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7)
2015 (49)
2016 (67)
2017 (49)
2020 (1)
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向大別山挺進
1947年6月30日,由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7個縱隊,在魯西地區強渡黃河,向大別山進軍,揭開全國性大進攻的序幕。
劉鄧大軍勝利突破黃河天險,於7月7日至10日攻克鄆城,殲敵2個旅和第五十五師師部,約15000人。14日六營集一仗,又殲敵3個半旅和2個師部。至18日戰取羊山集,共殲敵9個半旅和4個師部約56000人,打開挺進大別山的道路。
8月7日,劉鄧大軍從魯西南的金鄉至荷澤以南一線向南推進,11日越過隴海路,接著陸續跨過渦河、黃泛區、穎河、沙河,於26日渡淮河,27日到達大別山地區。此後,經3個月戰鬥,建立33個縣的人民政權,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中華網)
重要意義
一是解放戰爭的轉折點,在這一曆史轉折關頭,中央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麵兩路大軍的配合下,采取無後方的千裏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大別山區,威脅南京和武漢,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
二是奠定了鄧小平在中國現代史上的地位。盡管一代偉人鄧小平在此之前做過大量的革命工作,但是真正確立其在中國現代史上曆史地位的,首推和劉伯承共同率軍挺進大別山的曆史壯舉。 (互動)
當時是為了減輕胡宗南對西北中共中央的壓力才實施挺進大別山戰略的,其前提本身就是錯誤的,胡宗南兵力不過全國國軍兵力的1/10左右,劉鄧挺進大別山即使非常的成功,以區區12萬力量蔣介石調國統區的兵力去阻擋已綽綽有餘,怎麽可能回調遠在西北的胡宗南部隊呢?說是一把尖刀插入敵人心髒,那更是一種宣傳攻勢,自欺欺人。那為什麽毛澤東會作出挺進大別山的決策呢?從當時情況分析,延安被胡宗南占領後毛澤東幾乎是夜夜不能安眠,身體浮腫,毛澤東在胡宗南的威逼下已經是亂了方寸。如果讓劉鄧、陳粟在中原立足滅敵,那麽胡宗南、閻錫山、傅作義勢必會成為甕中捉鱉,但毛澤東的決策竟然是讓兩支分別是10萬左右的軍隊一支進大別山,一支進浙閩贛,這不是滅敵,這最多就是抱著玉石俱焚的心態到別人家裏搗亂。幸虧劉鄧沒有被消滅,陳粟沒有執行渡江,才沒有釀成曆史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