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悠揚的蒙古傳統音樂烏蘭巴托的那達慕大會上響起,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會切磋箭道。這是習近平上任以來,第一次正式訪問這個和中國有4000多公裏邊境線的鄰國。這場“走親戚式”的暖心之旅,將中蒙關係帶入曆史最好時期。日媒認為,習近平此次雖然特意強調和展示重視鄰國的姿態,但其背後卻另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確保資源,第二是牽製日本和美國。
在“從北京到烏蘭巴托/中國茶文化藝術展”上,數十名中蒙各界優秀青年歡聚在烏蘭巴托中國文化中心。青年人已經開始在國際交流的舞台上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圖為郭傑拍攝的中蒙青年聯歡。
蒙古,在蒙古高原之巔,曾經是成吉思汗大蒙古帝國之一部分,國土麵積近160萬平方公裏,大於全球半數以上的國家,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相當於3個法國、43個台灣,比內蒙古還要大出近40萬平方公裏。北依全球國土麵積最大的俄羅斯,南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曆史上曾被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等遊牧民族統治,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紀末,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
清朝末年,沙俄與清政府簽訂了一係列不平等條約,並在辛亥革命之際支持建立“大蒙古國”。1913年沙俄與北洋政府簽訂了《中俄聲明》。聲明規定: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但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軍隊,不得移民。現在的蒙古人民共和國文化上全麵俄化程度很深,俄語是第二語言,使用蒙古語西裏爾字母。
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後,蘇俄忙於內戰,無暇東顧,時值蒙古內亂,北洋政府將領徐樹錚派兵進入外蒙古,恢複蒙古的主權,但1921年被蘇聯軍隊和喬巴山的軍隊驅逐出蒙古,隨後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烏蘭巴托。蒙古第二次獨立,北洋政府及其之後的南京國民政府對其獨立一直不予承認。
半個多世紀以來,蒙古國一直是蘇聯的盟國,1945年日本戰敗前夕,根據美蘇雅爾塔協定的結果,國民政府被迫同意外蒙古自決公投,超過99%的票數支持蒙古獨立,1945年雅爾塔會議上,美國請蘇聯出兵解決中國境內的日本軍隊,蘇聯條件是“維持蒙古利益現狀”。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政府跟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承認外蒙古獨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另簽《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承認外蒙古獨立。圖為四十年代蒙古人民軍。
1949年10月16日,剛成立半個月的新中國與蒙古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當時蒙古正值第一、二個五年計劃時期,勞動力短缺,中國便派出兩萬多人援助蒙古。但當時蒙古財政薄弱,工人工資隻能在蒙古境內使用,不能寄回中國。圖為毛主席50年代和蒙古總理澤登巴爾。
六十年代,在蘇聯“國際分工”的幌子下,牧業發達的蒙古人民很難吃得起肉。盡管如此,當時烏蘭巴托的普通人家,已經用上了抽水馬桶,但郊區百姓仍然是糞坑,清理糞坑的工作由大量逃荒的華工來做,在華工看來,掏糞雖然苦,但“這裏有大米白麵吃,而在家鄉卻吃不上。”圖為蒙古牧民在國有農場擠奶。
七十年代,由於中蘇關係惡化,蒙古“一邊倒”傾向蘇聯,“蘇蒙”友誼進一步發展。當時,蒙古各省的省委書記66%是在蘇聯共產黨中央高級黨校學習畢業的,20%的中層幹部的夫人是蘇聯人,幹部普遍以娶蘇聯妻子為榮,娶了蘇聯人為妻,就可得到更多信任和提拔。圖為蒙古人民軍總司令尤睦佳·澤登巴爾和他的蘇聯妻子以及兩個兒子。
八九十年代,社會主義陣營大動蕩,一些青年公開批評國家政策,烏蘭巴托能經常看見批評國家政策、呼籲民主改革的傳單,全國各地群眾示威遊行,這促使蒙古由社會主義製度轉入民主化市場經濟體製。1990年,蒙古舉行了第一次民主化多黨製議會自由選舉,並於1991年通過了第一部尊重人權自由的民主憲法。圖為蒙古議會大廈。
截止到2013年,擁有130萬人口的烏蘭巴托,汽車擁有量超過30萬輛,幾乎家家有車。蒙古國建立了完善的免費教育製度,文盲率不到2%,超過80%的公民享受醫保,甚至免費住院。有觀察說,蒙古是未來十年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憑借每3~4年便能實現經濟總量的翻倍,蒙古有可能創造下一個迪拜奇跡。圖為烏蘭巴托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