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出山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轉眼一年過去了。
突然一天梁寧收到一封email。一個中醫朋友發過來的,說他寫了一篇文章,因為澳大利亞一個針灸團隊發表了一篇文章,說他們的研究表明針灸組療效和虛擬對照組差別不大,提示針灸不過是心理暗示作用罷了。他寫了這篇文章,要駁斥這篇澳大利亞的文章,要說針灸就是有獨特的治療作用,而不僅僅是心理暗示作用。
梁寧將這個朋友的文章和那篇澳大利亞的文章都看了看,知道這個朋友批駁的觀點主要是因為澳大利亞的研究中沒有提到研究中的針刺是否追求過“得氣”, 也沒有對每個病人的病情進行中醫的辯證。梁寧覺得還有一點是研究中的針灸師的水平沒有保證。是什麽樣的針灸師參與的試驗?怎麽能證明這個針灸師的水平適合參加針刺試驗?
到底是這個朋友提示的,還是梁寧自己想到的,記不得了,反正梁寧上Google,輸入主題詞 acupuncture (針刺) 和 placebo (心理暗示),查了一下,發現網上好熱鬧啊,英文版上幾乎壓倒一片地認為針灸不過是心理暗示作用,隻有寥寥幾篇辯解的文章。中文版上支持和否定的文章一半對一半。支持的文章多為針灸師所作,而反對的文章多為引用英文資料作為自己的證據。
梁寧想,好家夥,科研領域的爭論以及蔓延到網絡上,好個熱鬧。
梁寧又想,顯然這個波瀾壯闊的爭論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現在這篇剛發表的文章引起的。果然,在排行第一的那篇文章中,有作者名為Colquhoun D 就講到,至今,研究文章有 3000 多篇,還是不能得出明顯和肯定性的結論。沒有必要再研究了,再有3000篇文章也不見得能得出個結論。沒有必要進一步浪費研究資源。
梁寧仔細讀了Colquhoun D 的文章,發現該作者認為針刺不過是心理暗示作用的理由大致為:支持和反對的文章都非常多;設計的比較好的文章傾向於否定性的結果;即便也有辯解和不同意的文章,所列舉的支持性的文章中,針刺組的療效比虛擬對照組高不過10%左右,這樣的差距沒有多少現實意義。
Colquhoun 說,現實是,研究中的針刺能治療一些疾病卻不能治療另外一些疾病。如果一種藥物能治療膝關節炎而不能治肩關節炎,你會怎麽想?
Colquhoun 說,針刺即便在中國也不是主流治療手段,何況曆史上,道光皇帝就曾下詔禁止用針灸治療疾病。毛澤東也說過他更相信西醫而不願意喝中藥。中國人用針灸也許是一種政治需要,是要提高中國人的自尊心。
梁寧接著查閱了Colquhoun 文章中提到的那些文章,發現基本上這些文章都提到了他們注重了針刺得氣的要求。當然沒有提到是否對每個病人都進行了中醫辯證,他們選擇穴位時,都谘詢過“專家”,或參考過已經發表過的文章。但是梁寧也立刻注意到,這些文章中的針刺多為每周一次或兩次,極少有三次的,而總治療次數也多是10次左右。這種治療頻次顯然和自己平時針刺頻次不一樣。按照自己治療減肥和戒煙病人的經驗,如果治療間隔過長,療效一般都不好。比如說,戒煙需要每天針刺,連續7-10天,這樣多能將每天吸煙量從每天超過20支減到每天0-1支。如果每周針刺一次,連續10周,吸煙量紋絲不降。
至於針灸治療中的中醫辯證,梁寧的理解是,針灸首先需要經絡辯證,需要知道疼痛屬於那個或那幾條經絡,而表裏虛實寒熱陰陽辯證的重要性為第二位,對於一般臨床上的疾病,如肌肉關節痛等,並不怎麽考慮這後麵的八綱辯證 (八綱辯證對於草藥療法的重要性比對針灸要高)。
那麽,比較低的治療頻次是不是導致西方研究失敗的主要原因?如果是,那麽就說明針灸師並沒有意識到治療頻次對於療效的重要性,也就是說,這個針刺師對於針灸學的理解掌握和治療水平有疑。
現在回想起來,好幾年以前,女兒上高中時,就給自己看過一篇文章,是說針刺沒有治療效果的文章。文章是老師發給學生,讓學生就此寫作文的。當時梁寧也對那篇文章作過點評,指出過其中的不恰當之處,但是現在忘記了是那篇文章,也不記得文章中有那些不足之處。 但是,顯然,對針灸不利的文章早些年就不僅在科研界,網路上,也進入到學校課堂中了!
