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第安係列07: 徹底的輸家

(2018-06-23 10:19:28) 下一個

英國人和法國人從踏上北美土地那一天起,彼此之間就開始明爭暗奪。開始時,大家麵上還帶著紳士微笑,比較文雅地你上邊遞我一拳,我下麵踹你一腳。發展到後來,北美殖民地巨大的貿易市場和利潤讓所有人紅了眼,於是也就顧不得許多,兩個國家如潑婦打架,扯發拽耳扭在一起,這就是北美曆史上著名的“英法戰爭”。

 這場發生在印第安人家園裏的白人戰爭最後法國敗下陣去,心猶不甘。後來,美國人要獨立建國,與母國英國人打起來。法國人以很高熱情支持這場革命,給予極大物力和財力支持。國王路易十六因此債台高築,最後倒台被砍了頭。那個聳立在紐約港口的自由女神像,是法國人特意鑄造了送給他們的敵人的敵人,美國人,表示祝賀的。

這尊自由女神像,並不具備人們懷著美好願望所賦予它的那些高尚內容,它不比《紅樓夢》賈府門前那對石獅子具有更多含義。焦大醉酒後大罵整個賈府隻有門前那對石獅子是幹淨的。而我無論酒醒酒醉,都無法說這尊自由女神像很純潔。石獅子就是石獅子,一對擺設罷了,無所謂幹淨不幹淨。而一個女神銅像也就是個銅像而已,賦予太多含義也很無趣。

  英法殖民者爭鬥,印第安人自然而然分成英法兩個追隨派。戰爭之前,英國人和法國人分別向效忠自己一方的印第安人許下種種美好諾言。然而英國人勝利後,一方麵嚴厲懲罰那些跟隨法國的印第安人,另一方麵,既然已經趕走法國人,自己這一方的印第安人便無太大利用價值,戰前諾言的兌現便可有可無。印第安人處境由於英國人沒了後顧之憂反而更加糟糕。

 一位美國史學家說:“無論最初選擇哪一方,無論最終贏家是哪一方,毫無疑問的是,印第安人注定是最後的輸家,永遠的輸家和徹底的輸家。”

 1752 年,今天的美國俄亥俄州地區,一些受法國人支持的印第安人攻擊英國人一方的印第安人,殺死一個酋長和十三名武士以及一個英國人,並扣押另外三名英國商販。新法蘭西總督隨即以維穩為名,派出法國軍隊和印第安人聯盟武士加強對這一地區控製。該地區印第安人紛紛轉向法國人進行貿易。

 英國人自然不肯吃虧。1753年秋,佛吉尼亞總督命令時年二十一歲的華盛頓少校(後來的美國第一屆總統)率一隊人馬去警告法國佬,告訴他們那是大英帝國的地盤,讓他們滾蛋。雙方發生激烈交火,法國人讓年少氣盛的華盛頓先滾了蛋。

 第二年春天,華盛頓再次率部隊開進這一地區,修建城堡和構築公事,準備與法國人長期耗下去。但急於報複的華盛頓忍耐不住,還是主動出擊了。在一場伏擊中幹掉十名法國士兵和一個法國特使,另外捉了二十名俘虜,華盛頓迫不及待將戰果上報。

 事後證明這些法國士兵是保護這位特使前來與英國人進行和平談判的,年輕的華盛頓少校反應過於激烈了。不無尷尬的華盛頓爭辯說,他認為這些法國人懷有惡意才動手的。

不管怎麽說,華盛頓的莽撞,演變成英法戰爭導火索,曆時七年的戰爭隨後爆發。大量英法士兵、平民百姓以及印第安人死於非命,無數房屋被毀,農田牧場長期荒蕪。

華盛頓是位舉世公認的偉人。即便在過去中國人民被政府教唆,最仇視美帝國主義的年代,善於潑髒水的禦用文人們也沒有抹黑、醜化過這位偉人。我們的小學課本裏甚至有華盛頓兒童時淘氣砍櫻桃樹後勇於向父親承認錯誤的故事。盡管這個故事後來被證明是胡編亂造的。

也許是一種本能,常人傾向於對偉人卑躬屈膝,掐肩獻媚。自己先跪倒,仰望上去,覺得偉人的確偉岸。誠然,蠢人距偉人有萬裏之遙,所以蠢人注定無法變成偉人;但偉人離蠢人,卻往往僅有一步之距。不幸的是,偉人一旦愚蠢,必是大蠢,更不幸的是,尋常百姓命脈就拿捏在這些偉人手裏,偉人大蠢的結果就是百姓大遭殃。

