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裏

性是本質,愛是超越。
正文

異性相吸憶童年

(2016-02-12 02:30:06) 下一個

    童年時光總是美好的,孩子在父母的嗬護下過著無憂無慮生活,幼兒園,學校,按部就班地一路走來。時隔久遠,對孩童那段時期的記憶日趨淡薄,許多往事都記不清了,隻是後來遇到某些類似的事情發生之後才會勾起對童年的回憶。論情誼,我認為一生中最溫馨的日子屬青梅竹馬的孩童時期。孩童的情感世界是純真的,不同於青年時期的虛榮,更不同於中年時期的奸詐。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是物理現象(有例外),男女相互吸引才會組成家庭(同性戀例外)。但放在孩子身上恰恰相反,凡是要好的朋友都是同性的。在學校裏,男孩子聚在一起打球,追逐,女孩子在另一邊跳繩,踢毽子,男女同學玩不到一塊去。那時的我也是一樣,討厭女孩子,覺得她們又柔又弱,麻煩多多。說不清是嫌棄還是輕視,總之不喜歡她們。這種認識肯定是不對的,也許是受到社會偏見的影響吧。
    記得我上小學三年級那陣子,教室裏的桌椅是連著的,兩個學生共一張桌子和一條板凳。老師安排班裏的男女學生搭配坐,甚至連前後排的男女同學也是叉開的。為什麽要兩個人共一張課桌,共一條凳子呢?老師說是節省材料和空間。為什麽要異性同桌,而不是同性同桌呢?老師說是為了平等友愛,互相幫助。我們把老師的話視為真理,後來才明白老師說的那些話是善意的謊言,那個年齡段的孩子沒到性發育階段,對異性持排斥態度,老師是根據孩童異性相斥的道理來維護課堂紀律。老師希望學生們在上課時要認真聽講,不希望同學們在下麵竊竊私語,互相嬉鬧。
    男孩子極不情願和女孩子坐在一起,同桌的男女同學經常鬧別扭,最終導致桌子中間劃一道“三八線”(北緯三十八度線,南北韓的臨時軍事分界線)。雙方約定身體不可越界,否則“斬手”(用手掌斬擊越境的手臂部分)。年複一年,你可以看到每張桌子都有一道整齊的刻線,且無一例外。這些都是前屆男生們留下的傑作,女生不會幹這種無聊事。
    與我同桌的女孩叫卓婭,傍著家庭背景當了班長,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我們的班長有三愛:愛管閑事,愛打小報告,愛拍老師的馬屁。卓婭整天像個特務一樣地監視著班裏同學們的一舉一動,對我更是“特別關照”,好像八輩子與她有仇似的。我恨死她了:怪不得取個蘇聯人的名字,簡直就是蘇修間諜的雜種女兒!我曾多次鬧著要與她分開,可我越鬧老師越是不準,前世的冤家。我很想報複她,但又想不出好的辦法,幸好前輩替我刻下了這道“三八線”,這道線就成了我報複她的手段。隻要她敢越過雷池半步,嚴懲不貸,斬!斬!斬!
    我守株待兔一個多月,一天終於被我逮住了機會,我用鉛筆尖狠狠刺向她那越界的手臂,痛得她叫了起來。那時我心裏別提有多開心了:惡有惡報,我可不是吃素的,讓你嚐嚐老子的厲害!可是這樣的機會很少,卓婭極少越界,反而是我經常越界。當我越界時,卓婭不但沒阻止我的“進犯”,還主動讓出位置。後來卓婭知道我惱她,對我客氣了許多,有時還幫我做作業。我也放棄了報複念頭,不再刺她了。不久後,父母調動工作搬家了,我要轉到新的小學去,臨走時卓婭送給我一個鉛筆盒。
    當時老師亂點鴛鴦譜,鬧出不少笑話。現在的小學沒有男女同桌的現象,都是獨立的個人桌椅。當下兒童早熟,懂得太多大人們的事,媒體難辭其咎。不同的曆史時期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生活環境產生不同的體會和感受,每個人都是這麽走過來的。步入青春期後,男女特征發生明顯的變化,開始接受異性,欣賞異性,不過,那時的男女就不能同桌了。論情誼,覺得還是青梅竹馬的好,真摯單純。一旦成熟,雜念會多,滿腦子的利益得失,那種純真的感覺就沒有了。
    熱愛生活,享受人生。

 

休裏

February 12, 201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休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可惜佳人,紅顏命薄。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很巧,文革中三年級,也從同性一桌改為異性一桌,同桌的是最美麗的姑娘,八年前在家鄉自殺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