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雅典生活

(2023-10-28 03:05:59) 下一個

雅典生活

我們在雅典隻呆了一星期,所到之處也隻是匆匆一瞥,根本談不上雅典生活,甚至連“雅典生活一瞥”都算不上。但為了這幾篇旅行隨筆標題的工整,我隻好采用誇張手法之“以偏概全”了。

雅典生活的開頭並不美妙,不僅如此,它還在我心理投下了一片不淺的陰影。

下了飛機,機場班車很快就把我們帶到了Syntagma,老城區的中心。我們選它是因為要去的地方都在附近。雅典酒店相對便宜,我們升了一檔,選了4星級。拉著小行李箱走在大街上,等紅燈,過馬路,找路牌。。。已經快到酒店門口了,我感覺背後有人,一回頭,白衣黑帽的年輕人,幾乎就要貼著我的後背。我一驚,下意識地把背包轉到了胸前,同時我也注意到了他邊上還有2個人。低頭一看,背包的拉鏈大開,“不好!”我趕緊摸裏麵的小口袋,還好,那裏還沒有開。我朝已經走到前麵的BB喊:“有小偷!” 我們幾乎同時轉過身來對著那三人。奇怪的是,那個貼著我後背的小夥臉上竟是一幅莫名其妙的表情。但我還是在這偽裝的“莫名其妙”裏看到了“訕訕”。他在平靜下隱藏是“訕訕”而不是“驚慌”!

小偷並沒得手。但那一刻於我很是驚魂,把我“飛向雅典”的心結結實實地拽到了地上。這麽多年來不計其數的旅行,無論巴黎還是羅馬,我們都沒有遭遇過小偷,雅典給了我第一擊。

好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無驚也無險。

提到雅典,中文資訊裏常常出現“破敗”、“髒亂”等字眼,我對此不置可否。機場班車開始進入雅典城,眼中的街景的確不能用賞心悅目來描述,彼此孿生的方形水泥建築,外牆灰仆仆的。再現了中國經濟騰飛之前城市的景象,連氣味都是。讓人很難想象這是一座歐洲都城。但隨著汽車的前行,離老城越來越近時,眼中所見卻漸漸地歐洲了起來,雖然建築依舊是缺少風格的水泥方塊。

19世紀30年代,希臘擺脫了奧托曼帝國的統治,獲得獨立。雅典一口氣建了“雅典學院”,“雅典大學”和“國家圖書館”。這三大建築“排排坐,吃果果”一個緊挨一個,采用的是祖先建造雅典娜神殿的風格。大概雅典人也有“天下苦秦久已”之苦。被土耳其人統治了近4個世紀之後,他們要尋回自己。簷下的浮雕還塗上了色彩,紅的,綠的,黃的。。。非常醒目。如此飽和度的顏色現代人是不會用的,因為它們無法表達微妙。但公元前5世紀,調色板上的色彩是非常有限的。讀過荷馬史詩的人也許會發現,那個時候,海是綠的,天也是綠的。這並不是因為荷馬的眼睛有問題(雖然他的眼睛的確有問題),而是當時的語言裏還沒有“藍色”這個詞。

這三大建築如此的希臘,它們一落地就成為了現代雅典的地標。

 

 

“雅典大學”簷下的壁畫,我們可以找古希臘第一個女數學家Hypatie 。可惜的是這三處都不讓參觀。

雅典的教堂很多,幾乎每條街都有。通常都不大,有的甚至很“迷你”。這座嵌在大酒店的小教堂,仿佛踩了一下這“不可一世”建築的尾巴。也讓我們這些原籍“東土大唐”的人領略了原來城市改建未必隻有“拆遷”這一條道。

 

某個教堂的“堂主”,他的麵孔真的好東正教啊!他背後牆上的畫像(也許是相片),是不是上一代堂主?一像,一人生。

 

衛城根下還保留了一片老宅,白色的小房,沿坡而建。每家門前除了大大小小的陶土花盆就是一缽水,那是喂貓的。而那家人未必有貓。貓跳上矮牆鑽進花叢,與出門散心的老鼠相遇。大眼瞪小眼,半日,老鼠肯定無聊死了,一溜煙要走,貓兒裝模作樣地追,一邊追一邊還不忘回頭朝我們看,等它再回過頭去,老鼠早就不知去向了。

 

希臘的傳統是大家庭。父母可以不請自到住進孩子家裏,誰也不會覺得別扭。子承父業,兒子一成年就在老宅上加蓋一層,給女兒備嫁妝,還給出嫁的女兒買一套婚房。但我們在雅典大街小巷閑逛時,也並沒有看到“子多屋高”的民居。大概,傳統早已改換了形式。

老城區的人行道往往都很窄,二人並肩必得有人半個身子探到路上。這倒罷了,要特別特別小心的是,人行道常常高低不平,甚至坑坑窪窪,稍不注意就會絆腳。扭傷腳踝無法出行的遊人每天都有。有的地方還很滑,因為不少地方是用大理石鋪就的,甚至是玉石般潔白無瑕的大理石。

