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哈哈! 十分感謝各位正反兩方麵的意見!

(2015-11-30 23:35:27) 下一個

這兩天很忙,過來一看, 沒想到我的拙作引來這麽大的風波。無論是正反意見, 我都表示由衷地感謝。我在此登出,目的就是想得到批評指正。 就像我在“往事”自序裏寫的那樣, “文中不甚完善和記憶疏漏之處,不是有意為之,敬請批評、諒解”。 不是有人所說的那樣,故意歪曲事實為錢為名。 我的目的隻有一個: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想盡量真實的記錄下來,希望同樣的悲劇不再重演!對你們所提意見,我會做相應修改。

對於喜歡謾罵的人,還是想善意的奉勸幾句:罵人除了彰顯你本人的粗劣、低俗而外,不起任何作用! 我們都是成年人,怎麽和幼兒園的小孩似的? 過去有人說“毛粉不但智力低下,而且有病,有受虐症,得治“, 我不敢苟同,覺得有辱人格之嫌, 今天我不得不三思之。但我不會回罵,我沒有時間做這些無意義的事情! 文章會繼續貼下去,恕我對評論不做回複。謝謝!

You will never reach your destination if you stop and throw stones at every dog that barks."—Winston Churchill

再貼“往事”自序, 與各位共勉。

======================

《往事》自序--老百姓的故事 

這本書寫的是老百姓的故事。

翻開中國的曆史,以帝王將相、風流人物的故事居多。這倒也沒什麽稀奇,因為他們知名度高,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史料也相對豐富。 可他們畢竟在雲雲眾生之中,隻占少數。 其曆史,充其量隻是少數人的曆史。占大多數的小老百姓,其興衰際遇心靈感觸也十分豐富多彩, 卻常常被人忽略。可他們也同樣在曆史的河流裏,摸打滾爬。為了生計,也常常遭受各種困難與艱險。 老百姓的曆史雖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氣魄和動人情節,可缺失了這一部分大多數人的曆史,我們的曆史就很難稱得上是一部完整的曆史。 

曆史書的價值在於它的真實性。 任何人、組織、黨派不能以任何理由來修改、編篡。否則它就會是一堆毫無價值的廢紙。以一己之私修改後的曆史, 可能會給某個人、某個團體帶來一時的榮耀,混淆一時的視聽,可它帶不來長久的蒙蔽。 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欺騙! 人類求真的動力是無限的!曆史的長河,大浪淘沙。真的就是真的,把假的說成真的,一天可以,一年呢?十年呢?五十年呢?一百年呢? 一百年可以,二百年之後呢? 遠的不提,就拿約半個世紀前、在中國大陸上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為例, 凡是經曆那個時代的人都知道,那個時候被尊稱為 “絕對真理”的東西、被顛倒的曆史,現在還有多少沒被“返璞歸真”? 這才僅僅過了大約五十年! 所以,寫曆史的人,一定要以真實為唯一目的,把目光放長遠一些;想文過飾非、為尊者諱,還是不要枉費徒勞為佳。 時間會去偽存真。 何必花有限的時間、精力去做無用之功呢?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說 “讀史可以明智”。 既然曆史這麽重要,牽扯到正身、興智的大問題,除了要求它必須真實外,我們還必須有膽量,敢於麵對。 不真,則可能“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我們就有可能總結出錯誤甚至相反的經驗教訓,害莫大焉!真實的東西有時不那麽高尚美麗,間或是醜陋的、甚而羞於麵對或不能麵對的。那也別無選擇!隻有勇於麵對,“直麵慘淡的人生”, 才有可能正身啟智,才有可能自強自立,才有可能避免同樣的曆史悲劇重演!

所以,首先要做到的是, 我們必須有一部真實的曆史。寫史的人,要盡最大努力,真實地再現曆史麵貌。

人都有自身的局限,要客觀地、不帶個人色彩地描寫史實,是一件很難的事。 這本書就是知難而進、朝這個方向努力而邁出的第一步。筆者通過自己的所聞所見,如實地記載了小老百姓的經曆、故事。為還原、再現中國現代史上一段時期的史實,盡微薄之力,起到一點添磚加瓦的作用。 “一葉知秋”, “窺一斑而知全豹”,希望能為全麵了解那段曆史的人有所幫助。 當然,讀史的人,要能透過現象看本質,要有去偽存真的鑒別能力,不能僅信一家之言。

文中不甚完善和記憶疏漏之處,不是有意為之,敬請批評、諒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