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我是歌手2017第三期“長篇大論”,兼批鄧柯第二期評論

(2017-02-07 07:39:47) 下一個

(一)

周六下午,有點時間,有點困,我靠在床上,想,聽聽我是歌手吧。那時兔子的純享版還沒出來,就在手機上劃來劃去地找,找到第一首歌,是林憶蓮的《Run》,開始聽,聽著聽著,就睡,著,了。

然後看到丐幫譚幫主身披九十九隻彩色的口袋盛裝出場,我也就醒了。你別說,人家盤著頭,隻要不尷尬的笑,看起來還是很美麗的。聽她唱完,我暗笑,這麽賣力,不是在和迪馬希比拚嗎?看我飆飆高音如何?不僅如此,我還有花腔,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吧?

譚晶的這首《欲水》我是第一次聽到,一開始的音樂和演唱都帶一點俄羅斯風格,用這種風格來表現傷感蠻討巧的。後麵譚的演唱,為表現深情,感覺稍稍用多了點勁,但到後麵的花腔啊高音啊,還是很震撼的。總的來說是很出色完整的演繹。

後來就去聽了齊豫的兩個中英文版本,覺得是天籟之聲。但是,合著電影《天欲》的一些鏡頭,聽著感覺非常的壓抑,不舒服。就像一個演員演壞蛋,因為演得太好而讓人咬牙切齒。齊豫的聲音在天上飄,很悲哀地看著這個肮髒的大地,是離世棄世的。

譚晶的聲音就很接地氣,是立足於此世,在第一段如泣如訴之後,要爭鬥一番的。當然,最後的倒地,並沒有像鄧柯寫的那樣,要鳳凰涅磐,而隻是力竭而倒,我認為並沒有重生的意思。

蕭敬騰的《百年孤獨》有著重金屬的外表和軟搖滾的內容,但也沒有什麽違和感,到好像是用不一樣的,貌似分離的形式去表現歌曲的同一種內涵。可見歌曲本身是很不錯的。王菲的聲音在雲層裏飄,蕭敬騰每一個字好像都很使勁地唱出來,敲到耳朵裏,倒也讓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不像趙傳撕心裂肺地呼號,光良的《請不要在別人的肩上哭泣》,簡直就是一個謙謙君子在婆婆媽媽絮絮叨叨,仿佛說,哎,對麵那位,臉上流淚的,靠在別人肩膀哭泣的,我曾經的女孩,還是趕快過來,回到我溫柔的懷裏吧,再不過來我把你膩煩死。--我很想問那位女孩,你會不會被感動?你感動了嗎?

袁婭維的聲音在中音部分,就是開始部分,非常動聽,高音區略顯單薄,但也還是很不錯。她的演繹也是很用心很豐富。她的硬傷在於選歌。第一期的《阿楚》平淡如白開水,這一期的《蒙娜麗莎的眼淚》,我實在搞不懂這歌詞想說什麽,或者說,我可以試圖去搞明白這個詞想說什麽,但肯定不明白這個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那位又有什麽關係:旅行去療傷了,看到了蒙娜麗莎那幅畫,有了感想和聯想?神秘的微笑聯想到眼淚?用這麽豐富而優秀的聲音去演繹這樣一首莫名其妙的歌,不但可惜,而且因為不倫不類而吃了不小的虧。她應該去唱那些內涵更豐富的歌,沉靜下來,應該會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成大器也未可知。

(二)

我非常喜歡《我是歌手》這個節目的題目。在這個舞台上,沒有所謂的歌唱藝術家,沒有所謂的天王天後,大家作為歌手,一律平等。雖然幕後怎麽樣,大家或者不知不覺,或者心知肚明,但是這個標題至少表明了一種立場。這是難能可貴的。

那麽什麽樣的歌手是一個好的歌手呢?我個人認為,能被一首歌感動,讓這種感動在心裏紮根,然後用聲音和表演認真地把這種感動演繹出來,去感動其他人,這樣的歌手就是一個好歌手。

杜麗莎用這首《Vincent》完美地給出了一個好歌手的例子。首先,這首歌的歌詞是一首非常感人的詩,其次,音樂自然深情動聽動人,然後,杜麗莎的演唱,感情飽滿而含蓄,三位一體,在我看來是非常完美的演唱。杜麗莎很顯然被歌所感動,最後流淌下來的淚水是真摯而不做作的。她在情緒如此激蕩的情況下,還能完整地演唱下來,也體現了對嗓音很強的控製力。我不敢肯定在現場我會如何投票,但是在仔細聽過幾次所有這期的幾首歌之後,我會毫不猶豫把這一次的第一名投給杜。

這一期的杜麗莎,氣度溫婉雍容,舉止優雅從容,讓人為之傾倒。改編那些名曲都有自己的想法,並用聲音和表演很貼切地展示給觀眾,既不聲嘶力竭地去爭,也不預先設定自己就是來打打醬油,這個態度值得讓人尊敬。(喂,張傑,過來好好學習這一段。)