 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毛澤東大蠢起來,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餓死成千上萬老百姓。斯大林愚蠢暴戾的時候,清洗上百萬蘇聯民眾。而希特勒發起瘋來,直接導致全球七千萬多人死於非命。

 人們總是痛恨咒罵小人,崇拜歌頌偉人。其實小人和偉人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小人小到極致、小到精致,便成為偉人。而那些自以為是偉人的人,往往已經不是人。

法國人被華盛頓徹底激怒。一個暴風雨之夜,九百多名法國士兵攻克華盛頓的城堡。一場激戰後,大部分英國士兵戰死,華盛頓少校和剩下的老弱病殘士兵投降。不知道華盛頓與法國人談了些什麽,他被允許活著離開,這件事至今沒有人可以解開謎底。

1755年,愛德華·布拉德多克(EDWARD BRADDOCK)將軍率領一支兩千人的英國軍隊進攻法國人。這時候,少校華盛頓已經變成布拉德多克將軍的副官。這位將軍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實在不應該讓一個比他聰明十倍不止的人當副手。

 嚴陣以待的法國人率領熟門熟路的印第安聯盟軍隊對昂然而來的英國軍隊進行了無情屠殺,布拉德多克將軍當場戰死。華盛頓帶領剩下不到五百人的英國軍隊從戰場上成功逃脫。

作為副官,在上司戰死的嚴酷局麵下,華盛頓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全身而退,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可以想象肯定不容易。美國曆史上四十多位總統,大概隻有那個愛拉褲鏈愛撒謊的克林頓總統,在智商上可以與這位善於保命的總統比個高低。

接連的失敗使英國人意識到,要想打敗法國人,必須得到當地印第安人幫助。通過威廉姆·約翰遜(WILLIAM JOHNSON),英國人與一些印第安部落建立反法聯盟。

 約翰遜是一個在與印第安人貿易中發了大財的英國商人,在俄亥俄州地區修建有自己的城堡。牛羊無數,奴仆成群。約翰遜是一個很有眼光和頭腦的商人,他與印第安人貿易時沒有英國式的令人討厭的傲慢,買賣價格公平,尊重當地人風俗。他甚至娶了一位酋長女兒為妻,與很多酋長私人關係非常好。這些印第安人願意幫助他,他的生意也就愈做愈大。

以後的戰事中英法互有勝負,但悲劇一直伴隨印第安人。一次戰鬥中,跟隨英國人的莫霍克(MOHAWK)族酋長陣亡,被跟隨法國人的伊若闊伊斯(IROQUOIS)族武士殺死。這兩個民族從此開始長達幾代人的互相仇殺。他們原本是近鄰,世代友好,互通婚姻,親如兄弟。如今在自己的土地上,為了歐洲白人,反目成仇,不共戴天。

這是典型的東方式悲劇。近代曆史上,西方人來到中國土地上,很樂意看到中國人彼此間殺來殺去,這樣他們趁火打劫就容易多了。今天的美國在中東仍然樂此不疲地玩著這個簡單的遊戲。他們扶植當年的薩達姆與近鄰伊朗相互殘殺十年,使這兩個有豐富地下資源的國家一貧如洗。如今絞死不肯再聽話的薩達姆,又揚言要收拾伊朗。

英法交戰時常常互相抓獲俘虜,兩國之間簽有戰俘保護協議,但有時雙方殺紅了眼,不肯饒過對方,便各自慫恿自己一方的印第安人對這些俘虜進行屠殺,事後相互推諉,戰爭結束時把這筆帳算到印第安人頭上。

 1758年,戰爭開始向有利於英國方向轉化,英王室敏銳地看到北美殖民地潛在的巨大商業利益,英格蘭首相親任英方最高軍事領袖,號召國會全力支持前方殖民地對法國人的戰爭。

英國派出強大艦隊封鎖法國人在大西洋上的航道,切斷他們的給養和軍火補給線,同時大量的武器彈藥和糧食源源不斷地供給英國軍隊和聯盟的印第安人。英國人士氣大振,越戰越勇,在今天加拿大的紐芬蘭地區和魁北克地區連連重創法國人……

長達七年之久的英法北美戰爭,隨著《巴黎和平條約》簽定落下帷幕,法國佬低下頭,屈辱地割讓大部分新法蘭西殖民地給英國人,法國勢力在北美從此一蹶不振。

英國人興高采烈,宴會狂歡,論功行賞,加官進爵。印第安人除了跟隨法國人的部落受到嚴厲懲罰之外,其餘什麽也沒有得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georgegan 回複 悄悄話 Absolutely a good series of works. Thang you!
fonsony 回複 悄悄話 英法的強盜嘴臉在中國就顯出了,毒犯
fonsony 回複 悄悄話 世上那有什麽道義道德正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