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越戰期間,中國援越抗美,傾力相助。也可以說這場戰爭是冷戰時期,東西方新武器、新戰術的試金石。中國為什麽要援助越南?中國的哪些戰術使得越南打敗了美國?這些決策和經驗的背後到底還有什麽意義?
本期節目邀請資深軍事專家宋心之先生和資深軍迷田晨先生,一起討論那場戰爭的背景和戰爭使用的戰法。
1. 越南戰場上的多國博弈
宋心之:這就是一個大國的多方麵的博弈了。作為美國,它有一個多米諾骨牌理論,怕南越政權倒掉之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麵臨共產主義思潮的顛覆,所以它要堅決挺住南越。作為越南,從胡誌明那時候起,就不止簡單地說我要統一南北方,它野心更大,著眼於整個印支聯邦。蘇聯在東南亞地區影響力有限,它的大國博弈目標就是我要插手東南亞事務。
2.中國成為越南抗美的大後方
田晨:援越抗美的時候,越南軍隊的主要軍事行動,它的決策都是自己做出的,包括這些戰鬥行動也都是他們自己來實施,中國軍隊是完全不參與的。中國就是幫越南守住幾塊交通線的防空。
宋心之:所以這樣一些行動,基本上就是援助性的,而不是直接對抗。美國對這事也很在意。自從在朝鮮跟中國發生對抗,打了那一仗以後,它發現,中國軍隊參戰簡直是一場惡夢。它也是要盡量和中國對抗。
3.中國高射炮的戰果驚人
宋心之:我們做了一個統計,就是在二戰時期,用我們這種炮大概是三千發炮彈擊落一架敵機,那麽在越南戰場的時候,我們也做了一個統計,空軍高炮部隊的戰果是一千發炮彈一架敵機。
4.中美裝備對比懸殊 中方戰法靈活巧妙
田晨:美軍形成跨代的壓倒性的技術優勢,就拚命地炸。中國這方麵比不上,手中的兵器也有限,怎麽辦?就以劣勝強。美方總是有弱點的,那好,中方就調整戰術戰法。
宋心之:中國有一個特別有傳統的一個作戰思想,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消滅你的有生力量。簡單地說,就是集火近戰四個字,集中火力,近距離作戰。它這一個作戰結果和威力,就使得美軍基本上一進入越南北方的陣地轟炸,就非常緊張。
5.中方創製八字方針有效應對美方子母彈襲擊
田晨:實際上這個工事不能算是戰法,它是一種工事構築的原則。因為它飛機過來,它要殺傷你高炮陣地上的這些人員,一扔就幾箱十幾箱,好幾百枚,上千枚這種子母彈就扔下來了。那你怎麽防它?哪兒哪兒都是,往哪兒躲?怎麽防?
宋心之:就是它周圍壘一個坡,上麵開口很小,這炮能轉就行了。彈藥都儲存在這個底下,人,往底下跑。基本上一看到有子母彈,一蹲下就防住了。子母彈落在這個坡上,就滾到外麵去了。另外,交通壕全有排水溝,戰士見著子母彈就往裏頭掃,甚至有的戰士就拿著掃把,一看見子母彈,一掃,把所有的全都掃到溝裏去。
6.援越政策是否得不償失?
宋心之:從中美關係來看,中美後來雙方通過緩和、談判來確定雙方的利益底線,互相尊重,這樣對雙方都有利。這個結果,不可能是談出來的。是打出來的。
田晨:從中越關係來看,對外任何援助,我們不能不講原則。要以我們國家的利益為中心,互惠互利,咱們是要雙贏甚至三贏。
宋心之:這個是我們後來對外援助政策的一個很大的教訓。就是你給多少,給什麽項目,其實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全越好,給到點上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