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2)
萬聖節假我們把兒子流放到冰島,把女兒送到英國,我們兜裏就空當當的了。不能走遠,於是天才的數學家有了天才的想法:為什麽不遊遊我們居住的這座城市?世界上每天多少人慕名前來欣賞她華貴的姿容,而我們卻隻把它當成了“métro, boulot, dodo ” 之所(“地鐵,工作,睡覺” 5,60年代廣為流傳的說法,勾勒了巴黎人日常生活節奏,直擊人類生活的異化。)有了想法是一定要實現的。於是床邊就有了一小摞各種“巴黎漫步”“探索巴黎”之類的書。我們的目標:堅決不看濃妝豔抹的巴黎(那些聞名的博物館,景點,我們自己也去過無數次了)要看她不施鉛華的生活麵目。於是這些天我們穿行在各個大街小巷之中,試圖了解那些從久遠的時間中走來的建築,它們身後的故事,那裏邊曾經生活過的人的故事。不了解無妨,一了解,天呐,仿佛打開的魔盒,呈現在我們眼前虛擬的曆史場景之中的是斑斕豐滿的時間。原來流走的不一定消失,至少記在那些石頭上,回蕩在那些空間之中,也在後世人的探求裏。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遇見了她,70歲的Claire。我在名為“紅孩子”(Marché des enfants rouges)市場裏拍上麵那張照片,邊拍邊感歎:“多漂亮啊!居然把白菜種成了花!” 有聲音回應:“是啊,它們多美!” 原來是位金發老太太。個子不高,身型挺拔,化淡妝口紅卻很鮮豔。我隨口應接了一下,話就聊開了。我們問為什麽市場叫“紅孩子”?老太太從中世紀開始講起,我於是明白了,這是個行家裏手!果然,市場從起建到曆史發展重要每一步,包括周邊的曆史演變,老太太講的深入淺出,史實與故事交相輝映,把我們都聽呆了。數學家由衷地感歎:“有您這樣的曆史專家講述,太受益了!” 老太太立刻糾正,說自己根本就不是什麽專家,隻是對巴黎的曆史著迷。今天和朋友們出來逛來市場吃小吃。我對老太太充滿了好奇,問了幾個生活常識問題。於是我們知道了,老太太生於戰後的巴黎,一輩子也沒離開過她。退休後萌生了要了解她的想法。於是重回索邦大學(la Sorbonne)選修曆史,閑暇時間就和朋友們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穿梭。今天他們就步行了10公裏。老太太善談,言辭簡潔風趣,很有幽默感。步伐輕盈。關鍵是眼睛好!我們帶的書,字體折磨人的小,而老太太找關鍵字比我們還快!
我看到了她臉上的光。我想像她這樣老去應該不會麵目可憎了吧。
謝謝菲兒來訪!
同意的,既有共性也有個性的。
寧寧,小聲點!也許還能夠多披會兒“淑女”外衣呢!你這一嚷嚷,完了,歇菜了 :-)
還有那個麵包,"baguette magique" baguette 是長棍麵包,但是跟magique搭一塊就是“魔法棒”了。很形象的說法。跟咱中國婦孺皆知的“金箍棒”是一回事啊 :-)
氣質還是可以熏陶的
沒錯。氣質這東西可不是說變就變的 :)
你消息很靈通啊!我更想配你們那兒那個J63區麵包店裏的麵包 --you've got to be a wild girl to post pictures like that in your we- chat circle :):)
————————————————————————————————————————————
親愛的寧寧,與你互勉!記得喝下午咖啡的時候配上辦公樓下第二個巷子口那家麵包點的macarons,據說味道十分的不錯:-)。
是的,心理的年齡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年齡。
世界上應該沒有法國女人與別國女人之說吧,至少我覺得分別不大。如果嗬護鮮活的生命力,女人永遠都是美麗的。
對,就這樣幹。
完全同意。有了這些,麵容自然就會美麗。女人,不一樣的年齡不一樣的美。
親愛的寧寧,與你互勉!記得喝下午咖啡的時候配上辦公樓下第二個巷子口那家麵包點的macarons,據說味道十分的不錯:-)。
絕對的,好奇心幾乎要等同於生命力了。
優不優雅的我無所謂:-)但是,無論什麽年齡都要保存眼睛裏麵容上的那些光。
當一個人的熱情,智慧,幽默,友善,開朗的笑臉成為別人的關注,那麽他/她的麵目,他/她的年齡就不是重點,或幾乎可以忽略。
也接著小胖同學說一句,對未知永遠充滿好奇心的人,就不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