這件事在梁寧腦中盤旋了好多天。他感到自己該做點什麽,但是還不能下定決心。
一方麵他意識到如果他也參與檢查西方針刺研究討論並發表文章,勢必就意味著自己將會暴露在很大的公眾視野中,而他自己早幾年前就決定不再參與外界事情,所以不去競選參加針灸協會的管理層,也不承擔講座邀請,隻是保持參加聽講座,以繼續提高治療能力。
另一方麵,他認為現在麵對的問題是針灸到底有沒有治療作用。如果說針灸不過是心理暗示作用,其潛意詞就該是:針灸不過是騙人的玩意了。西方研究者是通過對於大量研究報告的綜述才得出這樣的結論的。我們要解答的是針刺這個治療手段到底有沒有治療作用的問題,而不僅僅是針刺能不能治療偏頭痛或腰痛這樣具體疾病的問題。所以,針對某個文章的評論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對一個行業(針灸界)的看法。
我們要麵對的將是西方整個針灸界(很大的群體呢),而不僅僅是某個或某幾個作者。僅僅說‘我們的針灸已經使用和流傳了幾千年了,必然有它的實用道理’,是不行的。人家說了,占卦,燒香,算命,或跳神,或各種宗教也流傳幾千年了,能說它們都有‘實用的道理和意義嗎?
梁寧注意到現有的支持針灸一方和否定的另外一方都顯得有些心虛:
支持方:我們的結果的確顯示針刺組療效顯然比虛擬對照組高呀(資料經過統計學處理後)。你們的否定結果,雖然統計學上講沒有達到顯著性差異,但是多數文章資料都是針灸組數值高於虛擬組,也許需要大樣本資料才行。
否定方:我們的結果也的確顯示針刺組療效顯然不比虛擬對照組高呀(資料也經過了統計學處理),你們針刺組療效僅僅比虛擬組高大約10%,沒有多少臨床應用意義。
可見,雙方都隻是互相堅持自己的觀點,卻不能指出導致對方結果的原因。由於原因不明,到現在(2016年9月),肯定的和否定的文章還在不斷發表著。
梁寧知道,如果找不出導致這些研究失敗的原因,就別想扭轉西方對整個針灸界的負麵看法。而這種情況的持續,會導致對於中醫的看法,對來自中國的各種事物的看法,也就會導致對來自中國的意識形態等等的抵觸情緒。這是一係列相關聯的事情,最後,將會是和我們在國外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有關聯的事情。想想看,如果一個西方人見到一個中國人,他/她的腦子裏會不會蹦出一個念頭:小心,這是個中國人哎(可別輕易相信他啊)。如果有可能是這樣,那麽以前梁寧打算靠提高臨床針灸療效,為中醫和中國人增光的想法就不可能實現了:你的療效再高,也是靠心理暗示(某種騙人的手段)的。針灸真的有自己的療效?誰信呢?!
而要能夠麵對整個西方針灸界,找出目前針灸研究糾結不前的原因,這個人必須了解中醫和針灸,還了解西醫臨床和臨床研究,還得有臨床研究經驗(不隻是實驗室研究經驗),適度的英語表達能力等等。
梁寧想,誰來作這件事情?國外針灸界能符合這個條件的,大概每個城市裏麵針灸師中隻有1-2%,而這些人中間,有興趣作這樣事情的人大概更少了吧。
……
還是自己來吧。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吧。也許,老天爺本就安排了自己以這種方式報效祖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