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的戰爭論--(1)現階段的戰略事態

(2015-06-02 15:49:39) 下一個

中國的戰爭論一--現階段的戰略事態

現階段,中國的戰略事態是——中國是國際社會中,少有的以共產黨為執政黨的國家。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西方文化為主體的國際政治關係中,共產黨和共產主義是絕對的敵人。宗教上,他們可以容忍全球日益增長的伊斯蘭教化,也願意調和各文化之間的差異,但共產黨毫無疑問是永遠的敵人。地域政治上,全球的不可阻擋的多極化,也沒有減少對共產主義的恐懼。中國會是美國一個長期的敵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這幾十年的和平, 並非是中國日益強大而得到的,而是全球美國所關注的熱點的不斷出現而迫使美國無暇顧及所產生的技術空隙所帶來的。國人必須有清醒的認知。

由於最近20年伊斯蘭極端組織的日益強大的事態,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美國在大中東地區無法脫身。然而,隨著美國戰略,尤其是能源戰略的轉移,美國對中東石油的需求在今後10年會快速的降低。可以預測的是其對中東以軍事形態的占領會逐漸讓位於政治和經濟為主的軟實力的占領。

10年以後的2025年,美國的軍事實力還是會在一定的程度上領先中國(中國至少不會有10個航母),但贏得戰爭的可能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10年,可能會是新中國建國以來,戰爭風險最大的10年。

到“昨天”為止,美國對中國的整體戰略以防範可能與中國的衝突為主,這個防範戰略是以美國在中國四周的隨心所欲為特點(例如,艦隊在香港的休整)。我們必須看到,南海的衝突是美國在越戰後第一次願意和中國發生麵對麵的衝撞。美國在中國周邊的各個熱點中,挑選了南海,這是一個深謀遠慮的戰點。雖然暫時會趨於平靜,但衝突的基礎沒有消除。隻要美國願意,美國可以在它認為有利的任何一個時間點,重新挑起爭端。

中國的國家戰略必須在立足今後10年的和平同時,探索2025年以後的國家戰略。作者不完全同意最近發表的“中國國防白皮書”中的某些觀點。尤其是,對和平的期望變成對國際事態的估計,這是完全的一廂情願的事,而非事實。美國國防部每年對國會有關中國的報告中,完全不談和中國的和平共處,而是積極的探討怎樣應對中國哪怕是一點點的捕風捉影。國防白皮書的戰略思維必須以戰為主線,有戰的思想,才會有和平的結果。而不是反過來。戰爭與和平是一個動態的平衡,維持的好,可以有長期的和平,維持的不好,戰爭就在你的門口。戰爭與和平絕非很多人認為的應果關係。
聲明:作者不是一個好戰者,而是一個和平主義者。

 

附:下表列出美國在1975年越戰結束以後所進行的戰爭:

時間

敵對國

美國和他國

戰爭內容

1982-1984

黎巴嫩

意大利,法國,英國

伊斯蘭聖戰

1983

格林納達

牙買加

格林納達內戰

1989-1990

巴拿馬

 

推翻巴拿馬政府

1990-1991

伊拉克

科威特,英國,沙特,法國,加拿大,埃及,敘利亞,卡達爾,巴林,阿聯酋,阿曼,孟加拉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1-2003

伊拉克

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比利時,荷蘭,沙特,土耳其

伊拉克禁飛區

1992-1995

索馬裏

英國,西班牙,沙特,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意大利,印度,希臘,德國,法國,加拿大,博思瓦納,比利時,澳大利亞

索馬裏內戰

1994-1995

海地

波蘭,阿根廷

海地選舉

1994-1995

波士尼亞

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法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英國

南斯拉夫

1998-1999

科索沃

阿爾巴尼亞,克羅西亞,比利時,加拿大,捷克,丹麥,法國,德國,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英國

南斯拉夫

2001-現在

阿富汗

英國,德國,丹麥,意大利,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薩爾瓦多,亞美尼亞,佐治亞,挪威,瑞典,波蘭,愛沙尼亞,羅馬尼亞,土耳其,保加利亞,盧森堡,葡萄牙,奧地利,約旦,阿爾巴尼亞,冰島

塔利班,伊斯蘭聖戰

2003-2011

伊拉克

英國,南韓,意大利,波蘭,澳大利亞,佐治亞,烏克蘭,愛沙尼亞,荷蘭,西班牙,丹麥

伊拉克遊擊隊

2004-2011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

塔利班,伊斯蘭聖戰

2011

利比亞

卡達爾,保加利亞,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法國,希臘,意大利,荷蘭,挪威,羅馬尼亞,西班牙,土耳其,英國,瑞典約旦,阿聯酋

利比亞

2014-現在

伊拉克

法國,約旦,摩洛哥,英國,伊拉克,埃及,利比亞,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丹麥,德國,意大利,荷蘭,新西蘭,巴林,沙特,阿聯酋,卡達爾,尼日利亞,克麥隆,乍得,尼日爾

ISIL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