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柏克利數學圈走出來的兩個Evan
這數學圈(Math Circle)不是數學圈子的意思,就象英語一角(English Corner)不是英國角落一樣。
數學圈是由一些大學主辦的、以講座形式而舉行的、旨在向中學生推廣數學、提高數學興趣的定期活動,歐美國家都有這個傳統項目。灣區從北到南在柏克利、斯坦福和聖何塞州大都有點。基本上每周的某一個晚上會有講座,免費或收取少量會員年費。斯坦福從前年開始甚至給小學生開設專場(分低年級和高年級兩個級別),等待名單火爆。斯坦福近年又另開了一個科學圈,內容涵蓋醫學、工程等等,也是某周晚上。
我家兩孩子在初中時去了斯坦福的幾乎每場講座,有時也會去聖何塞州大(時而在Santa Clara大學)的講座,受益良多。這些講座由教授或工業界(比如穀歌、臉書)的專家來講課,每次有不同專題,妙趣橫生,範圍極廣,孩子們全都很享受。當然這些對學校的數學課程並無直接幫助。
柏克利數學圈成立於1998年,在2008年十周年時還專門出了兩本精彩的紀念文集。
我不得不說柏克利數學圈真是會培養一流人才。它幾年前出了個天才少女Laura Pierson,六年級就打入了全美頂尖50人的數學夏令營集訓隊,引起一片驚歎。它還出了兩個叫Evan的奧數金牌得主,現在容我一一道來。
這第一個叫Evan O'Dorney。這孩子住在中穀地區的Danville,homeschooler(在家上學)。關於這個,本蝦又要插說幾句。美國有一些家庭放棄公立和私立學校,讓孩子在家上學,多麽不可思議!這種情況大多是由於孩子非常有天賦沒法走常規的道、或者從事特別的體育項目需要訓練比賽無法正常上課。有次和一白人聊天,他從蘋果公司辭職,在家教孩子。他的孩子就是一個超常的孩子,偏科,但數學頂尖,甚至各大學請他去講課。據他講,美國並無對家長有什麽特別要求。這很出乎意料,我以為起碼應該考個教師執照什麽的吧。在家上學的家庭,州政府每年會給二千美元的補助用以購買課本文具。
回到Evan,他不但多才多藝(跆拳道黑帶,爵士鋼琴、作曲、電腦編程),而且還開創了一個奇跡。什麽奇跡?如果我說一個人又拿了諾貝爾科學獎、又拿了奧運冠軍、又得了奧斯卡最佳演員獎,你會什麽感覺?
你會說不可能!!!哈哈,Evan做到了中學生可以拿到的跨界的三大最高獎,令人擊節三歎!我是不是感歎號用太多了?沒辦法啊,寫這個係列的事,躲不掉啊!
八年級時,他拿到Scripps National Spelling Bee (全國拚寫大賽)冠軍。注意,這可是最權威的Scipps大賽(你們有時被有許多雜牌拚寫大賽搞得分不清好壞了)。這個大賽能混到最後的決賽對決,可是要強大的詞匯量的,怪詞偏詞不說,還特長,不能說錯一個字母。每年電視實況轉播都很刺激。據說Evan最享受讀枯燥的字典。一歎!
咱還是說數學吧。Evan積極參加柏克利的math circle,幫助組織競賽活動,還作為講員給孩子們講課。他參加過四屆國際數學奧賽,拿了兩銀兩金,也是多金王啊。在那個名人堂榜單上也有靠前的一席位置。又一歎!
這第三歎是中學生英特爾精英賽(Intel Talent Search)大獎第一名。這個獎是全國高中生最高榮譽,以前叫西屋天才獎,是根據高中生所作的科學研究來評價的,被稱作小諾貝爾獎。每年成千上萬人參加,最終前十名獲獎者都會受到總統接見。1991年布什總統頒獎晚宴上把它稱作"Super Bowl of science"(科學的超級杯)。超級杯這個詞指的是美國家喻戶曉的橄欖球總決賽收視率相當於中國的春晚,可見它的地位。Evan不但獲獎,而且是排名第一的獲獎者(10萬美元獎金,第一名到第十名的獎金依次遞減)。他獲獎的項目是他的一篇具有突破性獨創性的數學論文。
以上三獎按慣例都是要總統接見的。不知道百忙中的總統有沒有認出來每次都是同一個人?How are you(怎麽是你)? How old are you(怎麽老是你)?
Evan後來去哈佛讀書了,三次獲得非常有名全國性的Putnam Fellow獎。今年他剛畢業就被任命為邱吉爾學者(Churchill Scholar),將去英國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作一年研究。這個邱吉爾學者獎每年提供14位美國夲科畢業生從事數理工程方麵的研究,包學費、旅費、住宿費和簽證費。Evan對校報《哈佛公報》(Harvard Gazette)說,他還不習慣在左邊開車呢。他是真正的從劍橋到劍橋啊(很湊巧,哈佛大學所在小鎮也叫劍橋,所在的麻省及相鄰幾州又叫新英格蘭)。一年後,Evan將入讀Princeton,很可能師從最近的費爾茲獎(Fields Medal)得主Manjul Bhargava。
現在說說另一個Evan:Evan Chen。昨天在一個聚會上,我又見到了他。這個聚會是繼上次星光燦爛之後的又一群星璀燦的party。除了王中王Alex外,還有一些如雷貫耳的江湖明星。先講講聚會的趣事。
聚會前,夲蝦到著名糕點店生計購買大蛋糕。店員問:要寫什麽字?生日快樂?本蝦遲疑了一下,弱弱地說:能不能寫祝賀國際奧數奪金?對方奇怪地看我一眼,一定心想:哪裏來了個瘋子?It's too good to be true!