鄧柯在第二期的評論裏對杜麗莎《卡門》的評論,我覺得有一種漫不經心的輕浮。首先,他說杜麗莎走嫵媚性感路線,這根本就是憑對《卡門》的原曲印象在說話,無視杜的改編。在這一點上,本壇兔子的點評,說杜的卡門太女王太霸氣,倒是看得比鄧柯仔細。其次,退一步講,即使鄧柯沒有誤解,對杜麗莎的外形欲言又止地指指點點,我覺得也是對杜非常的不尊重。

(三)

最近有個詞比較火,叫“走心”,散見於各種評論,說某某歌手唱這首歌是走了心的,諸如此類,聽著總覺得這位歌手是一個貨物中轉站。這當然不是一個好歌手需要追求的目標。一個好歌手必須追求這種境界:這首歌是從他/她心裏流出來的。所以“走心”必須理解成“從心裏走出來”。我不知道諸多的評論家是不是做如此解釋。

鄧柯在第二期的評論中,批評“炫技就是不走心”的觀點。 如果我們從嚴格意義上去理解“走心”,細細體味一下,這個“炫”字本身就界定了不走心。因為,在演繹一首歌的時候,歌是主體,技術是用來表現歌的,既然“炫”技,這個就“技”就喧賓奪了主,於是這個歌變成了輔助和載體,目的是用來展現技巧的。既如此,你還能說“走心”嗎?

鄧柯說《opera #2》就是一首用來炫技的歌,好像也對。但是你去看一看歌詞,描寫的是一種彷徨和悲傷,所以最後的海豚音理解成仰天長嘯是比較合適的,像屈原的《天問》。如果我在這一點上理解正確,那麽vitas滿含笑容唱這首歌就不符合原意了,迪馬希的炫技,我覺得至少有一節爬音是沒必要的。

鄧柯在第二期的評論中有些說教簡直就是豎靶子批判,比如他說很多人把技術和藝術對立起來,又說:要知道,精湛的技術是自帶美感的。除了有些人出於不同的目的,我很難想象普通聽眾/觀眾會把技術和藝術對立起來,或者不知道精湛的技術是自帶美感的。問題是在於,當技術掩蓋了歌曲本身,這種演唱風格對不對?中國樂壇需要更先進的演唱技術,這沒問題,但或許中國樂壇更需要的是其它,要不然,體製內的民族歌手,哪個技術不是杠杠的,他/她們缺乏的是什麽?這還不明顯嗎?

其實,鄧柯隻要把“文質彬彬”這四個字理解透徹,就不至於因為被迪馬希的技術震撼,而寫出這些似是而非的觀點。

回到迪馬希,我認為這首《The show must go on》比第二期表現要好,理由是他出色的技巧很忠實地服務於歌曲本身,有些假聲的運用我也很認同,當然高音是一如既往地棒,所以整首歌(而不僅僅是技術)有震撼力。很遺憾的是他的英文發音。我一向對歌手唱第二語歌曲比較寬容,像前年的鄭純元,但這次迪馬希的發音嚴重幹擾了我的享受。

(四)

這一期大多數人都很努力,像譚晶,蕭敬騰,袁婭維,和迪馬希,但是最努力的當屬張傑。不光拚唱歌,還拚爭論。你們瞧不起我?我就是要唱,我就是愛唱,一直唱到你們接受我,認同我,認為我天下第一為止。問題是,你關起門來在家裏唱,愛唱,要唱,誰也管不著,是不是?你跑到《我是歌手》這個舞台,你認認真真唱,雖然《很奇怪我愛你》是首破歌,但總的來說唱得還是很不錯的,很多地方也很動聽,這也就行了是不?何必小孩子似的一副不服氣的樣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和觀眾argue?好好學學杜麗莎老師,多在台後下工夫,好好提高品位(給兔子點讚),才是正道嘛。

--我是不是對張傑太苛刻了點?人家真的是很努力。

趙雷的《成都》,很有股清新的味道,在張傑的吵雜之後,那種淡然,娓娓道來聽起來很舒服,一開始尤其如此,隻不過到了中後段,有些拖遝,變化太少。關於民謠類的歌在《我是歌手》裏吃虧,感覺其中一個原因是時間。一般民謠以簡單短小質樸自然取勝,要扯出五分多鍾時間,不下大功夫改編,就會有些重複的感覺。趙雷在最後拉上一幫小孩子來和音和收尾,既討巧,也很出彩。大家如果看過《功夫》,就會記得最後男主女主變成孩子模樣,那裏麵的意味非常深長,要多講就跑題了。我隻想說,趙雷這邊最後孩子們的演唱,和《功夫》最後的處理有異曲同工之妙,並不僅僅是用童聲來拉票。

說了這麽多,鄧柯說這一期歌手總體水平下降,我覺得也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