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君

生於七十年代,農村人,學習差。執著從軍,終遇出路。。。
正文

你不知道的六大中藥王品

(2015-02-09 18:48:59) 下一個

狗皮膏藥

 

 

神奇的狗皮膏藥

 

乾隆57年時因進京參加會試,名醫陳修園給當時權傾朝野的和珅治過腿疾。當時和珅患足瘺不能上朝,陳修園讓殺一條狗取皮和藥裹於患處,十餘天就痊愈。這就是狗皮膏藥的由來。

有中醫說,“狗皮膏藥”的得名是因為用來托附藥膏的材料最初是結實耐用的狗皮;民間還傳說,“狗皮膏藥”的發明者和祖師爺是八仙之一的“鐵拐李”。但無論如何傳神,有狗皮親自參與的“狗皮膏藥”真的從江湖上銷聲匿跡了。

 

狗皮膏藥配方奇

 

據采訪到的中醫醫生介紹,“狗皮膏藥”最早確實是用狗皮做藥膏的依托材料,慢慢就成為對外用藥膏的通稱,其藥膏的成分通常是老中醫開出的方子,藥方因病種而調整,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祛風濕和治療腰肌勞損等病,見效快。

因狗皮來源緊張,藥膏的依托物也由原來的狗皮變成後來的油紙、帆布,再到現在更多的高級材料。雖然有狗皮親自參與的狗皮膏藥已經絕跡了,但以這種形態出現的膏藥都是對狗皮膏藥的延伸。“狗皮膏藥”經常用到的血竭、三七、冰片、沒(發音mo)藥等藥材,仍會出現在各種膏藥中,且治療病種基本相似。它們的給藥途徑,都是中醫所說的敷貼療法。

 

消失的狗皮膏藥

 

 

狗皮膏藥已經消失

 

狗皮膏藥”本身的製作工藝很複雜,後來人不願去學或很難學到位,是導致“狗皮膏藥”失傳的主要原因。“狗皮膏藥”要用麻油熬製,其間對火候很有講究,藥膏熬老了貼不住,熬嫩了就對皮膚有刺激性。而且,熬製時添加了鉛丹,在熬製過程中易產生醛類、酸類的水溶性附著物,這些物質對皮膚有刺激性,因此熬好的藥膏要放到水中漂洗或埋入潮濕的地下一段時間,以去“火毒”。

正是由於其製作工藝複雜、配方難統一,目前國家還無法用某一個標準去考量“狗皮膏藥”。如果按現有的GMP標準(藥品生產強製性標準)去衡量,“狗皮膏藥”基本不符合要求,拿不到生產許可證。因此,就算有些醫院可以自己生產“狗皮膏藥”,但因為拿不到自製劑批準文號,也被禁止生產。“狗皮膏藥”自此成為傳說。

 

中藥之寶:安宮牛黃丸

 

 

安宮牛黃丸

 

安宮牛黃丸出自清代人吳瑭所著的《溫病條辨》,與紫雪丹、至寶丹並稱同仁堂“中藥三寶”, 在同仁堂的十大名牌藥中,安宮牛黃丸排第一,主要用於高熱昏迷、熱入心包、痰迷心竅。

安宮牛黃丸由牛黃、犀角、麝香、黃連、黃芩、生梔子、朱砂、珍珠、冰片、明雄黃、鬱金組成。其中,牛黃是名貴的中藥材,在中成藥中使用很廣。在我國醫藥史上,牛黃的應用已有2000多年曆史。

 

安宮牛黃丸為何昂貴

 

天然牛黃就是牛的膽結石,外號“烏金”,實際上比黃金更為稀缺,1公斤能賣20元萬人民幣,而且貨源不穩定。同仁堂為此研發出人工牛黃,依據天然牛黃成分的分析,用現代科學方法,從牛膽汁中提取,人工製造而成。

 

安宮牛黃丸為何昂貴

 

盡管人工牛黃已經普及,但安宮牛黃丸至今仍然用天然牛黃和天然麝香。安宮牛黃的作用是清脾熱、化痰、退燒,病人要是昏迷不醒,必須用麝香芳香開竅,蘇醒神誌。其他的藥都能用合成的麝香,隻有安宮牛黃丸不能用,它是一種搶救藥。正因為原料難求,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目前市售350元一丸。在臨床上,安宮牛黃丸不能長期使用,一般1天1丸,連續吃以3-7丸為宜。這與藥丸裏的朱砂等成分不無關係。朱砂含有重金屬砷和汞。

