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歌手》2017第四期歌外話

(2017-02-11 22:14:05) 下一個

(一)

體製內的歌手有一項基本功是必須學會並運用自如的,那就是,唱菜單也要唱得聲情並茂。沒有這項功力,是無法在各種舞台上唱頌歌的。唱不了頌歌,卻又如何生存?

當這項功力越深厚,乃至成為歌手自身的一部分之後,自覺也罷,不自覺也罷,這歌手就越容易用這種對自己來說駕輕就熟的方式,來演繹各種各樣的歌曲。

於是問題就來了。喝白開水,有白開水的喝法,喝酒,有酒的喝法,平常說話,有平常說話的腔調,唱京劇,有唱京劇的腔調。你一定要用喝酒的方法去喝白開水,平常說法也拿京腔,怎麽看著聽著都會透出一股不自然來。

這就是譚晶的問題。這首《定風波》,饒是她唱得如何投入,如何深情並茂,我聽著就是在唱菜單,一路無感,一路昏昏欲睡。

同樣是技巧高明的,迪馬希的《秋意濃》卻是很出色的演繹。就這首歌來說,他整體對歌曲的把握比他的高音技巧要更讓人驚訝。如果說玉置浩二唱這首歌的時候,歌聲是從心裏出來的,那麽迪馬希至少很忠實地體現了此歌的內容,並運用技巧加以合乎情理的發展。迪馬希這首歌其實證明了,藝術感悟力比技術更重要。

我覺得,要麽是譚晶的藝術修養太閉塞,無法去深刻理解不同歌曲的內涵,要麽就是太偷懶,反正菜單我都能唱得聲情並茂,唱這種本身帶感情的歌,那還不是小菜一碟?還有其它原因嗎?我需要有人給我解惑。

(二)

大家開會,某人發了個不合時宜的言,大家聽完,麵麵相覷,啊,很有意思,不錯的觀點,然後趕快轉移話題。趙雷的《理想》,就是那個不合時宜的發言。人家整場都唱愛情啊親情啊,唱得死去活來,恨不得往觀眾席裏扔催淚彈,你卻去唱《理想》。理想這個詞,現在沒多少人認識了吧?現在關於這個話題,還有什麽好談的,還有什麽好唱的?你要談,要唱,那也得整得和汪峰一樣,高大上,人生,理想,生存,迷惘,花狸狐哨,虛無縹緲,大家才會生出莫名的共鳴。你唱填飽肚子,睡過車站啥啥的,太普通,太平常,太往塵埃裏去。我們來這兒,無非就是痛痛快快輕輕鬆鬆地流幾滴眼淚。你讓我太沉重,我不想太沉重,但還是要顯得很沉重,很被感動的樣子,這個歌不合時宜,非常不合時宜,你讓我不爽,我不投票給你。

可惜,浪費了...

(三)

要說扔催淚彈,這一期諸位歌手各有各的扔法,值得一提的是杜麗莎《真的愛你》。關於《魯冰花》,還真沒有聽過唱成這麽大氣磅礴的,一開始很不適應。但是越往後聽,越覺得杜麗莎推陳出新的唱法有獨到之處。簡單來說是四個字,笑中含淚。她的豁達積極的唱法,不但沒有削弱感染力,反而有一種出其不意的效果,貌似譚晶和林憶蓮都紅眼了。她的動作和第一場《Imagine》差不多,我覺得有點設計的痕跡,但總的來說,是非常感人的演唱。

其它的,第一名,第二名,和第六名,無非就是誰聽起來更深情一點而已。那個老蕭,彈琴的時候肩一聳一聳的,是個什麽習慣?太讓人出戲了。

張傑的歌唱得沒啥問題,問題多在歌外。

袁婭維的兩段歌詞不知道是如何連接上的,後半段唱得比較灑脫,味道不錯。但是,唱soul,首先要有那個soul...勇敢的嚐試,還算成功吧。

總的說來,這一期比較無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