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為什麽說考試不能接近完美,因為,當你完美了你就成了庸才

(2021-06-19 09:12:21) 下一個

為什麽說考試不能接近完美,因為,一旦你把把考試考完美了你就被考成了庸才。首先,提出這個觀點的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陳省身先生。陳先生在1985年6月15日給科大少年班的題字是:“科大少年班同學,不要考第一”

如果說陳先生是一個橫貫中外的學霸,紫檀家長應該沒有人敢有異議吧。作為一個成功的科學家,為什麽會要資優的科大少年班同學不要考第一,也就是不去追求考試的完美呢,這是因為他認為,把精力過多地花在提高考試成績上,是一種浪費,對創新能力的培養毫無增益。

我也很讚成陳先生的觀點,考試不用追求完美,90多分就行了,太低,說明你根本沒有很好掌握知識,否則,為了追求那麽幾分的增長,你必須花大量時間去反複練習,去磨練技藝,其並不足以幫助提高技術。反而,為了這些練習所花費的時間,會影響到你對知識的深入思考和追求。考試是一種檢查知識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但是,它不等於知識。我們學習的目的並不是考試,我們學習,特別是學習那些複雜和抽象的知識的時候,需要我們花大量時間去深入研究探討,去創新。將我們學到的知識去融會貫通並不斷地應用在社會生活之中。這樣的學習才能真正有益於社會,同時,避免高分低能的可悲結果。

人們往往會注意到許多商界,學術界等各領域的成功人士都有不錯的教育背景。因此,會認為成績優秀甚至完美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其實這是不對的,社會成功人士無非是社會對於這些人在他們做出對整個社會貢獻之後給他們的回報,這些回報可以是在金錢領域也可以是在其它領域。成功人士大多都曾經成績優秀,成績優秀是成功的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因為,成功的必要條件是你首先要會用你的知識給社會創造貢獻。 而對社會做出貢獻靠的是你對知識掌握的深度廣度和靈活運用程度。

其次,有人說,如果沒有完美的考分,那麽當一個建築師設計在設計了100座橋梁,我們能否容忍有兩到三座的垮塌。如果一個外科醫生動了100個手術,是否我們也能容忍開死一兩個病人。我們當然不能容忍上述的假設。但是這和我們不追求考試完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工程上,有一種叫冗餘設計,也就是說,我們設計橋梁的時候,設計師會把橋梁的各項技術指標設計得超出實際要求的百分之幾十,為什麽要這麽設計,許多時候是為了容許一定範圍的設計,施工或其它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失誤。做為外科醫生也是同樣道理,要運用各種方法比如各類專科隻負責自己的領域,用各種先進的儀器等等一切手段去減小錯誤的幾率。手術可以治不好病,但絕對不能割錯地方。這就是在醫學上我們的容錯。

那麽學習上的容錯又是什麽呢?學習上的容錯就是,當你對知識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並有所得後,我們不必在乎這個過程中的稍許非關鍵點的偏差。例如,在考試中我們往往會有open response的考題,在這些考題中會要求show your work,有時哪怕這部分答案錯了,但是你顯示了正確推導的每一步和每個概念點,卻由於一些原因,有簡單的計算錯誤,但是你最後可能會拿到題目分數的99%。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是你已經顯示出來該掌握的知識都已掌握了。

嘮叨了半天,隻是想強調一點,考試不等於學習,高分不等於高能。學習需要去鑽研,需要去融匯貫通,而這一點往往和考高分在時間的分配上是互斥的,這就是庸才和天才的區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viBravo5 回複 悄悄話 對某個領域刷題太完美了,容易迷信該領域已建立的理論,不太會對該領域 think outside the box.
創新思維的人對現有的理論隻求掌握理解,不求刷題到嫻熟完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