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旁的田陌

在這裏 我用自己的思索、
腳步和心情耕耘著一片田地…
原創文、圖(除注明外),
敬請尊重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世紀小城 Domme —法國南部的多爾多涅之行3

(2021-08-23 16:42:47) 下一個

  Domme也是立在多爾多涅河邊岩石上的著名古村鎮。隻是比起vitrac來有更大的知名度,也熱鬧很多。並且,莫忘提一句,如到過的許多法國老式村鎮,它亦有法國最美的村鎮之稱。”)

Domme小鎮的原初是1270–1285在位的法國國王菲利普三世(Filips de Stoute 1281年建立的Basite。所謂Basite是在前文提到的羅馬天主教會對阿爾比教派的十字軍東征,滅掉阿爾比教派後,當地由於戰爭的屠殺等原因人口銳減,為繁榮地方經濟、手工業、設立當地政府等等而建造的有些特別的城鎮:居民被優惠新城的稅率和市場特權所吸引入住。(有點像中國改開時的特區?)隻是古代的城規模很小。每個Basite都有一個基金會契約,而Basite們始終保持在地方規模,從未發展成主要城市。曆史上,Domme有多年的繁榮。

後來,如許多BasiteDomme設置了某種形式的防禦工事,例如大門,以在動蕩時期對城內提供保護,且至今以它在 1310 年完成的防禦工事而聞名。如小城的主入口的兩座鼓形石塔,(見文後附圖)。Domme的城防塔中曾經也用作監獄。1307 年到1318 年,聖殿騎士(the Knight Templars)就被Filips III 關押其中。至今塔中的牆壁上刻著騎士們用作暗號的文字(但也有說暗號是後人假造的)。

而這座古鎮的寧靜亦不時為戰事和衝突所打破。

首先,在英法百年戰爭中的1347年,Domme被英國人占領。幾年之後又被法國人奪回,後來又被英國人占領,直到 1437 年,Domme才終於重回法國統治之下。

接下來天主教和胡格諾派新教的宗教戰爭開始了新的動蕩時期。

這裏或需提請注意,胡格諾教派(Huguenot)與前文提到的阿爾比教派(Albigenses/catharism)雖然都因與羅馬天主教對基督教義和聖經的理解不同而為其所不容,但是比、胡二教派之間並無關聯。如前所述,前者已在Domme建城前以戰爭的方式被羅馬教會滅了。 而胡格諾教派屬於加爾文教派,即是今天的新教(Protestants)。

1588年某日,新教徒在夜間爬上懸崖打開城門,占領了小城。然而,成功隻短暫四年,1592年,Domme 被天主教徒收複。

 

這一帶曾經是宗教戰爭時的激角戰場。以後的此次旅行的博文中會屢屢提到。

1,

上圖,第一次進Domme城在城中心所見。兩座中世紀建築前是城中心小廣場,是當年Basite建城的重要特點之一。

2,

上圖,Domme小城中似乎隻有老房子。上圖是它的一條小街。主街旁排列一條條側街,也是Basite建城的標準模式。

3,

上圖,還是在小城中心廣場上。旁邊的掛國旗的建築-Hotel du Gouverneur,是Basite時的市政所在。約建於15世紀。幾個文藝複興式部分是在後來的世紀(16、17)補建的。

4,

我畫的 du Gouverneur ‘)

5,

Domme 主街上的老式房子。

6,

上圖。上到Domme頂端俯瞰多爾多涅河。河道被擠得非常窄,當年肯定比這眼前的要寬。

            7,

如同前文中的Vitrac,這村裏的路也都是坡形。幾乎所有的房子都斜著建在坡上。

8,

滿城全是如此這般模式的小街。

9,

上圖,1310年Basite時期完成的主門洞。尤其是鼓型塔,Domme小城以此著名。

10,

像很多法南的村落,畫屋和藝術手工開放作坊時能撞見。

11,

上圖還是在Domme的頂部。城中心最高的地方,背麵就是看河之處。

12,

我們開始往回走。

13,

房頂開花 ;)。Domme鎮就在度假村附近,臨離開那天又來到這裏。上圖亦在是城中心的小廣場上。身在“崖”頂而有的居高臨下的視角。

14,

上圖是坐落在市中心的Domme著名的‘中世紀’聖母教堂的內部。

15,

我畫的聖母教堂的外部(核心部分)。教堂建於13(?)世紀。但是眼前的它是上世紀重建的,不僅按原來樣式且用的是原來的磚頭。

16,

城中心附的一家舊貨店。布置的像家一樣,隻不過所有的東西都有價簽。

17,

Domme是很熱鬧的。我發現街上的大多女士遊人都是儀式感的穿戴。;))

從這裏出村竟無城門洞。原來應該是有的。

18,

鏽跡斑斑鐵欄後的小院、涼椅、開著的遮陽窗門。。。

19,

還是選了有城門洞的出口離開,-俺的儀式感,") 。

20,

門洞上方的牆像是隨時會塌似的,兒童們跑出跑進毫不擔心。

上幾圖均是第二次去Domme時。

險些忘了說,Domme小城雖被形容為'立在崖頂',--為中世紀時的防禦之需。但今天它的周圍似乎已無懸崖,,至少俺沒看見。不過,更大的可能是,崖頂小城並非-如通常想象-是四麵懸崖,由城門洞後伸出的一條隱蔽小路通往崖頂。而是,隻有城中心心髒部位高臨懸崖壁之上,(就是看河的位置),從那裏向下伸展開城市,城的最外圍由高且堅固的城牆圍住。就像中國古代城市。。。

---

還有,事先竟然不知道的信息。剛剛看到的, 直接轉告: Domme, including the church and the ramparts, served as a shooting location for Le Tatoué by Denys de La Patellière with Jean Gabin and Louis de Funes in 1968.

