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女兒接受了那個新聞神童的電話采訪後,感歎對方問問題的功夫一流,自稱學到很多,收獲極大。
是啊,夲蝦一直對不會問問題的記者很不耐煩(那是他們的職業啊),比如那個因劉翔出名的娜仁花,問題之腦殘讓我都為她捉急。記得八三年全運會上,有一個記者問的問題與娜仁花有一拚。她問一個上海足球運動員踢進致勝一球的瞬間心裏在想什麽?我了個去!有這麽問的嗎?當然是全部心思放在如何以最佳角度力度射進那個球了!難道象毛主席的《送瘟神》所言,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吳江縣消滅了血吸蟲?猜猜這運動員怎麽回答的?他說當時就想到了朱建華破跳高世界紀錄為國爭光的榜樣力量!於是電視機前一片嘩笑。本蝦寧願相信這運動員是故意以這種方式對付腦殘問題的。
夲蝦有時也會遇到有人問的問題寬泛得讓人簡直要開個講座才能回答,比如你如何培養孩子學數學的興趣、你對子女教育有什麽原則之類。對於這類問題夲蝦幹脆一律不予回答,因為問題太寬泛,一句兩句說不清。不誇張地說,幾個小時也不算多。若問些specific的問題(比如昨天吃了什麽飯、幾點睡覺之類),還讓人好回答些。好的記者問問題,從來不問寬泛籠統的問題,而是會選好切入點,然後不斷深入發問。
據本蝦觀察,還有些記者不會掌握插話的時機,正當對方流暢講敘時往往把對方的思路打斷,甚至搶過話頭大段發言,變成了主角,這就犯了大忌。插話隻是一種及時簡短的互動,不是用來展現記者水平的時段。最好的記者其實是個好的聽眾,他應該善於打開被訪人的話閘,然後傾聽加偶而一兩句插話。
本蝦一般在多於三五人的場麵不多言,如果非要發言,就一兩句象發電報一樣,就是因為得了個不痛快的不為人知的體會。比如,本來這事不簡單,想說三點,結果剛說了一點就被別人接過話頭扯遠了。人多的場合話題的遊動分散是非常正常的,而本蝦可能有一點強迫症,心中剩下的那兩點不吐不快,卻因為眾人話題早都千裏江陵之外了,再扯回來就不合時宜了。是故,寫文章是本蝦享受的事情,因為可以把話說完整。前些日子有一次熟人聚會,有人突然大悟道:要多給夲蝦時間說話,說是以前沒有意識到大家沒有給我足夠的發言機會。本蝦一下子笑了,大概他從前不知道我會寫文章,現在知道本蝦其實很有些想法的。其實不隻對待本蝦,對待所有人都要耐心聽完別人的話(除非對方是個廢話連篇的話癆)。人為什麽有兩隻耳朵卻隻是一張嘴?道理就在於此。
生活工作中夲蝦的確見到過很極端的例子,有的人就是不等人家說完話就急忙開始說自己的話,有時說的是完全不相關的另一話題,而且不是一次兩次了。據本蝦觀察或事後發現,搶話者根本就沒聽當時別人在說什麽。一段時間後,當有人發現這是個一貫表現就婉言指出這一點時,搶話的人居然很吃驚並否認這是事實,可見已習慣成自然而不自知。
這一點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文化學習。本蝦發現,他們一旦不小心同時張嘴說話,都立馬本能地禮讓,說聲對不起你先說(go ahead),然後嘎然住口,縱然將要出口的是多麽真知灼見或金口玉言。感覺上他們把這作為最基本的禮儀,一定是從小培養的童子功。
今天我說的有點多,下麵你多說吧,讓我專心聽聽你的看法。
****** 編後語 *******
歡迎轉發,歡迎提問或評論。請關注公眾號。
打開手機微信,點擊右上角加號,選擇“掃一掃”(Scan QR Code),掃描圖中二維碼,選擇進入(Enter official account)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