Likavitou,雅典的最高點,平地而起的孤丘,有纜車上下山。我們沿山中小徑而上,沿途都是繁茂的仙人掌,果實累累,熟透了的殷紅色。這種果實法語中也稱為“無花果”,市場有賣。我曾經因為好奇買來嚐,結果是果肉不知其味,還紮了一手的小刺。於是再也不碰這樣的“無花果”。不過,我倒真想知道別人是怎麽吃它的。山頂有座白色藍頂的小教堂,在碧藍的天空下顯得特別幹淨可愛。這是個對雅典城“指指點點”的好去處:古老與現代盡收眼底。

 

雅典的樹,最多的要數橄欖。紫的,青的,密密麻麻掛滿枝頭。不知道雅典人是如何收割的。其次是橘樹,一隻隻油亮油亮的果實滿樹都是,早熟的就掉在地上,似乎也沒人理睬。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萬物生長。我的法語小冊子說,雅典的黃瓜西紅柿可口。在雅典根本不需要理會“有機不有機”,因為太陽對雅典是如此的慷慨,其土壤之肥沃,農作物都是自然的“有機”。我缺乏作物知識,對此說法將信將疑。但酒店早餐中的蔬菜,口感的確非常純正。

美食”Gastronomie” 一詞來自於希臘語。與歐洲大陸人“鳥食”不同,希臘人是喜歡饕餮的。在外就餐,常常點一大堆,他們認為“豐盛”是健康,也是財力的標誌,所以浪費也很驚人。媽媽奶奶一天到晚做吃的,他們在那樣的環境中長大,吃飯不像歐洲大陸人那樣“頭道,主菜,點心”,而是燒烤、肉、魚、披薩、麵條。。。一股腦兒地都上。是種沒有特色的特色。

希臘陽光好,葡萄甜度高。我們隨意要的紅酒,口感確實偏甜。可能中國人會比較喜歡,法國人也許會覺得“太軟,缺乏性格”。希臘的芝麻糖,我們一直都很喜歡。想著來雅典吃正宗的。吃上後我們才意識到以前吃的就是正宗的。酥、脆、香、甜,還不粘牙。完美的零食。唯一讓我煩惱的是:怎麽能讓自己停下來?

Syntagma 廣場每小時都有衛兵換崗。一般來講,換崗要麽以高頭大馬的隊列取勝,要麽以軍樂隊見長。而Syntagma 廣場的換崗這二者都沒有,隻有6個人:5個衛兵1個軍士。軍士負責維持秩序,5個衛兵:1指揮2新換2舊。木偶般的,每一次伸腿,甩胳膊,“費勁思量”,“猶豫不決”。仿佛很是擔心那關節,那部位會突然掉鏈子。十分嚴肅認真地滑稽著。加上他們的著裝,這樣的換崗,除了“可愛”我都不知道還可以用什麽詞來形容。觀眾不少,大家要麽專注地看要麽錄像拍照彼此輕聲議論,但有我同胞大聲地講電話,還踱來踱去地講,最後引來噓聲一片。

 

希臘語是歐洲語言的起源,但用慣了alphabet 的人初到希臘還是有識字障礙的,好在幾乎所有的地名路標都有英文。這讓我們聯想到“東土大唐”,路名拚音話:南京路,Nanjing Lu。我們想,如果雅典人也這樣,直接把希臘字母換成alphabet ,會怎樣?回到酒店房間我就把電視打開,聽希臘人講話。感覺希臘語在語調上接近意大利語,有吟唱的味道;語速上可以與西班牙語媲美,快。聽起來還是比較悅耳的。但如果與其它語言混在一起,我是斷然分辨不出來的。

(這是我的montage, 圖片想象一下希臘語如果也“拚音化”會怎樣?:直接把希臘字母置換成alphabet,哪位polyglotte 能夠看出這是beach?)

雅典幾日,常常看到上了年紀的人在擺攤。Monastiraki廣場上的水果攤,奧林匹克遺址公園外的紀念品攤,還有地鐵出口有老人坐在厚厚的一摞書上,手上攤開一本,朝向行人。我猜是賣舊書的。老人們是為了打發時間還是為進項,不得而知。但這些老人,臉上沒有愁苦,隻有安然。我的小冊子上說“希臘人很熱情。如果路上有人給你一小杯酒,幾個橄欖,你不要多慮,坦然接受就行了。” 在雅典我們並沒有受到如此“款待”,但多年前在克裏特島是的確感受到了的。衛城腳下有條寬闊的路,沿途都是餐館,也有夥計向經過的遊客招呼,但並不讓人感到他的“執拗”,那樣的“執拗”往往讓我非常不適。裏斯本某條著名餐飲街就是因為夥計太熱情執拗,我無法在那裏吃飯。雅典的夥計,他們的熱度正好,不像北歐的“根本不理會”,也沒有南歐的“過度的熱忱”,讓人感覺舒適。

