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從溫水煮青蛙看美中教育之不同以及所帶來的影響

(2015-06-15 07:11:22) 下一個

 

孩子在美國出生,伴隨著他的成長,自己對美國的基礎教育的方式也越來越熟悉, 同時對中美教育方法及人才選拔方式的差異也越來越有感悟,不知是否能得到其它國內外家長的共鳴。

寬鬆的學習環境

就拿美國公立小學來說, 課本是由學校提供,因此小學生根本不用帶書,本,紙,筆去學校,美國的小學生的書包, 我看基本就是個擺設,在這兒,書包書包,沒了書裝,不如說是垃圾袋,因為它隻能裝一些小朋友在學校裏製造出來的各種課堂“垃圾”。不要說今天中國的小學生,想當年我們讀小學時的書包都要比這重了許多。

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學校,每個學期都會發report card,在中國就是期末成績單。但和中國有極大不同的就是,美國的成績單屬於絕對隱私材料。不管是在公共場合還是私人場合老師都不會同孩子或家長談論孩子在班上相對的學習成績, 更不會在同學中去對比彼之間的成績。 記得小時候, 在中國教室門口就是成績榜,旁邊還有小紅旗, 這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事。 與其說去對比成績, 對比差距,美國老師更願意的是去讚揚每個學生。“You did a good job”我相信每個美國學生都曾經被這句話讚揚過無數次。相對,在中國的學校,由於我們有小紅旗,報考分等各種激勵機製,哪些是班上的好學生,哪些是較差的學生, 在中國的課堂裏這些都是最無可厚非的共享信息。毫無疑問,在美國教育中這樣的隱私保護,毫不吝嗇的讚揚,對鼓舞學生的士氣,建立學習和生活信心都大有幫助。這對孩子成人後人格的培養也有益處。美國是孩童的天堂,讓孩子仿佛永遠生活在歡樂,寬鬆的學習氛圍裏。這樣的鼓勵大概成就了這個天堂的一半。但是, 恰恰是這種不間斷的鼓勵試教育,我認為也就是一種最殘酷的人才選擇方式。

殘酷的人才選擇

為什麽說寬容的教育確是一種殘酷的人才選拔方式呢。我兒子曾經不止一次地問我,“爸爸,為什麽,我做對了很難的題,而我的同學很簡單的題隻做對了一半,老師說我們倆個都did a good job。”? 這時候,我隻能回答兒子,你老師想給你跟多的挑戰。美國的孩子,永遠生活在鼓勵聲中,不管他真的有多好。 如果孩子夠天真, 毫無疑問,他們都認為自己一貫做得很好,而且都將是最好的之一。而事實上, 學校卻經常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在課堂上分組學習, 好的學生不斷給予新的挑戰。這樣的結果是,在同一個年級裏,最好的學生和較差學生學到的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都有一個巨大的差距。 美國學校中的老師,不會給任何學生開小灶。給了你同樣的機會學習,學得進就是你的收獲,學不進,沒關係,可以進下一個組裏慢慢學。 在美國的教育中 崇尚的是弱肉強食的原始自然淘汰法則。他們需要選拔的好學生是在自然(寬鬆,歡樂, 沒有補課等的環境中)的生存狀態下,能夠不斷生存下去的優勢組群。同時,很多天真的美國孩子,就是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讚揚聲中,毫無痛苦的被淘汰了去。這樣的人才選擇方式就我而言它是一種殘酷的選擇方法,它的殘酷在於不知不覺,後知後覺, 有一天,當你不再天真,想要拚搏一把,可能已經相對來說太晚。簡單地說,美國挑選人才的方式是在大量的砂石瓦礫堆中用自然法則去挑選天然形成的大塊青石板,雖然它很少,但作為基石,一幢房子幾塊也就就夠了,對於美國社會來說,這也就是精英。次一類的,比如自然形成的鵝卵石,將去做為牆體材料, 再次的可以用做建屋的邊角料,同時,剩下的砂石也是建築中不可缺少而且需要量極大的重要材料,在這樣的教育體製培養下,每個人都有機會,隻是角色的不同而已。美國的教育就是用來培養這些不同的角色。

