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臨風,本名熊璩,出生於重慶,台灣長大。曾任台灣大學數學係副教授 ; 克雷超級電腦公司(Cray Research, Inc.)研究部總工程師; 惠普公司中央實驗室部門主管,大學關係部亞太區主任等。2011年退休,全力讀書、研究、寫作。在中國大陸出版有《繪畫大師的心靈世界》(2012年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有一個微博帳號,這篇文章其實寫於2013年,最新版本有若幹修改。
文章寫得簡潔到位,可能是因為所謂的“外行人的寫法”,沒有故弄玄虛的專業名詞四處擋道,所以讀來非常順暢。
隨便寫幾句讀後感。
第一,作者寫到當時戰爭雙方,“這兩個城邦,一個是民主政體(雅典),一個是寡頭統治(斯巴達)。然而,民主的雅典對外擴張,壓製其它城邦爭取自由。相對地,對內實行軍國主義,壓迫本國人的斯巴達,在國際上反而是自由的保護者。”這不是現在中美雙方的寫照嗎?對於中國來說,現在至少名義上“在國際上反而是自由的保護者”。
再看戰爭聯盟圖,雅典的盟友遍布愛琴海沿岸,而斯巴達則偏居東南一偶。和中美現狀也很相似。
第二,這篇文章的原意是講戰爭對人性的扭曲。這毫無問題。但我想說的是,人性的扭曲無所不在,隨便看看四周認識的人或是網上不認識的馬甲,在某種利益驅動下,在某種立場決定下,各種毫無理智充滿偏見的舉動和言論,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而戰爭,無非是讓人性扭曲到極致,因而對人性的摧殘也更嚴重而已。
第三,修昔底德陷阱並不必然導致戰爭。首先,二次大戰以後聯合國的成立,至少在形式上讓各國有個交流的平台。其次,核武器是懸在地球上的達摩克裏斯之劍,小打小鬧可以不斷,但誰都不敢動真格的。再次,現在全球資本主義盛行,資本逐利,除了武器這一行業,所有其它行業都希望和氣發財。然後,中國文化講究太極,綿裏藏針,柔弱勝剛強,或許能在中美爭鬥中找到合作共贏,而不是零和遊戲的方法。
當然,中國現在根本沒有全麵挑戰美國的資本,做出一定的讓步以求發展仍然是唯一途徑。更何況,這種讓步,從曆史角度來看,未必不是機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