聚會時,有一位小弟弟真有眼光,帶了一個簽名本把明星們的簽名一網打盡,不知道這簽名夲要有多大價值啊!當年林書豪初中畢業時,大家都互相在年冊上簽名。他給一位同學留了一句話:非常高興做你的朋友。後來他大紅大紫時,當年那位同學把這本年冊拿到ebay上拍賣,賣到5000美元。這所初中就在本市。夲蝦馬上告訴女兒說,咱這城市人才輩出啊,以後所有的年冊都要找盡量多的人簽名,而且要保存好。誰知女兒反問我:為什麽我自己不變成一個名人,想簽多少都行?(一笑)。
昨天本蝦不由感歎,我們好象在給加拿大辦慶典呢!想起九一一之後,布什總統把世界各盟友感謝了一圈,唯獨忘了說加拿大。這下好了,加拿大上下一片憤怒聲。當布什訪問加拿大時,加國總理馬爾羅尼當場質問布什,告訴他加國人很受傷害。誰知布什四兩撥千金,說了一句話馬上冰釋前嫌。這句話是:我們美國人把加拿大當做自己人了,所以沒有必要特別感謝。哎呀,多會說話啊。不過,美國老百姓的心裏的確這麽認為的。你看機場的標誌,每次分國際航班和國內航班兩種,這國內航班總是後麵有一個括號:包括加拿大!而且,打國際長途,加拿大和美國的國家號都是01。這不是侵犯人家主權嘛!
這次聚會也見到了那張傳紅了的總統接見照上的其中兩位孩子的家長。他們都感謝夲蝦那篇糾正的文章(八卦之四)。不約而同的,他們都收到國內親友的詢問,還有老人記不住上次總統接見照是同一張照片,居然問怎麽又見總統了?每當百口莫辯時,家長們都幹脆把本蝦那篇文章提供給對方了事。想不到,本蝦一世英名,竟通過這種方式擴大了。
看看下麵這照片,Evan在和其他孩子遊戲輪空時居然可以專心鑽研題目。這是家長可以推出來的嗎?
去年冬天本蝦在Starleague中心(又稱A*)的數學冬令營幫忙,那冬令營的教員中有些小老師,其中一位就是Evan Chen。他去年剛從Fremont的 Irvington High畢業,去了哈佛讀書。這孩子天資很好,更重要的是他非常努力,高中時就在附近的大學(加大柏克萊和聖何塞州立大學)學了一些很難的數學課。最近又要出版一本自己寫的幾何課本。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周二晚上他都風雨無阻地去柏克萊math circle聽講座,一去就是四年,隻缺席了屈指可數的幾次。他家所在城市離柏克利不近,需要坐Bart(一種短程火車)。最初去的時候還是九年級,他的爸爸不放心(又是晚上,結束的時候也很晚了),陪他去了一學期。後來才放手讓他自己去了。美國的高中生作業也很多,Evan回到家都十點了,還要趕快做功課。沒有毅力、沒有熱誠是不會持久做到的。
這麽厲害的數學尖子卻在十一年級時運氣不佳,USAMO 考砸了,不能參加奧數代表隊的選拔試TST(Team Selection Test),從而不能入選代表美國參加國際奧數的六人陣容。按美國規定,十二年級也是不能參加選拔試的(無論多出色),因此參加國際奧賽的希望很渺茫了,除非領隊或教練為防遺珠之憾而動用特別指定的一兩個名額。
天無絕人之路,為了一圓奧數夢,Evan參加了台灣奧數選拔,一路下來被甄選上了。我猜想是不是台灣承認雙重國籍,反正大陸是不承認的(經確認,的確如此)。哇噻,這中文得多給力才行啊(還得是繁體字)。在台灣集訓的夏令營,那些考試都是中文!
其實Evan十二年級的表現非常亮眼,他12年級的USAMO考了將近滿分,與另一位超級學霸Alex(己告訴你了,他代表加拿大)並列第二名,完全有實力代表美國,因此美國方麵最終動用外卡讓他參加,但因為他已經commit to Taiwan team(答應台灣), 所以就沒有代表美國。當年夏天Evan代表台灣參加了國際奧數比賽,非但如此,他還獲得了金牌(六道題前五題全斬獲滿分7分),排名第12名,成績超過了所有六位美國選手!
美國數學會(MAA)的這個不合理規矩原本是為了把一年的培訓拉長成兩年,在一個穩定的團隊中作充分的準備,不料卻加重USAMO的比重,而使象Evan這樣的孩子因一年沒考好卻要倒楣被罰兩年。這種因為一個USAMO沒考好就shut the door兩年的規則終於被改掉了。
Evan暑假後會轉到 MIT了,祝福他學業精進!
剛才有人提到柏克利數學係的樓叫Evans Hall,本蝦一下子想起來了。因為經常帶兒子女兒去那裏參加活動,所以很熟悉。有人開玩笑說,過去十年這裏出了兩個Evan(注意樓名裏Evan是複數),全是因為這樓名啊!
現在很多人爬藤很辛苦,夲蝦教你一個省事的辦法。如果你正好叫Evan,就常去柏克利數學圈混(最好搬家到那邊);如果你有新生兒,就叫他Evan吧(生子當如Evan某)。如果十幾年後沒成才,請來找本蝦算帳,如何?
備注:這篇有點長,沒辦法,不得不合並同類項。夲蝦有太多的故事,壓縮成八卦實在難啊!這篇其實應該是兩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