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5)
2016 (39)
2017 (46)
2022 (219)
2017/11/15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陶淵明《桃花源記》
(注:以下照片均選自網絡)
在做日本計劃時,美秀博物館被列為必去的地方。
美秀博物館源是一家私立博物館,創辦者為神慈秀明會的創始人小山美秀子。館藏以她的個人藏品為主,包括日本,中國,中亞,西亞,南亞,埃及,希臘羅馬等古文明的藝術品,約逾2千件。
博物館的藝術設計出自貝聿銘之手,由他和日本Kibowkan公司於1996年8月在日本滋賀縣自然風景區附近長崎的山腰聯合建造。
美秀博物館是老年貝聿銘的得意之作。一是此博物館源於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創作靈感,二是博物館充分地展現了他通過最現代的材料和最簡單的框架結構"用光線來設計"的建築理念;三是,也是最重要的:博物館完美地展現了日本文化特質:隱忍,寧靜,追求完美。博物館80%是在地下,行人從接待大廳出來後,要在精美的日式林間步行800米,再通過超現代的200米彎曲的隧道,經過一坐兩旁山穀的100米吊橋後才能走近博物館的大門。
到京都的第四天,決定前往美秀博物館;因為後一天陰有小雨,是去熊野古道Mountaint Koya的最佳時機。
那天早上9點半多,在京都火車站坐上琵琶線去了石山;下著電梯就看到美秀博物館的專車正在開出。遲到了二分鍾;隻能等一個小時後的下一趟車了。
在石山的小城瞎逛。在前些日子走過的多個地區,石山好象一座睡著的城市;路上行人稀少,市麵打烊。轉了二圈不知道要幹什麽,有點想到自己路過的另一個城市宇治;這個時候,如有一個小時在宇治逛逛該多好啊。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看到一座樓,進去一看是個規模頗大的超市。頓悟:原來石山人都在這裏。
第一次在日本細細看超市,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快到點時,迅速返回火車站。當離發車時間隻有三分鍾時,博物館專車來了;上去剛坐好,車子就開出了。
車上人滿了,有一些站著;裏麵的人主要以西方人為主;大部分人沉靜和祥,也有幾個過於興奮。
車子很快就出城了。車程要50分鍾。沿路經過一座據說很著名的橋,然後就進入了上山的路。路上的風景由日本的民居,神廟,農田,逐漸變成山上成片的樹林和竹林,當車子轉入林木休整得格外精致的路時,我知道終點站快到了。
車子把我們放下後,空氣一下子就變得絲許清涼。身後掩映在樹林中有一座建築,那是接待大廳和全自然餐廳,以及博物館的shops。
前麵的停車場如同一個日式園林,極其安靜。偶有來人時,也陌生如同天際;連風聲在這兒好象都有了回音。除了曲徑通幽的行人小路,有一條大路通下山下,還有一條大路轉入山中。也許,這就是通往博物館正館的路了。
進入大廳,買好票,研究了一下當天的菜譜,休息醞釀一下,就準備出發了。
旅遊的極致無非就是放空自我,背著個小行囊;把手插在口袋裏,悠然地獨步。
走在進入山中的路上時,靜得能聽到自己的心跳。
道路兩旁是典型的山中林木,有大樹,樹間也有一些隱隱的林間日式石塊小路。因為整個建築主體在山間,除了偶有人聲,聽到的都是自然的聲音,感受的也是自然的氣息。
走了一會兒,就到了隧道的入口,自己的心跳加快了。
隧道裏曾銀灰色,在行走的過程中大尺度地彎曲著,如同魔幻;風呼呼地在耳邊吹著,有點暈眩,閉上眼睛,好象進入了時空隧道,飄飛迷朦。
我等著那一刻的到來。
進入彎曲寬廣的隧道之端,淬不及防地,前麵的天地一下子洞開。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是的,這就是桃花源。
我看到了漫無邊際樹蔭蔥蔥的群山,前麵的吊橋,遠處隱現的博物館大門,吊橋旁深陷的峽穀,和鳥的啼鳴。這是一處世外桃園,這是一片香格裏拉,誰能否定呢。即使不進博物館,其建築設計也足夠賞心悅目了。
走在吊橋上,心情格外激動。遠處左邊的林中,可以看到也是貝聿銘設計的Bell Tower at Misono。
桃花源裏的最大感覺就是其裏麵的寧靜。以前在希臘Epidaurus時,坐在最後一排就想證明即使最後一排也能聽到劇場中心表演的傳說,結果聽到了。在這坐吊橋上,我也感覺到了那股寧靜:即使掉下一根針,好象也能聽見。
我貪婪地呼吸著山間撲鼻的清新空氣,感受著來日十天來沒能體會到的寧靜,如朝聖般地邊走邊享受美秀博物館天人合一自然和偕的美的意境。其實,就這樣在山間坐著,聽自然的聲音,融化在自然裏,也不失是一個美好的旅行。
博物館進門後可看到正對麵玻璃牆外的迎鬆樹,它是黃山迎鬆樹的日本版;三角型框架結構是貝聿銘的特長。時值博物館成立二十周年,有貝聿銘特展,我看了二十分鍾貝聿銘與博物館的講解。
博物館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她的鎮山之寶 – 佛像。
在日本東京國都博物館,也有很多佛像,但沒有一坐佛像能如美秀博物館裏的那樣打動我的心。在溫和的聚光燈下,佛的笑容恬淡自如,安寧靜謐。不管在哪個角度看,都是佛塵無埃。是的,他的笑容有股魔力,可以超脫世俗,可以普渡眾生。
佛的笑容伴隨著我,即使離開了日本,如有煩惱,總能回憶起他的笑容。
此次日本之行,能去成美秀博物館,能看到最能體現日本文化精華的貝聿銘創作,能感受日本的桃花源,香格裏拉,能看到最打動我心的佛像,能體味到什麽是人世間美的極致,真的是很滿意了。
回去在石山時,又去了石山的超市,買了餃子,蘑菇和蔬菜。石山的餃子比大阪買的好吃多了。新鮮的蘑菇與蔬菜跟牛肉米飯煮成的粥其香無比,讓在日本因為水土不服病了多日的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再見了,美秀博物館,謝謝你帶給我的美的享受,很用心,很感謝。
在我的影響下,一個朋友現正在日本旅遊。他拍的秋葉真美。他比我會安排,選的時間很適合。
日本古跡保護得很好,她的街頭巷尾街景常讓我懷舊,好象回到小時候一樣。在京都喜歡坐在車上,看一個個路過的巷道。
希望自由與和平的日子長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