮮血淋瀝,痛得大哭。此事的教訓就是,以後所有遊戲不能照搬書本,要變通采用安全的道具。牙簽不能再用了,改用豆子了。
寫到這裏突然發現扯遠了,趕緊扯回來吧。話說本蝦穿過馬路急匆匆走向會展中心,在馬上進入前的停車場裏看到迎麵有一輛車開來,車上有一人西裝領帶對我笑著開了過去。本蝦一時遲鈍,沒有反應過來。等走過十幾二十步才突然意識到:我艸,這不是兒子嘛!
早晨看他上學穿著西裝開車而去,就沒想到他會來這裏。一般他會騎車上學,以為他這天開車是因為要遲到了。他也時不時西裝領帶,因為遊泳隊校際比賽時會要求這樣。
想起兒子和女兒小學時參加體育運動(秋天足球,春天棒球),每周有三次下午訓練,周末比賽。每個城市各年齡段幾十個隊,全是老美爸爸們義務出任教練或助理。有一次本蝦去麵試,hiring manager就因為要提早離開去coach孩子,而把麵試日程故意安排結束得早了一點。
這些訓練總是在下午四點多開始,而且如此頻繁,這對本蝦這樣的單親上班族來說根本沒法接送。於是每到季節開始的每隊家長會時,本蝦都是厚著臉皮講出自己的困難,總有好心的陌生媽媽願意幫忙,答應風雨無阻地從after school接我家孩子去訓練。兩個孩子幾年下來就是這樣每半年分別被固定的家長接到球場,本蝦會趕在六點多訓練結束時接他們。
想到剛才擦肩而過的是兒子,本蝦於是再回首,趕緊找他。這人生的偶遇和巧合,是多大的機緣啊!本蝦隻要稍早或稍遲兩分鍾,就不會碰到了。
隻見他正要從停車場開出去上馬路了,本蝦急忙邊跑邊叫追上他。果然因為停車場已滿,他正欲離開去另尋出路。於是本蝦坐上車指揮他開到了剛才那個高速公路下的停車場,居然就side by side地泊在了本蝦的車旁!
接著兩人就重走青草地,問他記得紫房子否?他說當然。想當年本蝦拉著兒子的小手走在這裏,現在的他已經和我齊頭,兩人並肩走在一起,而過了馬路就是每年的中學生科展會場。當年頻繁來往於紫房子時,沒有想到兩個街區外就是科展中心,更沒想到兒子用了十年才走過這短短的兩個街區。
問兒子參展的課題是什麽?他說是關於machine learning(機器人智能學習)的。哇噻,這不正是最近熱門的阿爾法狗所應用的技術嗎?當然兒子的這個肯定比較初級,不過也是很有趣的方向啊。
是你和人合作的項目嗎?兒子說不是。是他在學校上的一門Advance research(高級研究)課程的project。我知道本學區最近實行的教育改革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增設了這個project-based (以課題為基礎)的課程,由矽穀工業界具有實際經驗的專家指導學生。
問兒子這個智能機解決什麽問題?答曰解決節省家庭能源的問題。他獨立編寫的程序具有這個自我識別和決策的功能。
怎麽沒告訴我你要參加,否則我們可以car pool (拚車)呀?這不符合你的節省能源原則。兒子說,你也沒告訴我你要來啊!其實拚車是不行的,本蝦早上不是另有活動嘛。
趕到會場,門外學生正排隊待發。本蝦入場登記,被告之本蝦今年裁判的等級提高了。往年是初中生,今年是高中生,而且是單獨劃出的一批在高校、研究機構做項目的學生群體(組委員考慮周全,不讓沒有機會踩在巨人肩膀上的孩子和他們放在一個pool裏比)。裁判範圍也從往年的化學藥學本行擴展到含蓋天文、物理、生物等領域。
裁判過程中,還見到了許多熟識的牛娃(不在本蝦裁判範圍),其中有剛獲英特爾半決賽獎的,於是順便看了他們的展板,並讓他們簡述所做工作。從講述時充滿激情的表現,可以看得出來發自內心的passion。
記得曾有人質疑,這些孩子們的研究如此深入高大,是否是他們自己所為?組委會要求這批在校外機構做科研的孩子事先拿到主管教授填好的表格。本蝦專門從一位牛娃那裏看了這個表格,回答了一些主要關鍵問題:比如對此項工作的貢獻主要是他個人嗎?有否他人參加?參與程度如何?實驗思路和設計是自己的嗎?操作或編程是自己做的嗎?非常詳盡,基本上排除了作弊嫌疑。當然一切是建立在北美一貫的誠信體係上(honesty system)。
本蝦非常喜歡美國這種開放的體係,總有科研機構願意接納學生到實驗室做課題,鑽研真正在社會上存在的實際問題。這種沒有標準答案、不斷試錯、從提出問題到想法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對人才的養成是任何書本知識、課堂教學、課外補習做不到的。這才是素質教育!本蝦就遇到過在大陸被填鴨教育訓練出來的呆子做問卷調查時怕答錯題,不斷套問我標準答案是什麽的荒唐事情,中毒何其深也!本蝦好友三國有個見解非常一針見血,他說中國的教育缺乏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培養,記憶中我們從小到大有提過這個嗎?從來沒有。這種總有標準答案的訓練會有人跳出框框(out of box)有創新思維嗎?
臨近結束時,裁判結果經小組討論取得共識後上報組委會。同組的裁判們一致的看法是,孩子們太傑出了,定出高低是個很困難的工作。他們後生可畏,前途無量,令人對這一代人充滿信心。
本蝦回首看來,美國的教育之所以讓孩子們在人生的長跑中有後勁,正是大環境造成的。有哪個國家能提供大量課後體育活動、又能創造這麽多科研工作的實戰機會?強健體魄、豐富頭腦,在美國的學生中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落實在每天的日程裏。美國的強大不是偶然的!
****** 編後語 *******
歡迎轉發,歡迎提問或評論。請關注公眾號。
打開手機微信,點擊右上角加號,選擇“掃一掃”(Scan QR Code),掃描圖中二維碼,選擇進入(Enter official account)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