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米田

不是小米那個紅米~~~~~~~~~~~~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一條“Fake News”的誕生

(2017-03-11 20:13:32) 下一個

我在上文中已經分析了“中國中年男人死亡率上升”很像是條假新聞。這條新聞出自華爾街日報,一個一般認為非常可靠的媒體。我也不是非常自信,沒準兒人家有什麽特別的理由呢?所以我給作者寫了個email請教,她還真回了:

這段話可以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解釋了為什麽隻使用了非養老(non-annuity)組的數據,是因為這一組是壽險,意味著不知道什麽時候保險公司就要賠付,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是主要風險所在。如果文章有如此說明,那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原文並沒有這樣的說明,讀者並不知道隻用了非養老組。不僅如此,即使非養老組,作者也沒有使用完整的數據,因為新的非養老組還分為一,二兩個表,作者隻用了一表與舊表比較,而忽略了非養老組二表。

 

 

 

 

 

 

 

 

 

 

作者email的第二部分解釋說,這個二表是新的,舊表中沒有對應的,無法比較。這是沒有根據的。從表的名稱可以看出,新的非養老類業務一,二表就是從舊的非養老金業務表細分出來的。兩個表單獨與舊表比較都沒有問題,我的計算結果是,新一表中41歲至60歲男人的死亡率與舊表比平均增加12%(就是作者原文中的數字),而二表則減少21%。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無法計算這兩個數字的平均值,因為我不知道一表二表各有多少人,看來作者也不知道,但不知道就可以隨便扔掉一部分數據嗎?作者原文中有張圖片,就是下圖中的紅藍兩條線:

單看紅藍兩線,好像在這個年齡段死亡率真的增加了,但如果加入灰色線,還能得出這個結論嗎?

作者email的後兩部分企圖證明她從非養老一表得出的結論,可以推廣到全體中國人,但這實在差得太遠了,根本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保監會公布的生命表是從1.8億購買商業保險人群的數據統計的。就算我們從某種渠道知道了生命表中各個分表的人數,我們倒是可以估算保險人群平均的死亡率,但這1.8億人不但隻占全體中國人的不到15%,而且並不具有代表性,根本沒有可靠的辦法推廣到全體中國人。

結論:這篇文章就是徹頭徹尾的一個Fake News,它的結論是完全錯誤的,但它很適合作為作者推理的依據,也契合很多人的想象。所以一點也不出人意料的是,它被大批中文媒體轉載,將來也許還會有很多人引用其結論。如今Fake News漫天飛,不過能這樣清楚地看到一個Fake News的誕生過程,也蠻有趣的不是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