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7)
2015 (49)
2016 (67)
2017 (49)
2020 (1)
西歐自駕行第二日
這一天是我們來到比利時的第二日。清晨一早就準備離開布魯塞爾。
因為日前航機晚到了四個多小時,原本要想去觀覽的一些景點也隻好放棄。比如座落在布魯塞爾近郊的“原子塔”— 這是一座由九個巨大模擬原子球組建,展示放大了1650億倍的金屬鐵分子結構模型。選用鐵質的兩層含義,據說一方麵象征比利時的九個省,另一方麵是當時參加歐盟的九個國家。傳遞的精神意義,想必是鐵鑄同盟,堅不可摧。如此強大,還饒有趣味的科學硬件,走過跟前卻又與之擦肩而過。遺憾中,也隻有自嘲為,來日方長吧。
一。懷情滑鐵盧
我們上路後開往的第一處景點為,蜚聲中外的滑鐵盧古戰場。
滑鐵盧戰役,曾經是震驚歐洲,改變世界曆史進程的一個轉折點。它的發生所產生的深刻影響,不僅僅是軍事,甚至成為了萬水千山之外東方大地的一句熟語。人們隻需說“兵敗滑鐵盧”,就可以生動形象地表達出逆轉失敗的結果。
布魯塞爾朝南十五公裏外,就是舉世聞名的滑鐵盧古戰場。一路上,車裏人滔滔不絕的話題都是圍繞著法蘭西人最崇敬的戰神,一代天驕拿破侖。
最早知道這個名字,還是在很年幼,和家人一起手抄大仲馬《基度山恩仇記》的年代。雖然書裏的主人公是埃德蒙當帒斯,但整部作品,都映射著資產階級初起時代,社會生活的波瀾壯闊,風起雲湧,和與之相隨的人事間肮髒齷齪。共和,革命,保皇,顛覆,複辟,陰謀,魔鬼,天使,貴族,平民,在拿破侖的“百日王朝”背景下,個人的恩怨情殤,喋血複仇,交相輝映,跌宕起伏。
自那時起,書中所描寫的有關拿破侖的精彩章節,比如“科西嘉的魔王”,“厄爾巴島的囚徒”,“百日維新”就美妙而深刻地印在了心中。後來才明白,無怪乎,閱讀“基督山伯爵”,美茜蒂絲的同時,頁頁的字裏行間,都忽隱忽閃著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流彩情結。原來作者大仲馬的父親老仲馬,竟是拿破侖麾下一位勇猛無敵的大將軍。 無獨有偶,另外一位我們所熱愛的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他的父親也是拿破侖戰旗下一名驍勇大將,而他的母親則是出自於波旁貴族。雨果在《悲慘世界》和他的很多詩歌散文作品中,對拿破侖作了許多頗為經典的評論,比如他是:將封建主義的舊歐洲踩在腳下的偉人,失敗將他變得更偉岸。
滑鐵盧山丘下盛開的 puppy flower
到達滑鐵盧獅子山丘時,大約是上午九點半。此時,遊人還很稀少,四周非常安靜。山腳下的原野中,到處都是連綿蒼黃的野秸稈,一些零落開放著的 puppy flower 點綴當中,紅的那麽奪目耀眼。
折戟沉沙鐵未銷
遠遠就看見了,在聳立的古原土丘上還鑄起了一座威風凜凜的鐵獅子。這是荷蘭國王威廉一世於1820年下令修建,為其子奧蘭治王子(威廉二世),在滑鐵盧激戰中落馬受傷,昭顯功勳。鐵獅是用戰場收繳的兵器打造,朝南麵向法蘭西,似在發出嘶聲咆哮。
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率領著7.4萬法蘭西軍隊,就在這裏,與英國人威靈頓指揮的英.荷.普.俄.漢諾威等多國組成的歐洲反法聯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一天之內雙方在僅有2.25公裏的戰線上進行了殊死搏鬥。山村田原荒丘上,血光飛舞,屍橫遍野。2.7萬名法軍,2.3萬歐洲聯軍,魂飛荒野,亡命於斯。
滑鐵盧兵敗後,歐洲反法軍隊陳兵百萬於法蘭西邊境。拿破侖被送到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鄰近非洲的聖赫勒拿島。六年之後,1821年,一代征服者,辭世於孤島。
英軍方陣抵抗法軍騎兵(圖片來自百度網站)
滑鐵盧大戰至今,時光已經飛逝了200年。拿破侖的英雄時代也隨著那場戰火的湮滅早就告結了。
他,拿破侖!在諸神的末日中,橫空出世,把舊世界打得落花流水。封建體係下的貴族,領主,國王聞風而逃,一敗塗地。“人權"的思想繼續照亮著法蘭西,“拿破侖民法典”則裏程碑式的恢宏著社會體製下生活秩序。完成了他的使命,這位讓貝多芬稱為“普羅米修斯”的英雄,在滑鐵盧謝幕。
他,雖敗猶榮!