更令人咋舌的是,1993年之前生產的安宮牛黃丸的售價過萬。這是由於傳統方法生產安宮牛黃丸,曾使用犀牛角作為原料,但隨著1993年後我國嚴格執行《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等環保法規後,野生犀牛角明令禁止用作製藥原料,生產廠家改用水牛角以替代。而天然牛黃由於稀缺,不能滿足需求,也逐漸改為人工牛黃代替。不過不少人仍然認為,犀牛角和水牛角雖然成分類似,但是從成分和藥效上,都與天然的產品存在一定差距。所以,1993年之前產的含有犀牛角成分的安宮牛黃丸身價倍增。

 

片仔癀:國家絕密

 

 

國家秘密片仔癀

 

福建,漳州。一個曾經無名的南方小城,因為一劑中藥而名揚四海:片仔癀。這是源於明代宮廷的秘藥良方,由於一位禦醫的出逃流傳民間,藥方被譽為國家絕密。據說外國人曾多次派間諜竊取配方均未成功。

 

片仔癀傳奇

 

相傳,明嘉靖年間,一位宮廷禦醫因為不滿暴政,攜片仔癀神秘藥方逃出皇宮,並在璞岩寺出家為僧。他用其所攜秘方及獨特工藝精製出片仔癀,幫助寺內僧眾解除病痛疾苦,凡紅、腫、熱、毒、痛者,隻需吞服一片,立刻見效。它使用方便,既可吞服,也可外用,且療效奇特,時間長了,附近的百姓都知道了,紛紛到寺中求藥。就這樣,片仔癀從宮廷流傳到了民間。

但明朝動亂中,檔案盡皆流失,包括禦醫的秘方也不知去處。唯獨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一二。書中記載三七產於南方深山,既稀又貴,用三七入藥傳入宮廷,再配置成方,用特殊工藝製作成片仔癀,後定為宮廷秘方。民國時期,片仔癀秘方為漳州“馨範茶莊”所得,並生產“僧帽牌片仔癀”應市,片仔癀才再次麵世。

 

靈丹妙藥片仔癀

 

 

內外皆可用 效果好

 

據臨床證明,片仔癀對肝炎、膽囊炎、跌打、燒傷等均有獨特功效,特別是對癌症患者,早期服用可根除,晚期乃可延長壽命,並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是消除病痛、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藥。

在片仔癀四味公開的秘方中,天然麝香因為來自保護動物麝而尤為珍貴。片仔癀得到國家的特別許可,使用天然麝香,每一粒的外包裝上,都被要求貼上中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專用標識,這種特別保護身份使得片仔癀價值倍增。

 

六味地黃丸:三補三瀉的良藥

 

 

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是補腎名方。最早是“八味地黃丸”。後來,宋代名醫、兒科專家錢乙把八味地黃丸裏麵的附子和桂枝這種溫補的藥物去掉了,變成了現在的六味地黃丸,並用它來治療小兒先天不足,發育遲緩等病症。

 

三補三瀉養腎陰

 

到了明代,中醫有一派非常推崇“腎”的作用,認為腎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時間,很多名醫倡導補腎。比如當時的名醫薛己最善補腎,他就主張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用八味地黃丸。薛己的實踐為許多後世醫家認可,他們倡導的補腎觀點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

六味地黃丸方子裏麵的每味藥的份量的分配是相當講究的,它們分別是:熟地八錢,山萸肉四錢,山藥四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澤瀉三錢(此比例通常不輕易改變)。這是六味地黃丸最妙之處。藥方配伍三補三瀉,三位主將進入肝、脾、腎三經,同時派了三位助手進入這三經瀉去該經的邪氣。這一全麵的調理身體的方藥,經過了近一千年的臨床考驗,成為了中成藥中最為著名的方子。

 

服用六味地黃丸要辯證

 

 

辨清病症再服用

 

六味地黃丸主要是治療那些腎陰虛而陽盛的人,陽亢乃至強陽不倒,堅持服用療效頗佳。但是現代人一般都是陰盛陽虛的體質,如果再服用六味地黃丸,隻能使陰邪更盛,而陽氣更虛。外在表現就是這個人越發沒有力氣,做事沒有精神,爬完樓梯都要喘半天。

所以使用六味地黃丸首先要辨清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腎陽虛的人絕不可用,腎陰虛的人也不可多用,以服後收到效果為準,食用過多也會傷害身體。

 

阿膠:滋補華夏兩千年

 

 

滋補聖品 東阿阿膠

 

關於阿膠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本草經》,其曰:“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一名傅致膠。”阿膠作為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中成藥,滋補著華夏文明的體魄。元曲曾有:“阿膠一碗,芝麻一盞,白米紅餡蜜餞,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帶笑看,潤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錢”。

對於這個曆史悠久、家喻戶曉的中成藥,李世忠對它的屬性做了一個說明:“對於阿膠的屬性,應該從兩方麵來看:第一,它受到《國家藥品管理法》的管理,產品文號是‘國藥準字’,所以它在生產上屬於藥品;第二,它又是具備保健功效的補品。所以阿膠的屬性應該是兼具保健和治療兩方麵。”

 

阿膠的好壞取決於原料

 

 

好阿膠要好原料

 

製作阿膠需要兩個原料條件,分別是烏驢皮和阿井水,而這二者又有何過人之處呢?

