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緬甸叢林大角逐——中國遠征軍抗戰紀實

(2007-03-18 02:38:33) 下一個
緬甸叢林大角逐——中國遠征軍抗戰紀實


 
 
 


  中國遠征軍的最後槍聲從緬甸叢林消失,至今已經整整60年。60年前,為爭奪叢林,爭奪道路,爭奪生存而進行的那場戰爭,以日軍的覆滅、中國遠征軍的輝煌勝利而告終。緬甸抗戰勝利是中華民族抗戰的一個重大勝利,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

  為了記述中國遠征軍的光榮戰史,記者拜訪曾參加過緬甸作戰的許多將軍、老兵以及戰地記者,他們滿懷激情地講述了在緬甸的戰鬥曆程。

  1942年春,日軍進攻緬甸。為粉碎日軍的進攻,應英美盟國的請求,中國政府派遣遠征軍於1942年3月上旬出兵緬甸,投入作戰。中國遠征軍下轄第5、第6、第66軍,約10萬兵力,其中第5軍為當時中國惟一的機械化軍。

  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機械化第5軍第200師,在師長戴安瀾將軍的指揮下千裏躍進,開抵緬甸南部重鎮同古。這個師立足未穩,便與日軍第55師團在同古城外圍發生激烈戰鬥。日軍不斷增兵,以4倍的優勢兵力合圍同古城。中國遠征軍援兵受阻,第200師孤軍奮鬥,英勇作戰,終因寡不敵眾,奉命棄城突圍。

  同古之戰後,中國遠征軍調整部署,準備在緬甸中部平滿納地區與日軍主力決戰。但是,在西路作戰的英軍一路敗退。4月16日,英軍主力7000餘人在仁安羌油田附近被日軍包圍。中國遠征軍第66軍新38師師長孫立人將軍挺身而出,率部救出英軍。為感謝中國軍隊的解救,英國女王向孫立人將軍頒發了“帝國司令”勳章。

  由於西路英軍敗退和東路中國軍隊失利,平滿納決戰計劃流產。中國遠征軍北撤,計劃在曼德勒地區作最後決戰。但是狡猾的日軍迂回包抄,攻占滇緬公路重要樞紐臘戍,切斷中國遠征軍歸國的退路。中國遠征軍被迫放棄曼德勒會戰,分多路撤退。

  第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從緬北向雲南瑞麗方向撤退時,遭到日軍伏擊,戴安瀾身負重傷,於5月26日在緬北茅邦村殉國,年僅38歲。戴安瀾英勇殉國的消息傳回國內,舉國哀悼,在延安的毛澤東主席也撰寫挽詩致祭。

  杜聿明率領的第5軍軍部及新22師廖耀湘部穿越緬北叢林,向印度撤退。官兵們在險惡的叢林中掙紮了近兩個月,曆盡千辛萬苦,飽受常人難以想像的磨難,於7月底退至印度。

  孫立人將軍率領新38師部隊,翻越緬甸中部山脈,輾轉進入印度境內。

  其他幾路撤退部隊也都慘遭重創。據統計,中國遠征軍共損失5萬餘人,其中多半是在撤退途中死於饑餓和叢林病害。

  中國官兵發誓要打回緬甸,重開滇緬公路,報仇雪恨。為此,中國政府將退到印度的新22師、新38師殘部整編為新1軍,代號“X”部隊。鄭洞國將軍奉調赴印出任軍長。其後,中國政府在雲南組建了中國遠征軍Y部隊。

  1943年下半年,世界大戰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盟軍開始戰略反攻。根據開羅會議決定,中國遠征軍X部隊投入反攻緬甸作戰。返身殺回緬北的中國官兵,沿著當年撤退時留下的斑斑血跡奮勇向前,節節推進,連克孟關、孟拱、加邁等緬北戰略要點,全殲精銳的日軍第18師團,重創第53師團。與此相呼應,中國遠征軍Y部隊也從滇西奮勇出擊。1944年5月中旬,由衛立煌、宋希濂等將軍指揮的Y部隊2個集團軍近20萬人,渡過怒江,分別向鬆山、騰衝、龍陵等日軍據點發起雷霆般的攻勢。

  緬北、滇西戰場連成一片,炮聲震天,殺聲撼地,立時成了二次大戰中一個引人矚目的大戰場。

  然而,緬北重鎮密支那的攻城戰卻打得極為艱難。日軍負隅頑抗,城池久攻不下。1944年7月,史迪威將軍委派鄭洞國將軍指揮攻城,鄭軍長選擇在7月7日這個有號召力的日子發起總攻,中國官兵同仇敵愾,奮勇爭先,突破城防。之後,步步為營,掘壕推進,最終攻占緬北戰略樞紐密支那。

  中國遠征軍X和Y部隊,一路沿中印公路從緬北往回打,一路由滇緬公路往外突。兩路大軍相向而行,奮勇衝殺。1945年1月27日,兩路中國遠征軍部隊終於在緬北重鎮芒友勝利會師。至此,緬北、滇西反攻作戰宣告勝利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