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歌手》2017第七期-《藍蓮花》很好嗎?

(2017-03-09 08:29:19) 下一個

(一)

經過沉悶的第六期,這一期算是多了點色彩,但總體還是比較平庸。總共7+1個歌手裏,三個是前幾期的老麵孔,不知道組辦者是什麽想法,作為一名觀眾,怎麽看都是歌手資源不足,節目後繼乏力的感覺。這種狀態延續下去,《歌手》馬上就要死翹翹了。要不,以後改成兩年一期得了。

(二)

先來看看林憶蓮的《藍蓮花》。

宋人評柳永和蘇軾:“柳郎中詞,隻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許巍這首《藍蓮花》雖然稱不上豪放,卻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而林憶蓮,雖不是十七八女郎,總的來說是一個小女人(此處小並不是指其個子小,而是泛指她適合唱小女人一類的歌)。她唱這首《藍蓮花》,套用宋人的評論,就如同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唱大江東去。

我第一次聽許巍的《藍蓮花》,覺得一開始唱得很奇怪,沒有鋪墊,一上來就直抒胸臆。但是再看看歌詞,“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向往”,這畫麵就是一條溪流穿過山洞裏的曲曲折折,出洞口時噴瀉而出的一掛瀑布,其實非常合拍。

再聽聽林憶蓮的演唱,不妨稱之為擠牙膏式唱法,那一個字一個字擠出來,哪裏是“沒有什麽能阻擋”,分明到處都是荊棘,到處都是阻礙啊。如果第一句歌詞是“穿過幽暗的歲月”,那這樣的唱法還差不多。整首歌聽下來,雖然講了一個“人生不同階段的自己, 自己的遭遇, 執著和追求”的故事(詩和遠方語),卻是毫無“天馬行空”的感覺。所以是味道全失的改編。

譚晶離開,總不能然迪馬希得歌王吧,李健暫時看著還沒有威脅,林憶蓮的歌王頭銜是不是唾手可得了?

(三)

李健的《貝加爾湖畔》是所有這幾季《歌手》裏我最喜歡的一首歌。當時是第一次聽,音樂一響便耳朵一亮,鋼琴,手風琴,小提琴,各種樂器配合李健深情的演唱,整首歌聽下來讓人沉醉不已。

李健不飆高嗓門,重視對情感的演繹和細節的處理,編曲一般追求高雅精美,各種樂器的搭配很出彩。但還有一點很關鍵,就是他的聲音有種沉靜的溫暖和一絲絲甜意,或者說,有一種保持一定距離的柔情蜜意,很能打動人。這其實是很多歌手都缺乏的,--比如張傑的聲音,辨識度還是有的,但是沒有其它美好的特色。從這一點看,李健的嗓音天資還是很出色的。

這首《異鄉人》也延續了這樣的特色,當然在我心目中還無法超越《貝加爾湖畔》,就像拉巴揚手風琴的吳瓊,雖然越發嬌豔了,卻不如當年初現那份驚豔。

(四)

林誌炫的《禦龍銘千古》,歌詞裏詞藻堆砌太多,音樂裏似曾相識的旋律比較多,沒啥特色。大家可以和《青花瓷》比較一下。林誌炫的演繹還是很出色的,那兩嗓子的戲曲味一下勾起曆史味,算是恰到好處。但林的嗓音唱這首歌顯得純淨有餘而氣勢不足,不是很配詞義。

林誌炫的歌聲裏很有一些想要證明什麽的味道。一旦想要證明什麽,對歌曲的演繹就會不自然,有點被掩蓋。詩和遠方說是“裝”,還是有些細微的區別。做個對比,看費玉清唱歌,就覺得他是真心喜歡唱,除了喜歡唱歌,沒啥其他的雜念,所以他的歌聲非常幹淨清澈,整個人看著也就非常舒服。當然,很重要的一點,費玉清長得還是更悅目一點。:)

(五)

我對迪馬希的印象被海豚音占據,滿腦子那個尖嗓子,感覺有點膩味。但他真的非常厲害,這首《Daididau》總體婉轉流動,中低音感覺毫無瑕疵。很遺憾的就是中間部分他的尖嗓子海豚音在這首歌裏顯得突兀,對整體演繹起到了幹擾的作用。

如果說林憶蓮這個小女人唱不出《藍蓮花》裏天馬行空和清澈高遠,蕭敬騰這個母獅子唱女歌手的歌,倒是小菜一碟。關於他的唱法,受詩和遠方的提示,發現他的聲音是從舌頭根那裏,而不是從喉嚨深處出來,感人程度確實不如後者。

林憶蓮評側田的《Thinking Out Loud》,說“好好聽,好舒服”,言盡於此。

張傑和張碧晨的唱法都差不多,就是自己極度投入,聽者極度分心。張傑的《突然想愛你》以前聽過,有點熟悉,算是聽完了。張碧晨的《時間有淚》,愣是試了幾次沒聽完。

 

許巍《藍蓮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zIDFiGKVd4

李健《貝加爾湖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HCMwL6YBII

譚維維《藍蓮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Ie-cvZJHE

詩和遠方 | 《歌手2017》 第七期  http://bbs.wenxuecity.com/tv/994072.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