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皮皮蝦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皮皮蝦:【銀川的歌(五)】

(2016-02-26 07:12:29) 下一個

上次講到寧夏南部山區西海固的貧窮,許多人讀了很震撼。今天想再繼續一下這個話題。

 
七八年前,本蝦讀到一本書《馬燕日記》,講的是西海固一個叫張家樹村的地方一個叫馬燕的回族失學女孩為了讀書而不懈努力的故事,這本書其實就是她記的日記。
 
 
當地的大部分女孩上到小學三年級就輟學,十四五歲就會結婚生子了。馬燕三年級的時候,家裏供不起馬燕和兩個弟弟上學,按照當地重男輕女的傳統,媽媽要成績優秀的馬燕輟學。每天看到同學們上學,馬燕就會眼淚汪汪。她給不識字的媽媽寫信,讓弟弟讀給她聽,信中寫道:"為什麽女孩不能上學?不上學我的眼淚一輩子都流不幹"。母親心如刀絞。
 
馬燕喜歡寫日記,除了一本被父親卷煙用掉了以外,還有三本。就是這三本日記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一天,法國《解放報》駐京記者彼埃爾·阿斯基(中文名韓石)一行人因為其它事情到這個小山村采訪,臨結束馬上要上車離開時,馬燕的母親突然靈機一動將女兒的信和3本日記交到了他們手裏。
 
在回北京的路上,記者讀了這封信和日記,邊讀邊流淚。沒法不流淚啊,那種真實的貧困和對上學的極度渴望,是我們生活在優越環境下的人們難以想象的。本蝦讀這本書時也常常落淚!
 
韓石被馬燕稚嫩的文字震撼了。他立即返回到張家樹村,提供了初步的資助。在那裏,馬燕告訴他:“我因為家裏窮,所以更要學習。如果我學習好,有知識,我就能找到好工作,我就能讓我的父母下半輩子過得幸福……”
 
很快這些日記和信被整理後翻譯成法語在巴黎出版並登上法國年度暢銷書排行榜,而且馬上有了其它語種的版本: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日語和英語,並成為許多國家的暢銷書。
 
法國有一所小學的孩子們聽了老師讀的書,自發捐錢寄文具。許多國家的捐錢一時紛紛而來。韓石為此幫馬燕設立了基金,一部分分期用於她的學業費用,另一部分拿出來造福當地象她一樣的孩子。
 
2003年,該書由華夏出版社引進版權並在國內出版。本蝦除了英文版,又讀了中文版以更好地理解原意。同時,本蝦把英文版推薦給當時三四年級的兩個孩子讀,讓他們了解到這個世界還有很貧困的孩子吃飯都是問題更不要說讀書了,讓他們不要把自己的生活認為是理所當然(take it for granted)。書裏的細節描述比本蝦空洞的說教更能打動人心,至今我女兒還能說出書裏的許多細節來。後來我又推薦了朋友的孩子讀,對他們觸動很大,益處良多。如果你的孩子安逸太久,不思上進,就讓他讀這本書吧,一定會對他的世界觀有所改變的。
 
 
說幾個日記細節。馬燕和弟弟在縣城讀書,隻能周末行走四五個小時山路回家。如果爬上順路的手扶拖拉機,給司機一塊錢,當然就快些。但是她們拿不出這點錢,隻能走路。一次大雪,實在走不動了,就爬上一輛車。最後下車時拿不出一塊錢,被司機罵。司機說,沒見過世界上有這樣的父親,連給孩子趕路的一塊錢都不給。馬燕在日記裏寫道:我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父親,他已經盡力給了我最好的。
 
再節選一篇:
2001年7月3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下午我寫日記的時候,找我的鋼筆,可是它不見了。我就問兩個弟弟見了沒有,他們說沒有。我就在昨天寫日記那兒找,也沒有找著。我就問母親,你見了沒有?母親說,她看我把筆、本子都放在炕上,她怕我丟掉,就放抽屜裏了。可是我在抽屜裏也沒找著。我的心都碎了。
 
一支鋼筆,還值得去傷心嗎?你們不知道這支鋼筆的來曆,是我兩學期積攢的零花錢,沒有花,就買了它。我看別的同學每人有兩、三支鋼筆,而我連一支都沒有,我就忍不住買了一支。這支鋼筆的苦處其實就是我的苦處。母親給我零花錢的原因,是我一天到晚隻能吃到兩頓黃米飯,她給我錢就是讓我買幾個饅頭吃。我硬是挨餓,把錢給積攢下來了。為了這支鋼筆,我不知吃了多少苦。它讓我學會了什麽是艱苦的生活,什麽是幸福的生活。每次看到它,我就像看到了母親。
 
本蝦評語:一支鋼筆在我們這裏算什麽呢?我們每人不是大把的筆到處扔?可是對於馬燕這樣的孩子卻是奢侈品。我們的孩子有一抽屜一抽屜的玩具,還有自己獨立的小屋,更有天天沉迷遊戲而茶飯不思的。教會裏有朋友告訴我,他們發現,孩子們隨團去墨西哥扶貧回來全變了一個人,都很感恩很珍惜現在的生活了。
 
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貧困更會讓人思變。如果生來富足,間接了解世界上的不幸也會有好處的,比如通過讀《馬燕日記》這樣的書。
 
攝影:都督

****** 編後語 *******

歡迎轉發,歡迎提問或評論。請關注公眾號。

打開手機微信,點擊右上角加號,選擇“掃一掃”(Scan QR Code),掃描圖中二維碼,選擇進入(Enter official account)即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