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南海問題上中國還有退路嗎?

(2015-05-14 23:35:56) 下一個

這是一個令人感到不安的時刻,本周發生的與南中國海問題有關的事引人注目。一是美國官員在華盛頓放出的“風聲”5月13日把不少人嚇了一跳。該官員稱,為宣示南海航行自由,美國五角大樓正考慮派軍艦和軍機“直接挑戰”中國在南海擴建島礁的主權要求,美國防長卡特要求考慮的選項之一是派艦機進入這些島礁12海裏海域以內。

 

二是菲律賓與日本於5月12日在南海爭議海域舉行首次聯合海軍演習。一名在日本的消息人士稱,一艘日本戰艦和一艘菲律賓海軍護衛艦將在蘇比克灣附近的菲律賓海域進行演習,時長兩小時。值得一提的是,菲日此次演習的地點離中國黃岩島不遠,有針對中國的意味。

 

三是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卡塔龐於5月11日登上了南沙群島的中國島嶼——中業島(由菲方實際控製),視察了駐守部隊等。菲律賓軍方近日一直持續炒作中國南海島礁建設活動,借機要求菲國會增撥軍費。卡塔龐稱,菲律賓軍隊今後將從內部安全任務中抽身出來,轉而應對“領土防衛”。

 

分析人士認為,12海裏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領海界限,美軍若這麽做,顯然是對中國的嚴重挑釁。至於菲日舉行聯合軍演,以及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登上中業島,必然給南海地區安全帶來不確定性因素。

 

美國、日本不斷介入南海事務,這是兩國想在地區安全、防務問題上增加自身存在感和主導權的一個表現形式,這也給本來就存在矛盾的南海地區火上澆油。本來南海問題與日本沒有什麽關係,用不著日本操心,但它卻樂此不疲,積極介入,這必然給南海局勢帶來更大的動蕩和不安。

 

回過頭看,在南海問題上,中國以往的戰略是分而治之,安撫越南、壓製菲律賓,避免越菲形成合力。同時,防止區域外的國家介入。然而,這一戰略執行麵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越南和菲律賓抱團取暖的意圖非常明顯。他們在外交策略上逐漸趨同:統一對華政策的口徑,向中國施壓。特別是菲越共同在國際社會製造中國改變現狀的假象,將自身塑造成弱者和受害者,謀求國際社會的同情。

 

顯而易見的是,美國正在鼓動一些國家在南海“玩遊戲”。南海問題涉及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文萊等國長期以來一般秉持中立的態度,不過,這種狀況正在發生變化。印尼國內政治的變動為其南海政策增加了不確定性,其表態也有強硬的跡象。由於擔心東盟分裂,馬來西亞的態度也漸顯曖昧。

 

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日前就聯合巡邏南海進行會談。如果這三國在南海巡邏,將把本已不太平的南海搞得更不安寧。新加坡海軍總長黎忠漢解釋稱,由於中國、菲律賓和越南圍繞南沙和南沙群島的爭端,海軍將很難協調自己的行動。無論如何打擊海盜遠非是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海軍將來常駐南海的唯一理由。

 

其實,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聯合巡邏南海的計劃是由美國提出的。美國在激化同中國的對抗,在南海製造不穩定。如果美國繼續推行如此挑釁的政策,那麽,中國將麵臨著一個不僅是南海的緊張點,而且南海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很高。關鍵是,任何偶發事件都可能成為衝突的導火索。

 

人們也許會問,在麵對一些國家借南海問題圍攻的情況下,中國還有多少退路?的確,中國有“退避三舍”的成語,但以德行事也有底線,該忍的都忍了,該退的都退了,對手們還咄咄逼人,我們就不能再韜光養晦。在弱肉強食、沒有公平正義的當今世界上,殘酷的現實是,中國越不行動,也許就越被動。

 

曆史經驗證明,懷柔的外交政策曾為中國發展塑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但同時也使一些國家形成了一種主觀印象,即中國為了謀求穩定和發展可以一再忍讓,在南海利益受損時不會采取強硬手段維權。而這些主觀印象的直接後果是,鼓勵了美國、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的機會主義行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