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7)
1/2 - 1/24/2020
又是一年避雨季,本想到附近的加州曬太陽,女兒剛從台灣歸來印象極佳,在她的鼓動下我們去了台灣。
和瞎貓出行從來不做計劃,按計劃出行不符合他的風格。做功課費神費力,執行計劃像完成任務破壞情緒。不做功課的後果無非是效率低,浪費時間而已。在阿裏山閑逛看到這隻流浪貓,我和瞎貓觀看了足有半小時,感覺我倆就是這流浪貓轉世,每天睡到自然醒,伸個懶腰然後出門瞎溜達,於是我選它做這次台灣行的logo。
台灣剛剛開始推行公交電子卡,火車和城市的巴士都可使用,有了電子卡就不必每次上車買票,找回一把硬幣,而且價格比用現金當場買票便宜。公交車上到處都貼著告示,2020年X月X日所有人乘車必須使用電子卡。
電子卡有多種,其中有老年優惠卡,可持身份證辦理。台灣接受雙重國籍,所以海外的台灣人可以享受和當地人一樣的待遇。我們在台期間恰逢台灣選舉,很多人把我們當做回來投票的海外台灣人,看我們老的不像話就有好心人建議我們去辦優惠卡。
大眾使用的電子卡叫“悠遊卡”,
落地台北第三件事買悠遊卡 (第一件事取現金,第二件事買電話卡)。從此我們每天手持悠遊卡,去逛夜市,去爬山,去火車汽車能達到城鎮鄉野,開啟環島一周悠遊行。
台灣話
台灣除了鄉鎮的老人都能講國語,類似我們的普通話。我們和台灣人交流沒問題,但語音詞匯有差別,我們一張口,台灣人就知道我們是陸客。
瞎貓一向對語言有興趣,這事他在旅行期間發的微信:
在通往阿裏山的一條鐵路上,一隻鳥在悠閑地散步。
剛巧遇到一動物營養老專家,且是台南人。老人說,那鳥台語喚做kiji。(聽上去像jiji--不好意思,在北方呆久了)那漢字怎麽寫?(我好纏人)老人在自己手機上搜索了半天,沒有結果。後來一位日本友人看了照片,問我那鳥是不是きじ(kiji)方才恍然大悟台灣老人要找的漢字是“雉子”。此番不解的是,這鳥台語跟日語的發音怎麽會是一樣的?巧合?還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50年的痕跡?
“中古”是日語;“古早”是台灣話。前者意為二手貨。後者的含義比較模糊,姑且譯作“舊社會”的(東西)吧。古早是台灣街頭看到最多的詞,古早一般是誇耀自製食品曆史悠久,味道純正。
台灣人,即便說“國語”,也有令“陸客”不解的。如,“了色”。一天會聽到幾遍。就連我這個常熟人,初聽到也不由一愣。其實,就算你是北方人,今天的科技也可以幫你解圍。不信你打拚音lese,看看哪個選擇是賓館、餐廳等地方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