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戰爭論--(4)現階段的戰爭節點
現階段,中國的戰爭節點,都是被動的節點。這些節點的被動性,大部分是因為曆史的原因。唯有台灣問題已從曆史問題,轉向法律問題。這個變化從一個程度上,將中國在台灣問題中的處境變成一個中間偏主動地位。盡管這個變化在中美台的三角關係中,曾經引起了“軒然大波”,但最後無論是美國還是台灣,都是無可奈何。然而,作者認為,這一改變的戰略意義遠大於台灣問題。因為這是中國第一次將一個“周邊”問題以國內法來臨駕於“國際法”(或外國的法律,如美國的“台灣關係法”和“美日安保”)上。當然,法是有了,但如何執行是另一會事。
中國現階段的戰爭節點,無論國內國際的,都是在和中國疆域直接接壤的周圍。中國的戰爭準備也以此為目標。這一(平衡)狀態,長期以來為國際社會所接受。但在今天以前,盡管中國或多或少的不願意承認這一(平衡)狀態,但至少在行為上很少直接的超越或挑戰這一(平衡)狀態。所以在東海南海的問題上,實施“擱置主權,共同開發”的方針。這一對外的方針和對台對港的“一國兩製”是一脈相承的。毛主席周總理在對日的外交中,用“擱置主權”的方針,就是對中國當初的經濟軍事政治各方麵權衡的結果,是一種無奈之舉。反觀對台對港的“一國兩製”,是政治上的失敗之作。香港現階段的政改失敗,將對香港的治權陷入一個空前的危機。中央政府對香港的主權行使,遭遇到人權及製度的挑戰(不論這個挑戰的成功與否)。這一挑戰原本是不可能在同一個層麵進行(人類曆史上沒有這樣的先例),但可悲的是,中國現在不得不麵對。為以美國為首的對立集團提供了一個可乘之機。當然美國是無法在香港問題上挑戰中國主權的底線的。香港不會成為戰爭的(熱)節點,但香港會有可能是引發台灣的戰爭的熱節點。
反之,南海問題會是一個持續的戰爭節點。這一戰爭的節點,會因著美國的主動介入而變得越來越熱,但同時也會隨著中國持續不斷增加的種島的數量,戰爭熱節點會不斷的擴散而降溫。美國現在以中國的種島來說事,就是美國比中國清楚——當中國在南海的各個群島有民用軍用的基地時,美國在南海的(絕對)自由航行的末日也就到了。中國在南海方向上的戰略縱深,多出3500-4000公裏。那時,更不用說在南海的經濟利益上,各國要看中國的臉色行事。美國的政治經濟的影響力,即使不是全麵的退出南海周邊,也會大大地被壓縮。今天,美國既然要在南海“主持正義”,中國應該以美國來限製菲律賓等國。一旦菲律賓等國突破這一現狀,幾年以後,中國重新種島的速度就不是以周計算,而是以天機算。那時,即使美國想要直接幹預,也會是回天無術。今天的美國,在南海的上策是以限製菲律賓等國來限製中國,從而延長在南海甚至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中國應該在時機成熟之時,主動刺激菲律賓等國打破美國的限製,為中國的重新種島找到借口。中國在對付南海的戰爭節點,是以種島為基礎,從而擴展到更多的海域,使中國自己在南海可以“為所欲為”。
中印問題會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這個“既生瑜何生亮”的情節,會是一個分分合合,鬥鬥和和的節點。中國的鐵打的杠杆巴基斯坦,會讓印度忌諱兩線作戰。對中國而言,在印巴之爭中,是站在巴的一邊。但中國不能讓印度認為,隻要有印巴衝突,就會有中印衝突。迫使印度計算在印巴衝突之上,中印衝突的不確定性,才是中國的上策,中國才能置身印巴衝突之外。
回到朝鮮問題,作者認為朝鮮半島對內的“不統不獨不武(不核)”是中國的最佳選擇,對外的日朝關係對抗會給中國帶來最大的利益。這個方案是和俄國的(目前)戰略會是重疊的,但會和美國日本的戰略有出入美國希望日韓(朝)關係和緩,對美國對付中國有利。美國在韓國部署反導係統使讓朝鮮半島偏離“不統不獨不武(不核)”。中國對南韓的影響力僅限於文化和經濟,在軍事和政治上缺少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縱觀現階段中國的戰爭節點,沒有一個達到烏克蘭的地步。中國要學會利用烏克蘭也門(諸如此類)的緊張和起伏而起伏——學會乘火打劫。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正義”是孤芳自賞,在曆來以強權政治為主線的國際關係和地域政治中,是沒有市場的。中國首先是中國人的中國,其次的其次才是世界的中國。中國如果不學會捍衛自己的利益,絕不可能贏得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