相對於美國的殘忍,中國的教育可以說是比較包容。中國的教育,從小學,中學乃至大學就像是一個機器,一條流水線。 它將所有送進去的材料無論是砂石還是青石板都先磨平了,打碎了,  都變成粉末,然後,它給你加水, 攪拌,用統一的模具來刻畫你,再進行高溫燒烤烘製,最後製造成相應規格的紅磚去用於建房。 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的小學生,中學生都生活得這麽辛苦,磨你,打你,壓碎你,你能不痛苦嗎?當然, 這樣做的好處卻是, 同樣一車的砂石材料,哪怕這條流水線隻有50%的成品率,它也能將一車的材料一多半變成規格相對統一的紅磚。至少在建房時,用紅磚比用青石板或鵝卵石要順手,而且數量也能得到相應的保證。 同時,如果你本身並不是做基石的材料,通過國人的教育機器,隻要你能堅持,在烘烤過程中循規蹈矩,你很有可能可以被製造成一塊優質的紅磚,並在質檢合格後被選拔去做基石。但是,就耐久和承重來說,青石板要比紅磚要優秀許多,也更能經得起檢驗。 要青石板還是要優質紅磚, 我認為是中美兩國教育思維的最大不同。

承認個體的差異

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這些都是我們老祖宗激勵我們刻苦學習的成語。人類的優點很多,機智,靈活,好奇,好動 等等,舉不勝舉。但是就學習而言,記憶力,反應力,理解力,觀察力,動手能力這五點卻是學生能否迅速掌握知識的關鍵能力,當然,細心,能堅持,不輕易放棄的品格在學習過程中也起到決定作用。每個生物物種,一般都有多樣性,這樣才能較好地保證這個物種本身的生存力。正是由於有了多樣性,對於同時具有出色的記憶力,反應力,理解力,觀察力,行動力的小朋友來說,本來數量可能就不多,那麽,再加上有優秀品格的,數量可能就更少。對於國人來說,我們的下一代不僅代表了未來,而且相當程度還代表了我們對未來的期望。大多數家長可能都不願承認孩子個體差異對學習的巨大影響。再加上,我們的曆史典故給了我們那麽多刻苦學習最終取得正果的範例。因此,有意或無意我們願意忽略個體差異,一味追求努力學習成了國人教育的主流方向。前段時間,清華大學教育培訓中心研究員王晶的一個論點,“能考上清華的核心原因不是努力,是智”,可能由於是和清華沾邊,這個觀點引起了國人的廣泛關注,並引來了一片罵聲,甚至還引出了網友提出作者身份造假來論證其觀點的不可信。但是,我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對一個天資聰穎的小朋友,也就是具有上麵提到的五種能力的人來說,學習可能真就不是一件辛苦的事。就像是用電腦去記一本字典,誰認為電腦會很辛苦呢?當然,如果你天資聰穎,但是沒有堅持,沒有不輕易放棄的品格。不去認認真真地學習,那也是上不了好學校的。從廣義上來說,我認為王晶的觀點並沒有錯,那就是,能上清華的智商一定不錯,但是,這並不是說智商不錯的都能上清華。這其中有本質的差別。但是,就目前國內的機器式教育及單一的選拔方式,是否能上清華的都是一流人才,那還是兩說。就目前中國社會現狀,唯分數論,可能還是最能維持社會公平性的一種不得已的最好手段。

