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君

生於七十年代,農村人,學習差。執著從軍,終遇出路。。。
正文

古代妃子是怎樣伺候皇帝睡覺的?

(2015-01-19 16:12:34) 下一個

古人有雲:皇帝後宮佳麗三千,雖然有點誇張,但是皇帝除了皇後這個正妻以外,還有很多妃子、貴人等等,由於每個朝代妃子的稱呼不一樣,所以不能一一舉例,但是到了最頂層,皇後和妃子哪朝哪代都一樣的。妃子和皇後加起來也很多了,這就造成了一個困擾,那就是怎麽選擇妃子侍寢呢,侍寢了流程是怎樣的呢?下麵隨小編來一起看看吧。

侍寢,就是侍候帝王睡覺。是一件關係到帝王後嗣血脈的事情。皇帝會根據自己的興致選擇妃子侍寢。侍寢的人員包括已封的妃嬪、宮女、麵首。特殊情況下會有官員上獻的女子,贈送的女子。在清朝,皇帝會用到“翻牌子”的方法決定侍寢的嬪妃。侍寢的嬪妃多數是被太監抬入門中。

這是嬪妃獲得帝王寵幸的必由之途。因為嬪妃太多,帝王為了決定侍寢人選,嬪妃為了邀得寵幸,就發生了許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

周代已有負責君主陰事的陰令。漢代的掖廷令“晝漏不盡八刻,白錄所記推當禦見者”。就是在夜晚來到之前,記上當日誰侍禦寢。東漢以後這件任務由宦官負責。各個朝代,宮中都有一本備忘錄,專記皇帝禦幸之事,以備日後查考。如同外廷大臣恪盡職守一樣,負此職的宦官也是一絲不苟。

北魏文成帝偶然登樓四望,見平城宮內有一位美人。文成帝問左右的人,“此婦人佳乎?”眾人一致讚同。於是,文成帝走下白樓,向美婦人走去。二人宿於齋庫。該女李氏因此懷孕。

日後皇太後查問,恰有守庫者在庫牆上記下了當時的時間和事件,兩相核對,無差錯,李氏懷的這個胎得到了承認。由此可知,皇帝辦事固然隨心所欲,記錄者也能捕捉到蹤影,守庫者本不負責此職,事關重大,也得及時記錄。

明代,文書房宦官負責記錄皇帝每晚寢宿所在及所幸宮嬪名字。女官彤史,負責記錄後妃宮女被幸於皇帝的寢所。看來,明代是雙重記錄,宦官與女官,各根據皇帝、後妃宮女的形跡,分別記錄。

到了清朝,皇帝與後、妃的房事都歸敬事房太監管理、記錄。帝、後每行房一次,敬事房總管太監都得記下年月日時,以備日後懷孕時核對驗證。

清代嬪妃侍寢與各代不同,不再是皇帝親自登門。清代皇帝自有一套製度。每日晚膳時,決定哪一個妃子當晚侍寢。每個妃子都有一塊綠頭牌,牌麵上是該妃子的姓名。備晚膳時,敬事房太監將十餘塊或數十塊綠頭牌放在一個大銀盤中,謂之膳牌。皇帝晚膳用完,太監舉盤跪在皇帝麵前。如果皇帝沒有興致,則說聲“去”。若有所屬意,就揀出一塊牌,扣過來,背麵向上。太監拿過此牌,交給另一位太監,這位太監專門負責把將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背扛到皇帝的寢所來。出於清代皇帝高度的戒備心理,防止妃子中出現刺客,妃子必須裸體來到皇帝寢所。方法是妃子被帶到離皇帝寢所不遠的一間屋裏脫光衣服,宦官用紅錦被或大衣將她裹上,扛上肩,背進皇帝的寢所。到帝榻前,去掉外裹的紅錦被或大衣。後麵發生的事情當時人的記載道,“屆時,帝先臥,被不複腳。妃子赤身由被腳逆爬而上,與帝交焉。敬事房總管與駝妃之太監,皆立候於窗外,如時過久,則總管必高唱曰:是時候了。帝不應,則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則妃子從帝腳後拖而出。駝妃者仍以氅裹之,駝而去。去後,總管必跪而請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則總管至妃子後股穴道微按之,則龍精皆流出矣。曰:留。則筆之手冊曰: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備受孕之登也。此宮禁中祖宗之定製也。”。

每個朝代的侍寢的過程不一樣,有能過夜的也有不能過夜的,取決於開國皇帝製定的政策,但是無論什麽政策,受害的都是女性。

(本文選自微信號曆史百家爭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無名小綠草 回複 悄悄話 睡覺都這麽囉嗦,怪不得搞得短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