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北京觀察(tkpbjgc)綜合報道,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據透露,中國將舉辦大規模的閱兵儀式,展示軍威,這是習近平上任後的首次大閱兵,也是中國首次在10月1日國慶節以外的日子舉行閱兵式,邀請外國首腦更是史無前例。
資深軍事研究員、澳門國際軍事會會長黃東表示:“過去都是國慶逢十的周年閱兵。這次反法西斯勝利周年大閱兵,將是習近平任內第一次閱兵,意義非同尋常。”閱兵是一個國家極其隆重的大事,是國威、軍威和民族精神的體現。
“這次大閱兵具有多重意義。”黃東說,習近平近期在軍隊掀起反腐風暴,打掉前軍委副主席徐才厚等一批“大老虎”,“習近平通過任內的第一次閱兵,展示反腐、治軍成果,同時也可以通過大規模的閱兵展示軍威,進一步鞏固其軍權”。
回顧過往的大閱兵,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開國大典,毛澤東等開國元勳閱兵。建國初期毛澤東多次進行國慶閱兵,但到“文革”時,閱兵被取消。鄧小平主政後,在1984年進行了建國35周年閱兵。最近的兩次閱兵,就是1999年江澤民主持國慶50周年閱兵,以及2009年胡錦濤主持國慶60周年閱兵。
舉辦大閱兵,可以展示習近平對軍隊的掌控以及刷新解放軍的形象。自從徐才厚、穀俊山貪腐集團爆發之後,解放軍已暴露出內部的一係列問題。舉行大閱兵,不僅可以提振軍心士氣,還有助於恢複公眾對解放軍的信心與信任。最重要的是,習近平也可向外界展示牢牢掌握軍權,提升個人權威,為今後的順利執政打下基礎。
中共建政後,為提高人民自豪感和震懾帝國主義,從1950年至1959年,年年都舉行國慶閱兵式。到1960年,中央決定國慶節“5年一小慶,10年一大慶,逢大慶閱兵”,這一規矩沿用至今。不過,1969年因中蘇邊境武裝衝突,戰備氣氛濃厚而取消閱兵式。1979年文革剛結束,為免勞民傷財也沒有閱兵。
直到1984年,鄧小平為展示改革開放成績和提高個人威望,破例在國慶35周年之際舉行大型閱兵式,令國際矚目。之後的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均在主政期間按照舊規矩各閱兵一次。按慣例,4年後的2019年(國慶70周年)又要閱兵。所以此次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屬於破例。
日期方麵,一般認為將在9月3日的法定抗戰勝利紀念日進行閱兵,而非8月15日的日本宣布投降日。屆時除了進行武器裝備展示、軍隊檢閱之外,群眾遊行隊伍中是否有曆代領導人頭像方陣,也備受關注。
中國舉行抗戰大閱兵的特殊意義
這次即將舉行的閱兵式是首次與國慶節無關。習近平主席一方麵要向國民展示他完全掌控人民解放軍,另一方麵也是要牽製日本的安倍政權在曆史認識和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上自律。
利用戰爭勝利紀念日舉辦閱兵是國際慣例,美國、法國、俄羅斯莫不如此,譬如去年6月,法國邀請美俄英等國領袖參加盟軍諾曼底登陸70周年閱兵式。俄羅斯則隔三岔五就舉行各種形式的紅場大閱兵,以展示國威軍威。對於中國來說,舉辦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眾所周知,日本首相安倍上台之後,政治上向右轉,軍事上強軍備戰,將軍事矛頭對準中國,而日本背後的美國亦在推波助瀾。中國必須對日本還以顏色,通過舉行抗戰勝利大閱兵展示國防現代化的最新成就,既可以向美日等國示威,又提醒國人警鍾長鳴、居安思危。
日本是崇拜強者的民族,美國在日本上空丟了兩顆原子彈,徹底征服了日本,使其至今仍服服帖帖。蘇聯紅軍當年席卷東北,將百萬關東軍一掃而光,日本至今在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本報注)問題上不敢越雷池一步。中國與其口斥日本,還不如舉行一場盛大閱兵式,展示最先進的國防科技,讓日本垂下驕傲的頭顱。
在安倍政府轉向軍國主義的大背景下,抗戰更不應該被遺忘。當局舉辦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閱兵,可以將蒙受的苦難和屈辱轉化為走向未來的民族凝聚力和正能量,再度凝聚民心民意。
軍事研究員黃東認為,這次閱兵也是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針對日本的意圖明顯。近年因釣魚島主權爭議,中日關係低迷,同時日本國內右翼勢力抬頭,“中方舉行大閱兵,無疑是給日本壓力,希望日方正確對待侵略曆史”,同時,閱兵式邀請普京出席,也可以進一步拉近中俄兩國關係。
1984年的閱兵,中國首次展示陸基洲際導彈,引起全球震驚;1999年閱兵最受關注的是“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2009年的閱兵,中國展示的武器包括了巡航導彈、反艦彈道導彈,及多種戰略導彈。近年中國推動軍事透明化,今年的抗戰勝利日閱兵將有什麽武器裝備登場,備受關注。
除了俄羅斯,中國尚未明確透露邀請哪些國家首腦出席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有消息稱上合組織成員國、亞信機製成員國和歐盟部分國家都是受邀國。而作為二戰時中國的盟國,現在又是日本盟國的美國是否在邀請之列,則不得而知。俄羅斯總統普京和韓國總統樸槿惠很可能在受邀名單之內。
中國今年將舉行一係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相關活動。此外,習近平主席5月9日將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對德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俄羅斯總統普京則將於9月訪華。
不在日本天皇宣布”終戰“的八月十五,而是在日本政府正式向同盟國投降的九月二日(中國的紀念日是九月三日),是紀念中國的勝利,而不是日本的失敗。
國慶閱兵隻是為了彰顯國力,沒有針對某一個國家。
這麽說,日本如果在九。一八或者七月七日閱兵,或者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失敗後簽訂馬關條約的紀念日閱兵,比起日本在天皇生日的閱兵,對中國的意義絕對不同。
等不及了唄。到國慶節再閱一次,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