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三) 同是討飯人

(2015-03-27 18:13:30) 下一個
橡皮腿和打狗棍

 

老楊和老張是兩個老兵,他們都在戰場上失去了一條腿。老楊是英雄,因為他是解放軍。老張是反革命,因為他是國民黨的兵。他們兩都在我們村落戶,結了婚,有了孩子。但人人都知道,老張是個“外來人”。老楊家也有一個“外來人” —— 那就是他在戰場上撿的一個孤兒。那個孩子被嚇傻了,腦子不太好使。老楊和老張娶的老婆身體都不好,在孩子們都還年幼的時候,就都死了。

老楊和老張經常同時出現在批鬥會台子上。但他們的位子是不一樣的:老楊是英雄,舒舒服服地坐在台上講桌後麵的椅子裏,接受表彰。老張站在台下,低著頭接受批判。當然,老張那殘疾的腿使他站不了多久。要不了多長時間,他就會四仰八叉地歪倒在台邊上。他的身邊總放著一根打狗棍,那是他的拐杖。沒有那根棍子,他跳不了幾步。老楊不需要拐棍,政府給他按了一根橡皮腿,走起路來咯吱咯吱地響。

老張歪在會場上的樣子真的有點不雅觀,而他的行為更為人不齒。在我們中國文明裏,男子漢再痛再累再苦也要忍著。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行為舉止都要顧及尊嚴。批鬥會上,人家要綁老張的時候,他會大聲哭叫,很沒有尊嚴。批鬥會就像在上發條,人們的神經在一輪一輪的口號聲中越擰越緊,綁人的時候往往是高潮。可老張那誇張怪異的號叫,惹得人發笑,一下子就把會場嚴肅的氣氛給攪亂了,把人們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勁給躔了。

“你就不能像個軍人,挺一挺嗎?!”一次,老楊悄悄地挖苦老張。

“朋友,我還有孩子呢!我得為他們著想。如果我被打傷了,誰給他們掙吃的?” 老張回答說。

老張的家裏沒有壯勞力,因此他們家掙不了多少工分,也就分不到多少糧食。每年開春,當大家的糧食都快吃完時,常常看到老張拖著棍子去要飯。他大概也知道丟人,隻到遠的村莊去要。每天傍晚,天快黑時,他才會一瘸一拐地出現在村頭的大路上。頑皮的孩子們在村頭等著看他的笑話。圍著他,學著叫化子的樣子喊著:“大娘,大娘,打發些!”這些孩子們一路跟著他,就像一群土狼追著一隻受傷的獅子;一群蒼蠅叮著一個臭雞蛋。老楊這時候常常會出來驅趕這些孩子。他那搖晃的身軀,咯吱咯吱作響的腿往往使情形變得更糟。

思想家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農村人說得比較直接:“在叫花子麵前學討飯,會使你最終成為叫花子。”

批鬥會對於我這個年紀的小孩來說,太枯燥,太長了。我常在會場前排的角上玩。這樣,我可以很容易地溜出會場,到邊上去玩;如果台上有什麽稀奇特殊的事情發生的話,我又可以立刻回到會場,前麵沒有障礙的看個夠 。。。老張就經常躺在我的對麵,而老楊則常常坐他的身後。我發現他們兩個經常悄悄地說話。

“你呀,運氣真好!”老張想說什麽。老楊立刻嚴肅地瞪著老張,老張就改口了:“。。。哎,如果我當年倒下去的時候,身上穿的是綠軍裝,事情就不會這麽。。。”

“老實說,你換過幾回衣裳?”老楊見老張識趣,悄悄地開起了玩笑。

“有幾回。你呢?”老張問。

“嗯。。。”

“被共產黨抓住了,就穿解放軍的綠軍裝;被國民黨抓住了,就穿過民黨的黃軍裝;黃的,綠的,綠的,黃的。。。”老張很愛說話的。

”你怎麽就那麽容易被抓住呢?”老楊譏諷道。

“誰願意打仗?你願意嗎?”老張笑了。

老楊也悄悄地笑了。

人們對於他們熟識的人還是有同情心的。

鄧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是全中國最大的“壞蛋”。他就選擇在自己老家挨批。老鄉們對他挺好的,使他度過那個艱難的年代,最終領導了中國的改革開放。鄧小平那時的罪名好像是太強調經濟生產,怠慢了政治鬥爭。其實,他隻是想把人們從政治鬥爭中拉出來,不要再在鄉鄰朋友中找敵人。鄧小平的大兒子沒有他那麽幸運,文革中受不了同學的批鬥,從北大的窗戶裏跳出來,摔斷了脊柱,永遠地坐在了輪椅上。我們那裏也是出過“內閣大臣”一級的的人物,他也是強調搞經濟的。被打倒後,他也想象鄧小平那樣,到自己的家鄉尋求庇護。但我們那裏批他批得更凶,使得他趕快逃離了老家。而他的孩子,隻好流落於民間。

文化大革命的確是一場全民災難。受牽連的人上至中國的第二號人物,下至平頭老百姓。從曆史上的名人到剛出生的嬰兒(這些嬰兒有一個與生俱來的‘成份’,不管他們願不願意,這‘成份’都將伴隨著他,製約著他),從大都市到偏遠的鄉村,真是人人難逃。

我們的公社就在我們村上。公社的醫院,商店,學校都在我們村上。學校和公社是隔壁。上課時,當我們聞到公社食堂裏飄出的香氣的時候。就知道公社裏正在開大會。文革中這樣的大會很多,老楊作為英雄,有資格參加這些會議。當我們放學回家吃午飯時,往往看到他懷裏揣著一個碗,一瘸一拐地朝公社走去。善良的人招呼他說:“老楊,去開會呀?!”

不那麽友好的人就說:“老楊,吃飯去?”

更不綿善的人就會說:“不想開會,就挺住!不要去吃人家的飯嘛!”

老楊總是尷尬地應對著:“我還沒給孩子們作飯呢,就去拿點,拿點。。。”

我不記得老楊和老張什麽是時候去世的,不知道他們是否享受過文革後能吃飽飯的日子?如果他們在天有靈,一定能看到:現在,他們的後代再也不用挨餓了。也許,他們能平安放心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貓姨 回複 悄悄話 “你就不能像個軍人,挺一挺嗎?!”一次,老楊悄悄地挖苦老張。

“朋友,我還有孩子呢!我得為他們著想。如果我被打傷了,誰給他們掙吃的?” 老張回答說。
---真正的男子漢
todaytoday 回複 悄悄話 寫得不錯,貼近生活。造孽啊,那個階級鬥爭的年代。
譚曉嵐 回複 悄悄話 父愛如山----老楊和老張的孩子都是我的小學同學。老張的孩子很小就得了小兒麻痹,也拖著一條棍子。後來長大後修鞋,過得還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