多爾多涅之行 --Vitrac村的老城堡

法國 盧瓦爾河畔的鄉間客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甫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是啊。注冊文學城時,正在讀《詩經》。覺得‘甫田’二字方方正正,是挺有代表性的漢字。

我的博文快成‘私密’博了。我知道這是因為我出博太不勤快了,至少是原因之一。沒辦法,實在是沒時間。問好覺曉。
甫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是啊。注冊文學城時,正在讀《詩經》。覺得‘甫田’二字方方正正,是挺有代表性的漢字。
剛剛發了新博文。
我的博文快成‘私密’博了。我知道這是因為我出博太不勤快了,至少是原因之一。沒辦法,實在是沒時間。問好覺曉。
甫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是啊,學過美術的人可能對一幅畫欣賞的方麵會寬一些,因此有時會獲得更廣的認同。但是我認為那也是要靠個人的綜合審美素質和能力的,所以說到頭也是主觀的。
我畫教堂那麵牆時想表達一種動態的滄桑感,你說像“雲”,甚至啟發了我對自己感覺的理解。

房頂上沒土,花能那麽繁茂盛開,株根應該是在地麵的土裏。花本來隻為置身充分的光照下,無意中享受了“獨自浪漫”的生態,哈哈。

我也是受不了烈日,總走在陰涼地方的,~~。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如果學習過美術的人,欣賞的程度,與完全不了解美術的可能相差懸殊,特別對現代藝術。但我同意你回複的。如果願意沉浸,美就在眼前的作品。
我想起來了,兩年前我看過朋友去法南度假的照片,其中大概就有你拍攝的,比如街道的坡度。
我喜歡13的房頂開花,獨自爛漫感覺。
看12,我會想我大概是要貼著小街右牆的陰處走。^_^
甫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我已經編號了。歡迎你再來聊。祝周日愉快!
甫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覺得看畫沒有“懂不懂”一說啊,每個人的主觀感覺就是,比如你說“像雲一樣的石頭”,很欣賞你的這個感覺。“鼓型塔”和另一座城門兩側下部都有對稱的黃色,不會是水淹所致吧?因為河在城的另一麵,不記得兩處周圍環境有引發水的因素。不過在古代可能是另一種情況。也可能是後世修補加固之類的緣故?

我也是啊,就喜歡老鐵老銅老木頭之類造的物件~~。
甫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那個石頭花壇裏的就是一種非常普通的‘野’菊,我園裏也有,隻是放在配在那裏很好看。可能是我鄰居叫 marguerite(法語:雛菊)的那種菊,可以肯定是其很近的親族。西方女性常有叫瑪格麗特的應該就是由此而來?那個花壇我記得是專門拍了特寫照,可惜後來找不到了。

打字“中世紀聖母老教堂”時我還真猶豫了一下“老”字放在哪兒?所以一點不是你較真。我把“老”字放那兒是因為一般的用法,教堂若老就有“老教堂”固定詞組,且把“老”字放“中世紀”或“聖母”前都不合適,也就遵從了習慣。雖然還是別扭。現在想想別扭應該來源於前麵有“中世紀”做形容詞就無需加“老”了~~。謝謝你。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對了,還有老虎窗。左麵那扇正霸氣。下次照片多時,你編號一下可以嗎?省的我來回數。數不清,哈哈。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我不敢評論甫田的畫,因為不懂。隻是我很喜歡第一張你加印名字的那麵牆上的像雲一樣的石頭。
還有第一次見識了鼓型塔。為什麽它下半部的顏色與上麵不一樣,好像遇到過洪水侵蝕。
另外我看鏽跡斑斑的鐵門是看上眼的。
下次再談,你還有很多看圖“遊記”心得呢。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我有很多看點,在這篇。比如第一張遮陽傘邊上是石頭樣的花盆?裏麵種的是白色的法國菊,也叫牛眼菊?
“中世紀聖母老教堂的內部”,我覺得這個“老”字的位置讓我想調換。否則,舉例巴黎聖母院,難不成叫巴黎聖母老院?哈哈,我鑽牛角尖了。
甫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高興見你欣賞。尤其有幸為你當了一回Domme小城的導遊 ;))。
第一圖的兩座中世紀建築,我們一到市中心見到,真有點眩暈式的震撼感。應該也因它今天仍作為餐館,尤其是有其露台部分的點綴。那種感覺我的照片很難表達到位,但覺得那圖還是對Domme最有代表性了,就將其放了首圖(而不是我的畫;))。建築二層窗前的自行車擺的也很巧,我由此感到了建築的結實。
“激角”是臨時跳到我腦中的簡易表達,“激烈角逐”,—-俺在用詞方麵亦有些我行我素的毛病。你一下就明白詞意了(握手)。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真好看。我得多來幾次此篇過癮。謝謝你分享。
“激角戰場”,這個寫法學習了。
第一張照片一扇窗掛著一輛自行車。
非常美,我假象在度假期間。還有你的畫。~~
太謝謝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