雖然老城區隨處都是旅遊商鋪,但館藏浩瀚的考古博物館,商店貨架上幾乎空無一物。我原想買本盡量完整的藏品圖片冊,但根本沒有。守著如此龐大的寶藏,雅典人似乎既無野心,也不貪婪。

回巴黎的飛機上,談到“何時再去?” 我們想退休後多去住住。法國南部雖然也好,但畢竟還是有冬天的。而希臘,整年沐浴在陽光裏。希臘人呢?BB說到他的德國同事C。C有親戚退休後移居希臘小村,買條麵包、打瓶橄欖油都隻說德語,村裏人拿他沒辦法。時間一久,一村人都可以說德語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Luumi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海風隨意吹網友好,你在雅典遭遇小偷團夥的經曆真恐怖。不知道你是什麽時候去的。現在歐洲大城市小偷真的是防不勝防。他們有一大堆花招,專門針對遊客。亞裔麵孔更是容易被他們盯上。出門在外,我們隻能小心再小心。而這樣的防備心理未嚐不是某種壓力,給本來應該輕鬆愉快的異域之旅上了枷鎖。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提起雅典,就想到在地鐵上被小偷集團圍住,洗劫一空。還好入住的旅店有我信用卡的信息,趕緊付了旅店費,再把卡注銷了。大概旅店的人看我們身無分文,還讓我們吃了一頓免費早餐,不至於餓死。雅典的古跡還是很震撼人心的,可是不喜歡到處都是塗鴉。哦,那種橘子樹,說是橘子味道不好,希臘人不吃的,橘子是用來點綴顏色的。
Luumi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順著土豆的鏈接看了苗苗的詩。這分明是苗苗的原創,怎麽成了擴展了?
還有,再了不起的詩人在一顆童心麵前都相形見絀。
Luumi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居北飛雁' 的評論 :
開心就好。
Luumi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土豆,土豆,親愛的土豆,還有親愛的二郎,餘光中,除了“郵票。。。大陸在這頭。。。。。。在那頭”之外,我真的一無所知。

我寫“ 隨著汽車的前行,離老城越來越近時,眼中所見卻漸漸地歐洲了起來,歐洲了起來。。。”真的是因為筆力有限。再說,前麵不是提了“騰飛前的。。。”嗎?在觀感上的確有這種跳躍。

但“ 太陽每天升起,月亮每天明亮,苗苗每天吃飯…… ”,的確是好詩!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餘光中的“星空,非常希臘”算什麽,華而不實的調情風格!咱們法國之“光”博主用了:隨著汽車的前行,離老城越來越近時,眼中所見卻漸漸地歐洲了起來,歐洲了起來…………如果我寫,可能會寫出:眼中所見卻漸漸地歐羅巴了起來 :))

對了,餘光中的那首《重上大度山》中還有一句“明日太陽照例要升起”,俺家孩子聽了後就擴寫成:太陽每天升起,月亮每天明亮,苗苗每天吃飯……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066/201711/26125.html
居北飛雁 回複 悄悄話 最後一句段太逗了!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土豆大該是聯想到餘光中那句有名的星空非常希臘吧:)餘大師浸淫西學,也曾寫過狼來了這樣的八股檄文,因此被人牽足頭皮,而誰又能料到當年在鄉土文學論戰中落下風的本土作家後來篳路藍縷會漸成主流。

https://classic-blog.udn.com/webman/109615930
Luumi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你這天天一杯變成周末一瓶,聽過“朝三暮四”的故事沒有? :-)
說到意大利,你的那些抓拍呢?要捂到什麽時候再“見人”啊? :-)
Luumi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歐洲是個很特別的地方。說它小吧,它還有這麽多不同的語言與文化;說它大吧,它又沒有多少人口。如果以“地大物博”來丈量一個國家是否宏大,歐洲是的的確確的“小國寡民”。但歐洲人好像並不關心這些,他們看世界也不羨慕,他們也不為自己的東西覺得有什麽了不起。說不上來的一種味道。但我很喜歡。:-)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歐洲”,是名詞,是動詞,也是形容詞。

再過幾年咱們一起入住希臘某小村,讓整村一起用武漢話互相問候:吃了嗎……(我從意大利回來後,每頓午餐晚餐都想喝一杯葡萄酒,就一杯,那種狀態持續了一個月,直到自己覺得有些難為情了才改成隻在周末喝一瓶)

你們今天喝了嗎? :))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古董教堂嵌在酒店新樓底部,這是信仰對接世俗的完美詮釋,新舊建築混搭也貌似成了時下改建的規定動作,不過再看西班牙安達盧西亞那邊天主堂清真寺的融會貫通,一切都順理成章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