先說烏驢皮。其實最早人們製膠是用牛皮,在魏晉時期黑驢乃是來自阿拉伯之西奈半島的進貢之物,很是罕見,隻是隨著時代的推移,驢子強大的繁殖能力才使他們在中原地帶紮下根來。再加上漢唐時期牛皮多用來製作兵革器械,所以驢皮才逐漸成為人們製膠的原料,而在實踐過程中,人們也發現驢皮製出的膠品質最好,功效也最佳,這才將驢皮作為製膠的最佳原料廣為流傳。

除了驢皮,再說阿膠的另一個必要原料:阿井水。阿井水是河南原濟河的一股潛流,水經地下岩石和沙礫層過濾,不但起到清潔作用,同時也帶入鈣、鉀、鎂、鈉等礦物質,故色綠質重,每擔水比一般井水或河水重3-4斤,用此水與驢皮熬製阿膠,因水質重,雜質及漂浮物便於打上來,雖經炎夏酷熱也不變形變質。

除了原材料的特殊性,阿膠製作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多達50多道工序的製作工藝,而這項工藝是國家級保密工藝,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李世忠介紹,隻有具備了烏驢皮、東阿水和獨特的製作工藝這三個條件,所製的驢膠才能被稱為東阿阿膠,其價值也就非同一般了。

 

冬至熬膠出極品

 

在皇家專用製阿膠的工藝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限製,就是從冬至到來年的三月。中醫理論大家陳修園分析說:“所以妙者,驢亦馬類,屬火而動風;肝為風髒而藏血,今借驢皮動風之藥,引入肝經;又取阿水沉靜之性,靜以製動,風火熄而陰血生。”

按照陰陽五行學說,冬季屬於陰性,在冬至這一天,陰性的寒冬就進入了轉折點,夏季的陽氣開始了最初的滋長。水也為陰性,因此“阿水沉靜”,阿水勾兌進冬至的第一縷來自大自然的陽氣,做出來的阿膠當然才能是“水火相濟”,陰陽獲得絕佳平衡。

雲南白藥:江湖盛傳百寶丹

 

雲南白藥

 

雲南白藥原名百寶丹,是著名醫師曲煥章所創。曲煥章年少時,父母雙亡,有一天,16歲的曲煥章突患重病,倒在了個舊縣街頭,幸而被姚連鈞所救。姚連鈞是一位精通外科藥理的遊醫。隨後曲煥章就拜姚連鈞為師,幾年下來,曲煥章得到了師傅的全部真傳。1902年,一種取名為“百寶丹”的傷藥被曲煥章研製出來,這種白色的藥末具有很強的消炎止血、活血化淤功能。人們根據它的外觀把它叫作“白藥”。這一年,曲煥章年僅22歲。

 

戰爭神藥白寶丹

 

曾經給雲南省主席龍雲擔任過侍衛長的朱希賢,當年在台兒莊戰役中,對白藥有了親身體驗:“傷口負得太重,拿出自己的白藥灑上一點。白藥灑上去以後,包紮起來,兩天傷口就愈合了。差不多每個人都把白藥看成救命的至寶。”

台兒莊一役,不僅打出了滇軍的威名,也讓曲煥章百寶丹聲名遠揚。解放後的“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戰役再一次展示了雲南白藥神奇的藥效,特別是在越南戰場上,在周總理的號召下,數百萬瓶的雲南白藥奔赴戰場前線救死扶傷,一時成為佳話。

 

雲南白藥的正確用法

 

 

你用對了嗎?

 

我們在評書中總是聽說金創藥塗抹在外傷傷口上,會止血消毒,以至傷口愈合。而實際應用過程中,雲南白藥是以口服為主。雲南白藥的止血作用,須口服後,經過體內一係列複雜的生理過程來完成,而不能靠其藥粉簡單地直接作用於傷口血管,來達到止血的目的。該藥不像專用止血粉那樣,經過特殊處理,如果直接塗抹在傷口上,容易產生感染。所以一般的跌打損傷,應該按說明內服雲南白藥,而非外敷。

正確的外用雲南白藥方法應該是,施用在紅、腫、瘡、毒膿破潰之前,一旦破潰,則不可再外用。外敷於病灶時,對於皮膚無損者要注意防止藥物幹燥;皮膚受損者,首先必須徹底清創消毒,清除異物後再依創麵敷用。此外對於有些病症可以對穴位進行外敷,主要有神闕穴,敷貼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