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兩個為夢想掙紮的年輕人,時間跨度四季,地點洛杉磯。
故事從highway上的堵車開始,不耐煩的駕車人紛紛從車裏跳出來,莫名其妙地亂舞。傳統歌舞片風格,不是現代人的口味。導演不傻,在觀眾有限的耐心用完之前,加了些新玩意。
其一,光線講故事。光本是輔助,這裏成了主打。
女主夢想成為演員,麵試一次次碰壁,希冀失望興奮疲勞輪番來,全看麵部特寫。演女主的Emma Stone大眼睛挺鼻子闊嘴,偏偏是張小臉,有抬頭紋,眼袋嘴角近看差強人意。解決辦法,用柔光弱化,隻剩輪廓,五官突出,肌如凝脂,有了一種符號化的美感。
特寫對演員的表演要求高。Emma能把臉上表情的演變快進和慢走,偶爾pause,restart後接著演繹,無縫的流動式可控表情。她笑的時候,笑容突然而來,又慢慢綻放,凝固片刻,繼續舒展。屏幕上所有的光都聚焦在她的臉上,甚至把她的背景全部抹去。
觀眾看電影是找心理的共鳴。這種光線剪切+自然表演直接把形象送到心裏,很快找到人物的心情,並記住了這個符號。
除了對人物的剪切,背景光的應用溫馨又夢幻,山頂共舞有憂傷的溫暖,星雲華爾茲是飛翔的浪漫,寓所彈鋼琴帶著寧靜的柔情。
男主Sebestian彈鋼琴,做爵士樂。他老板說,Jazz is dying,要吸引年輕人必須革新。藝術的創新談何容易,光線本身成為一種敘事語言,不知是不是導演的創新。
其二,音樂講故事。一般的,音樂是點綴,這裏也成了主打。
同一個旋律,用不同的樂器不同的節奏不同的力度演繹。強化時,心潮澎湃,單奏時,平靜如水。 一直隨著音樂走,觀眾不走台詞就能體會到他們愛情的溫度,夢想的艱難。
最出彩的是最後那段回憶,旋律如一條奔騰的河流,以心跳的節奏不斷地撞擊,河水宣泄直下,沒有一絲遲疑,在漸漸增強的力度中把臆想推至峰頂。完整完美。
其三,“重複”講故事。“重複”是兩個人5年後重逢,女主把經曆又過了一遍。
通常這種回憶是把以前的鏡頭重放,類似於幻燈片的一個一個展現。但人的回憶帶著自己的主觀,同一個場景在腦海中是另一番圖像。女主想起那些過去的時刻,以自己的想象隨著音樂串聯到一塊,與真實比,少了掙紮,多了愛情。
回憶的後半段,她用男主代替現在的老公重走她的“婚姻生活”,平添柔情蜜意。
戀人會重續舊情嗎?那樣編就老套了。一曲終了,女主扭頭就走,在門口,回頭一笑。他們沒說一句話。
愛情是現在進行時。5年前他們都在追求,都在掙紮,有相同的年輕,相似的心路,所以相知相愛,那是他們進行中的愛情。5年後,這一切都是過去式了,愛情不能撿起來編輯,來的時候一塊兒來,走的時候一起走,“重撿”隻在回憶中,現實裏,彼此已經不對等,多說一句都多了。
盡管結局不尋常,整個故事還是老套平淡。無奈敘事方式獨特,自添一份抓心的柔軟,有別於大多數硬邦邦的特技電影。
同意觀賞性美感回味,但故事台詞都很一般。
從觀賞性, 到美感, 到留下的回味, La La Land, 絕對是勝出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