承認個體差異對學習造成的巨大影響是一件痛苦的事。衣服能換,老婆先生也能換,可是要換孩子這幾乎不可能。 大多數家長雖然嘴上不願承認個體差異的影響,但是潛意識裏還是對此有一定認同。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一種補救的方法,那就是勤能補拙。隨之而來的就是國人對補課產業的開拓和對應試技巧的開發。你是三流人才,我把你補成二流,你是二流人才,我把你補成一流。於是,由於有家庭和社會的需要,終於造成了今天中國的教育的機器,一條可怕的流水生產線。雖然許多身在其中的家長和學生都在呼喚減負,減負,但是沒有人意識到,其實這些家長和學生自身就是成就這條流水線的動力。隨著國人的漂洋過海,國人的流水線作業在國外也處處生根開花。就拿矽穀來說,華人的補習學校層出不窮,高考升學顧問費動輒上萬美元。中文電台廣告中充斥了補習班廣告。 有一個號稱某大學係主任的華人教授,曾經是美國SAT考試的閱卷員,不斷在廣告中宣揚,能幫你從閱卷人員的評分角度來提高你的寫作得分。我不知道,這樣的宣傳,讓考生刻意迎合閱卷員,是否有違作為教書育人的教授,以及閱卷員本身的職業操守。 但是毫無疑問,這些投機的高考包裝,投機的考試技巧,確實能在短時間讓人獲得極大的競爭優勢,如果能很好地運用這些技巧,一個二流或三流人才,甚至有可能在有限的定量考核中勝過優秀的一流人才,從而獲得一些本不該獲得的教育資源。前麵的這位某教授的兩個孩子據說都進了美國的藤校,真希望那兩個孩子不是靠那些考試技巧和包裝進去的。

一位有三十八年教齡的老教授也告訴過我,對小學,中學到大學本科來說,生源對於學校的學術成績是起決定作用的。可是我們華人往往認為,學校對於學生的影響要大於學生對於學校的影響。隻要我們能把孩子送入名校,我們的孩子就能像名校一樣發光發亮,成為棟梁之材。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包裝過的二流人才,雖然通過各種手段,可能能夠取得一流人才的訓練機會,可是二流就是二流的。 這種認知的差距也造成了今天在美華人社會對於美國名校的招生的對立情緒。

美中對於人才的認知差距

前文提到過,美國比較崇尚的是用大浪淘沙,相對殘酷的自然生存法則來挑選一流人才,這樣做的好處是挑到的人才貨真價實,經得起考驗。但是這需要一個重要的條件是----自然,如果有人為因素加入,這樣的挑選方式就會完敗。由於補課,應試技巧,以及包裝等在華人社會中的流行,自然選拔的結果在華人社會中越來越不可靠,美國的名校也不傻,為了對學校的未來負責,它們希望盡量剔除人為噪音來進行人才選拔,這樣看似名校對華人考生要求的針對性就越來越強。當然,種族歧視是一件複雜的問題,國人的種族歧視其實本身就很重。很難說,在名校的招生中某些人沒有一點歧視的因素。但是,個人認為,那不是主流。 那麽美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什麽呢?個人的體會是,它要求全麵發展,並保留相當的潛力,和執行能力的人才,這樣的人才可以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得到更好的發揮和做出重要貢獻。要知道,一個輕輕鬆鬆考到SAT 2200分的人和用了吃奶的勁,再加上各種考試技巧拿到SAT 2400分的人,今後在長期工作和學習中的潛力是有極大區別的。我們看到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不斷在矽穀成功創業,就認為,隻要我能幫小孩跨入斯坦福的大門,可能就幫他/她成功創了一半業。事實真是這樣嗎?筆者認為,那些成功創業的人,首先應為他們原來就是一流人才,斯坦福,可能幫他們打開了眼界,建立了良好的社會關係網,但對於其最後的成功,可能並不起決定因素。同樣,輟學的比爾蓋茨,並不因為有了哈佛才能成就微軟。關鍵的因素是他們本來就是一流人才。名校卻因為他們而耀眼。