滑鐵盧!血原裏,長夜馬蹄連號角。十九世紀中期,歐洲封建主義相繼落幕。鮮紅的旗幟,催生了資本主義大發展,生產技術,一日千裏。
今天的我們,還有涓涓不息的後人,站在這昔日的古戰場,懷著對偉大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的崇敬,和滿心的扼腕歎息,憑吊這位叱吒風雲,令歐洲舊貴族們顫栗不已的傳奇英雄。而貌似威武的鐵獅,和二流的征服者威靈頓公爵(雨果)在人心的秤座上,無足輕重的。
滑鐵盧小鎮上也有一個“威靈頓”紀念館,據說那裏常年是“空空如也”,“門前冷落鞍馬稀”。而我們在滑鐵盧博物館看見外麵所擺放的物品,幾乎全部是清一色的法蘭西。
倒下的拿破侖,比勝利的威靈頓更強大,這應否就是曆史的回聲?
貝多芬英雄交響樂第二章:葬禮曲 (羅曼羅蘭:全人類為他抬靈柩)
史詩般的英雄拿破侖,他與貝多芬致敬他的《第三號英雄交響曲》相伴隨,垂名史冊,長存敬仰人們的心中。
謝謝指出,我出錯了。
問好小點,謝謝!
專門閱讀了“紅色拿破侖”米哈伊爾 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戰績徽痕,令人擊讚且唏噓。還是回到雨果這個因為"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而受到廣泛尊重的人文主義大作家,他在讚賞拿破侖的評論中多次說出,在一個雷霆烽火,社會激烈變更的大時代,“他,拿破侖,非人力可以擊敗。是上天和命運使然"。在很多的意義上,我也很讚同這種說法,包括“紅色拿破侖”。
特別更要謝謝一講的,一如既往友情支持!
周末快樂!
謝謝無法弄,王妃,小樹,wolaoye,xin-li-xin,瞾,阿留,一講欣賞留言。對曆史人物,大家各抒己見,見仁見智,不強求認同。
周末快樂!
您說得對,俺檢討!引述均可以在維基“貝多芬第三交響曲”和“拿破侖”的詞條裏找到,確有疏漏。
http://fiveminutehistory.com/napoleon-hero-or-tyrant/
周末愉快!
人家鐵樹在這兒說拿破侖,你跑出來非要把華盛頓,傑斐遜來和拿破侖比較,要比較他們,百度上麵關於他們的文章有的是,比你在這兒斷章取義而且沒有出處的隻言片語要強得多。
"同時代的美國總統傑佛遜曾在他的信件中多次表示對於拿破侖的反感。他認為拿破侖犯下“令人發指的暴行”,為了其野心,造成歐洲(包括法國在內)的極大的苦難。"
另外,帶領歐洲走出蒙昧的是文藝複興和啟蒙運動,而拿破侖,後來成為了後者的叛徒,以至於整個十九世紀法國不斷在帝國和共和國之間搖擺。他稱帝後的戰爭,多基於個人野心,而對生命的價值缺乏憐憫。對比之下,威靈頓公爵此後再不參與戰事,而且曾幾次為部下的犧牲失聲痛哭。我在後者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輝,而前者後期,則是被權力奴役的、曾經的英雄。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其實英雄更難過權力關——能事了身退者,不貪戀權力者,方是大英雄。這點,拿破侖沒有做到。當時的世界做到的,隻有華盛頓。因此雖然後者武功不及前者,卻是真正的大英雄。:)
“I was the first to tell him the news that Buonaparte had declared himself Emperor, whereupon he broke into a rage and exclaimed, "So he is no more than a common mortal! Now, too, he will tread under foot all the rights of Man, indulge only his ambition; now he will think himself superior to all men, become a tyrant!" Beethoven went to the table, seized the top of the title-page, tore it in half and threw it on the floor. The page had to be recopied, and it was only now that the symphony received the title Sinfonia eroica.[17]”
基本沒什麽可看,可吃的。
建議,不去
=======
鐵樹說得完全正確,曆史也證明了這個論斷。在人類曆史上出過不少戰神,但是被譽為“拿破侖式的”卻不多見。現代史有2個軍事將領被稱為“紅色拿破侖”的米哈伊爾 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和武元甲大將。
而拿破侖在1805年在奧斯特裏茨戰役以少勝多大敗俄奧聯軍,更是創造戰爭史上的奇跡。恩格斯是這樣評價這場戰役的:它最為有力地證明了拿破侖的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是用任何讚美之詞來形容都不為過的,奧斯特裏茨是戰略上的奇跡,隻要人類還存在戰爭,它就不會被忘記。
滑鐵盧就在布魯塞爾邊上,有可能的話,一定要去感受一下。我們當天的終點是布魯日,體會了一下“小人”:)
貝多芬對拿破侖充滿崇敬。從1803年,開始寫作英雄交響曲,題致拿破侖。拿破侖稱帝時,他當時非常失望。但是隨著第一帝國建立,他改變了自己。1804年“英雄”交付出版時時,貝多芬囑咐仍然用“題獻波拿巴“。1806年,再次改用”題獻偉人“。1821年拿破侖逝世,貝多芬說,我在十七年前就為他寫下"葬禮曲"。
歐洲中世紀,神權王權至上,科學是異端邪說,布魯諾是被燒死的。長達千年的中世紀,黑暗殘暴。走出蒙昧黑暗時期,是曆史的進步。
謝謝!
謝謝菲兒,周末快樂!
學生時代的二老板是德國人,他說德國人對拿破侖的殘暴記憶猶新,大概有點像俺們對日本鬼子的意思。個人覺得,拿破侖後期其實就是19世紀的希特勒,而希特勒是20世紀更加極端的拿破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