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君

生於七十年代,農村人,學習差。執著從軍,終遇出路。。。
正文

古人如何飯後養生

(2015-01-22 15:00:04) 下一個

吃完飯,你會坐在沙發上喝杯茶、看電視?還是躺下休息一會兒?其實,關於“飯後養生”的俗語有很多,比如“飯後一杯茶,提神助消化”等。黑龍江省醫學會老年病學會委員田曉彥總結了各種從古代就很流行的養生法,大家不妨一試。

 

飯後先漱口

 

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保持口腔濕潤度和清潔,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齒疾病,並幫助消化。

 

黛玉漱口(《紅柳夢》截圖)

 

 

飯後再揉腹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提出,“每食訖,以手摩麵及腹,令津液通流。食畢當行步躊躇。”並要求“以手摩腹數百遍,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隻要能做到這一點,“令人能飲食,無百病”。若“飽食則臥”,就會“生百病”。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肚臍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飯後慢慢走

 

《攝養枕中方》中記載“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說的是飯後緩行,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不可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散步的時間應是飯後20分鍾,絕不是剛吃完飯就出去散步。但體質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飯後不宜散步,而要在飯後平臥10分鍾。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也不適合。

 

甄嬛散步(《甄嬛傳》截圖)

 

 

飯後聽音樂

 

《壽世保元》中說“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道家也有“脾髒聞樂則磨”的說法。吃飯時聽柔和清新的音樂,能促進食欲並有助於消化,而飯後欣賞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氣歸宗,樂而忘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