為了應對各種人為因素的幹擾,保證盡量挑選的符合要求的人才,美國的大學經常要求看考生的綜合能力,比如,要求有相應的課外活動成績,社會活動成績。因為,這些學校都知道,一個學生要取得一定的課外和社會活動的成就,就必然要在那些領域投入相當多的時間。而時間卻對每一個人都是最公平的。如果你能在花了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時間在課外活動中,而隻花百分之四十到五十時間投入學習同時在學習和各種活動中都取得一定的成就。那這個學生首先就是一個聰慧的學生,而且,其往往伴隨具有相當優秀的品格,如做事認真,不輕易放棄,能堅持,有執行力。這樣的學生不就是優秀人才嗎?我們華人往往對這種挑選模式有著錯誤的理解,認為,絕對的成績和多樣的課外活動是好學校挑選人才的目的。在這樣錯誤思想的指導下,我們給孩子報名補課,我們請升學指導進行升學包裝, 我們讓孩子學習鋼琴,小提琴, 我們讓孩子為考試而學習。 終於,高分,鋼琴等才藝和呆板成了亞裔特別是華人學生的標簽,反而被名校拿來變成阻止我們孩子進入的擋箭牌。於是我們憤怒了,我們起訴哈佛!哈佛,你剝奪了我們“努力”學習取得正果的權利,我恨你!

美國總統侯選人,惠普公司前執行長費奧裏娜稱,中國人沒有創業精神,也沒有創新意識,還很缺乏想象力,所以美國人不應和中國人在通識教育領域競爭”。什麽是沒有創業精神?什麽是沒有創新意識?什麽是缺乏想像力?說到底,就是認為國人的教育體係不能培養頂尖的全麵型人才。我雖然不喜歡費奧裏娜的講話, 但是我更覺得國人更應該反思自己對於人才培養的方式和目的是否有不足。費奧裏娜應該對中國的教育和人才沒有第一手的資料和背景,她的這些觀點恐怕大多來自於與其有交集的各類具有中國背景的人員或事物。她的感受雖然比較片麵,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知道在美國工作的朋友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一般老美的專業人士,除了讀書,他們大多都有一樣或多樣近乎專業的愛好。在自己身邊經常接觸的幾個同事,一個博士是跆拳道黑帶,另一個老美博士熱衷於深海潛水,還有的老美熱衷於洞穴探險,另一個VP年輕時曾經拿過冬奧會滑雪獎牌。當然這些是比較典型的例子,並不是說所有的老美都是這樣。但是要承認,這樣的人在老美同事中的比例特別是高端人才中還是比較高的。而反過來,我們國內背景的,最多也就是個籃球足球羽毛球的愛好者而已。如果說哪個中國奧運冠軍能做到跨國公司技術主管,這基本不可能。當然,鄧亞萍要除外,你懂的。

其實,如果華人社會,真正能將對下一代的關愛,傾注到對他們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去拔苗助長,讓我們下一代的每一個個體都回歸到本屬於自己的類別,在每個類別裏都成為有相應能力的人。即使我們進名校學生的絕對數量可能要減少,但是,相應的質量卻能大幅提高。讓華人中的真正一流人才進入一流學校才是我們華人應該做的正確選擇。
不要讓我們從一流學校畢業的二流人才去和其它族裔一流學校畢業的一流人才競爭,否則以聰明勤奮著稱的華裔,永遠無法在美國真正取得影響力。

不知不覺胡言亂語了一大堆,網友一定有不同意見,在此拋磚引玉,大家可以一起討論,請勿人身攻擊。

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說得有道理。
nasastar 回複 悄悄話 很有見地。
匡吉 回複 悄悄話 觀點很新穎獨特
歲月靜好 回複 悄悄話 I totally agree. As hard as it is to admit, people are different. For some, they have to work really really hard to achieve the same grades as some really really smart ones. We always push too hard. Look at our wisdom in phrases: 笨鳥先飛 勤能補拙 鐵杵磨成針, the list goes on.

This reminds me of what my friend told me a few years ago on whether to send my kid to Montessori school. He said that for a smart kid, he can learn a lot and with a lot of fun. But for a slow kid, he basically learns very little.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平等、開放、溫馨的教育影響人一輩子。一個公正、安定,有愛心的社會皆源於此。
雪白小兔 回複 悄悄話 頂。 頂完, 我還得該幹嘛幹嘛去。
njhunanren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太好了,請問可以轉到我的博客嗎
kellywu666 回複 悄悄話 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一篇文章。收藏了!
SDUSA 回複 悄悄話 頂樓主。分析的很到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